<p class="ql-block">在熙熙攘攘的网红旅游城市--长沙城里,散落着一些与热闹喧嚣不甚合拍的宗教场所。打开山门,是游人的热门打卡景点;关上大门,是信众的寂静修行之所。</p><p class="ql-block">寻迹在这些化外清净之地,虽没感觉到智慧之光的拂照,却见识了许多信众的虔诚。</p><p class="ql-block">长沙城区的这些宗教场所,主要有四类: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的修行道场,这里都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A、佛教</b></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长沙城的佛教寺院,有“南玉泉,北开福,西麓山”之说。麓山寺,是长沙城最早的佛教寺院,应该也是最早的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麓山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的半山腰上,山脚下就是岳麓书院和湖南的几所重点大学。</p><p class="ql-block">据寺庙的资料介绍,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是湖南最早的佛寺,至今有1756年的历史了。寺院山门上的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霸气的宣扬了其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这里历代高僧辈出,唐宋两代最盛。寺庙几经兴废,抗战期间,殿宇被毁,仅存观音阁。1986年重修大雄宝殿、弥勒殿等。该寺住持释圣辉大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13年圣辉大师发起,联合全省29所寺院,取消门票,十方游客免费入寺。</p><p class="ql-block">寺庙隐藏在岳麓山的翠柏苍松之间,环境清幽古朴。湖南佛学院,就设在该寺。</p> <p class="ql-block">弥勒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另一道山门,门上对联:“过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到这里,那管他五眼六通”。既是对修行者的警示,亦或是给到访者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深山藏古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铁炉寺】</b></p><p class="ql-block">十方铁炉寺,位于长沙城北郊的宁静之地--开福区捞刀河镇汉回村铁炉冲。</p><p class="ql-block">铁炉寺是比丘尼寺院。热情的悟忍师傅介绍,铁炉寺的始建年代不详,只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寺殿前的天井中长着两棵枝繁叶茂的古茶树,传说茶树是南宋高宗建炎至绍兴五年(1130--1335年)钟相、杨幺起义时,岳飞出兵洞庭湖一带,路过此地时,亲手种植。据此推算,该寺历史至少应该在890年以上了。</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个“先有铁炉寺,后有开福寺”的传说,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了。</p> <p class="ql-block">寺院名字前冠以“十方”,涉及到一个佛教和道教中的用语。</p><p class="ql-block">在佛教中,“十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泛指一切世界。佛教经典中常有“十方世界”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在道教中,“十方”指的是道所包罗的各个方面,包括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十个方位。</p><p class="ql-block">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取名“十方”之意,应该都是秉持开放的理念,倡导包容、团结和普度众生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许愿树</p> <p class="ql-block">我请教悟忍师傅,为啥叫“铁炉寺”?她说,可能是与寺庙所在地的地形有关,形似炉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开福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沙城北开福区的开福寺路边,濒临湘江。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有近1100年历史了,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因秦朝时就设有长沙郡,故“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之说,应该也是以讹传讹的了。</p><p class="ql-block">开福寺几经兴废重建,现存寺院殿宇,是近代以明清宫殿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比丘尼修学道场。</p><p class="ql-block">1998年,开福寺承办了湖南佛学院尼众部。</p> <p class="ql-block">开福寺游人不少。</p><p class="ql-block">禅堂里,许多女信众在集体诵经。</p> <p class="ql-block">开福寺好像是唯一在收门票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洗心禅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望城区-岳麓区金山桥街道金星文化旅游园的洗心路。始建于1620年,有超400年历史了。洗心禅寺原名洗心庵,由清初汉月法藏禅师创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一诚大师,就是在洗心禅寺剃度出家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洗心禅寺是求姻缘超灵的地方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玉泉寺】</b></p><p class="ql-block">玉泉寺,曾名天妃宫,原址在天心区南门口,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有近700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2004年因城建需要,将天妃宫在天心区望岳村路异地重建,并回复原寺名玉泉寺,2021年竣工。新的玉泉寺,建筑风格兼有唐风宋韵、明清气势。</p><p class="ql-block">玉泉寺,也是以比丘尼修行为主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洪山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沙城北捞刀河畔的山坡顶上,蜿蜒的捞刀河从寺前流过。</p><p class="ql-block">洪山寺始建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有1200年的历史了。寺庙原名麓峰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后改名为洪山寺。</p><p class="ql-block">洪山寺是禅宗南宗惠能系发展成的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发祥地之一。特别是达摩祖师第十五代弟子报恩禅师(1058—1111年)住持大洪山十方禅院期间,著有数部佛学著作,丰富了佛教文化宝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道教</b></p><p class="ql-block">道教,华夏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东汉末期开始形成宗教组织,以张道陵创立的天师教(又称五斗米教)为最早的道教组织。道教尊黄帝为始祖,尊老子为道祖(太上老君),尊张道陵为教祖,是为“道教三祖”。从张道陵去世的公元156年算起,道教也有1868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长沙城的道教场所,主要有三个:云麓宫,东岳宫,十方河图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麓宫】</b></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沙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顶峰上,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有5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我请教宫里的一位女道姑,云麓宫是否为女道士修道之所,其答曰:“修道不分男女,只分乾坤”。乾?坤?不还是男、女么?</p><p class="ql-block">我估计,云麓宫应该是坤道院。</p> <p class="ql-block">对联: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岳宫】</b></p><p class="ql-block">位于开福区黄兴北路边的三角塘,一座很小的道观。</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距今1300年历史了,后来几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十方河图观】</b></p><p class="ql-block">位于长沙城北的安沙镇谭坊村,为武当山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创建,后有增修、重建。</p><p class="ql-block">河图观坐落在一片田园中间,该观目前为坤道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C、伊斯兰教</b></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传自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我国,主要以西北地区的回族信众居多。长沙城回族不多,清真寺也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省伊斯兰教协会】</b></p><p class="ql-block">位于天心区天剑路,又称“湘穆之家”。这个小院式的建筑,是由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援助、省财政配套兴建的省伊斯兰教教育培训中心。省伊斯兰教协会的牌子,挂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沙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最早的长沙清真寺,位于长沙市三兴街,是康熙五十年(1711)来自晋、豫、陕等地的穆斯林商人集资兴建的,称客寺。原寺规模较大,后毁于1938年的长沙“文夕大火”。1938年大火后,重修长沙清真寺。</p><p class="ql-block">1985年政府拨款,在天心区白沙古井上方的回龙山白沙岭上,异地重建长沙清真寺,为大圆顶阿拉伯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D、基督教</b></p><p class="ql-block">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p><p class="ql-block">长沙城的基督教堂还有几个,只是规模都不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北堂】</b></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城北堂,位于开福区黄兴北路298号。原名中华基督教会永仁堂,是长沙市的一座古老教堂,湖南省最大的基督教堂,可容纳700多人。</p><p class="ql-block">城北堂始建于1902年, 1917年重建,采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和歇山顶。1947年,中华基督教会湖南大会在此成立。后来实行天主教、基督教联合礼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正街教堂】</b></p><p class="ql-block">长沙市基督教北正街教堂,位于开福区黄兴北路76号,长沙最早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北正街教堂原名为“中华圣公会三一堂”,始建于1905年,1910年被毁(抢米风潮),1911年于原址重建,1915年全部竣工。中间一度改做它用,2004年重新复堂。</p><p class="ql-block">北正街基督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为长沙独特的欧式教堂。教堂由大块麻石砌筑,结构坚实,外观粗狂,是长沙仅存的唯一一座麻石教堂。黄兴先生曾在此避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沙天主堂】</b></p><p class="ql-block">长沙天主堂,位于开福区湘春巷。始建于1901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修建,是长沙市少有的哥特式建筑。</p><p class="ql-block">现在长沙天主堂院子里面,有一个养老公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基督教城南堂】</b></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城南堂,位于天心区黄兴南路社坛街。</p><p class="ql-block">长沙基督教城南堂,前身为基督教中华内地会的教堂。基督教中华内地会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戴德生牧师。该会于1902年,在学院街租房创建长沙内地会。</p><p class="ql-block">1907年德籍传教士何伦卫、顾蒙恩,在长沙社坛街购地,建立了内地会福音堂。1909年,学院街内地会与社坛街内地会福音堂合并。1958年社坛街内地会福音堂更名为中华基督教城南堂,为城南区基督徒聚会礼拜的场所。中间教会停办。1982年城南堂作为宗教场所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潮宗街教堂】</b></p><p class="ql-block">位于开福区中山西路潮宗街。</p><p class="ql-block">真耶稣教会长沙分会成立于1919年,开办人真耶稣教会的早期工人们,1924年购潮宗街今址建教堂,1925年建成,命名潮宗街教堂。</p><p class="ql-block">教堂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潮宗街教堂,是长沙唯一的“中式教堂”:一是教堂建筑是中式风格;二是教堂运营是中式,该堂不隶属任何基督教组织的领导和指导,“自立、自治、自养、自传”的独立运营、独立传教。教堂里没有修士,只有教徒信众。当然,每周六的礼拜,念的经,还是《圣经》。</p><p class="ql-block">现在,该教堂有几百信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E、儒教</b></p><p class="ql-block">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先秦时被称为道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后来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开来,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p><p class="ql-block">过去,儒教被称为“华夏土生土长的宗教”。现如今,儒教还算不算宗教?好像颇有争议。</p><p class="ql-block">为保持完整性,我还是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书院--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作为长沙城儒学场所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岳麓书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古长沙为潭州)朱洞在长沙城西的岳麓山下,创立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赐 “ 岳麓书院 ” 匾额,岳麓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在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朱张会讲”),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学术传统。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仍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继续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南书院】</b></p><p class="ql-block">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城南门外的妙高峰,原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古长沙城)的居所。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建成后,被张栻用做收徒教学的书院,命名为城南书院。</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城南书院几与岳麓书院齐名。一是因为大儒张栻主持书院,二是张栻和朱熹都曾在此讲学论道,谱写了“朱张会讲”、“朱张渡口”的佳话。</p><p class="ql-block">现在,长沙城南书院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城南书院。</p> <p class="ql-block">不论哪个教派的信众,追求的似乎都是“信仰”。</p><p class="ql-block">信仰,是一个很复杂、很奇妙的东西:它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自圆其说的思想理论体系,它是一座能够约束信众行为、指引信众方向的灯塔,它是一道有时候能让信众为之献生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信仰”的本义,应该是“相信,敬仰,践行”。我国历史上,就有“跟儒家养正气,跟道家修大气,跟佛家化怨气”之说。</p><p class="ql-block">“慈悲、博爱、团结、和平”,应该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邪教除外)。</p><p class="ql-block">愿:世界和平!天下泰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