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海南已逾三周,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调养身体方面,极少想到去附近走一走转一转,确实有点儿辜负了海南的大美风光。今天,下定决心要走出去,要让自己的身心感受到更多快乐。</p> <p class="ql-block"> 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这是在自己所住楼房上拍摄的,图片中所有黄墙红顶的建筑(包括图片左侧那些比较低矮的花园洋房)都属于我们这个小区。花园洋房更远处那些白色建筑物,则属于海花岛的二号岛。我们跟海花岛之间,仅仅隔着图片中见到的这么一湾窄窄的海水。我们小区是紧邻大海的,小区大门到海边的距离在百米以内,但是,自从恒大集团在我们前方的这一带近海实施填海造房以后,我们前方的大海就变成建筑林立的海花岛了。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这一道窄窄的海湾,这道海湾还形如死水,永远是波澜不惊,彻底失去了大海的豪迈。当然,往好的方面想,海花岛的出现,如同为我们建造了一座坚实的海上挡风墙。</p> <p class="ql-block"> 虽然海花岛近在眼前,去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今天,我打算多走几步,沿海岸线南下,约五六公里以后,有一处龙港海滩,到了那一带,自己的视线就可以不再受海花岛建筑物的遮挡,放眼望去,蔚蓝色的天空与蔚蓝色大海融为一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自己的心情豁然开朗。稍感遗憾的是,今天的能见度不够好,有点儿阴沉沉的,因此,拍出来的图片显得有些模糊。</p> <p class="ql-block"> 脚踏自行车,享受着海风的轻拂,一会儿功夫就到了。这地方,候鸟们喜欢叫它龙港海滩,当地人则叫它“龙港码头”。这里是排浦河的入海口,河口附近总是停泊着许多的渔船。从这张图片看,上方是海花岛三号岛上的部分建筑,近处的河滩上就是内地人很感兴趣的红树林,人们对红树林感兴趣的点并非它何时会变成红色,而是惊讶于它们长期泡在苦涩的海水中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片红树林与三号岛那些建筑物之间,就是排浦河的入海口,图片中依稀可见到部分停泊着的渔船。</p> <p class="ql-block"> 龙港码头入海口处的岸边有一个醒目地标,是一座为渔船指路的灯塔,听说现在的渔民朋友都用上了导航设备,但海边许多地方依然还保留着灯塔,在我看来,灯塔的作用就是海边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来到龙港码头,眼前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大海。我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见到一浪接一浪的海水拍向防波大堤,看着这些飞溅的浪花,自己会禁不住产生心花怒放的感觉。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此地被叫做龙港码头。渔民朋友跟我聊天时曾经说过,呼风唤雨是龙王爷才干得出来的事情,所以,每当他们发现有刮风下雨的征兆时,就会相互转告: 近日有龙,要谨慎出海哦。而这个位置长年都是波涛汹涌的状态,其原因或许真的是龙王爷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地为什么叫做龙港</p><p class="ql-block"> 或因为它是龙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唯有看得见浪急风狂</p><p class="ql-block"> 才是心目中大海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随手拍了一段视频,分享在此,相信朋友们看后会有治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对了,我今天之所以急匆匆赶来这里,是因为听说这里最著名的那道网红风景即将消失,请看,就是上图中这一艘搁浅的万吨巨轮。据说它是注册在蒙古国的一艘巨型货轮,于2021年因未及时抛锚而被台风刮倒了这里并搁浅,多年来一直想不出什么办法让其回到深海。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那蒙古国又不靠海,怎么会有自己的大轮船?是的,蒙古并不靠海,这艘轮船也不一定属于蒙古国所有,只不过是在蒙古国注册而已,正像我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联想、小米、京东以及恒大和蒙牛等知名企业是注册在西加勒比海上一座不足六万人居住的小岛上一样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二十天以前,这艘长期搁浅后似乎早已被船主废弃的巨轮居然燃起了熊熊大火,让附近的消防人员很是忙活了一番。为此,儋州市政府迅即做出了尽快拆除以消除隐患的决定。其实,在我看来,既然它已经来这里多年,已然成为了此处的一道风景,现在又突然间要毁掉它,心里头还是有点儿舍不得。</p> <p class="ql-block"> 没办法,事实已然如此,岸边的告示牌上也明明白白地写着,此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岸边的一块空地里面,堆放着一些刚刚从船上拆卸下来的物件,我很想看看这些大包里面都装着些什么,但我知道这类事情通常都会杜绝无关人员靠近,为了避嫌,终究还是不得不绕道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空地的另一侧,滞留着好几位赶热点的网红,他们各自为阵,以这艘船为背景忙着直播。还有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展开了经营活动,图片中这两位年轻人就是专为游人拍摄视频的。他们给我看了一些作品,确实非常震撼,视频中的人物和远处那艘搁浅巨轮重叠在同一画面,并且都非常清晰,我高度怀疑并非一次性完成拍摄的,应是把无人机放过去近距离拍摄了沉船视频,然后再跟岸边拍摄的人物视频合成后才最终得到了如此震撼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艘大船位于西南方向约一公里远的地方,据说退大潮时可以直接走到它的跟前。此时潮水较高,感觉离得很远,便沿着防波大堤继续往南,行走约五六百米后,有一大片松软的洁净沙滩,这些沙滩主要是破碎的珊瑚礁长年被海浪冲击后形成的,此地现在都可以找到大块大块的珊瑚礁。</p> <p class="ql-block"> 这个位置真是一处绝佳的天选之地,既可以近距离观赏搁浅巨轮,又有大片的阳光沙滩供人们流连。</p> <p class="ql-block"> 看,万吨巨轮已经近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跟这艘轮船相关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人们排着队来到这块牌匾后面拍照,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跟搁浅货轮同框,老夫自知形象不佳,就不赶这个时髦了,但还是要为这艘即将消失的货轮拍一张镶边照片。</p> <p class="ql-block"> 当然,即便没有这艘巨轮,此地依然不失为很好的休闲场所。在空旷的沙滩上,随便竖起的几根木棒都可以成为别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正对着搁浅轮船的这一片沙滩上,已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卖烧烤的就有好几家,也有卖咖啡和其它饮料的。看来,无论多么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人流聚集,市场就一定会出现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这些烧烤铺,大概率会持续经营下去,即便数月后沉船消失,龙港湾这个很不错的阳光沙滩必将继续存在。</p> <p class="ql-block"> 眼下,这一家烧烤铺不失时机地做起了沉船的生意。第二块牌子上直接标上了“日落沉船打卡地”。是的,这个位置,在夕阳西下时,落日与沉船正好就在眼前,届时来这里拍照是一个绝佳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我不喜欢热闹,我更愿意呆在人少的地方。因而快速穿过烧烤区,走向更加开阔且游人更少的区域。在沙滩与海岸防风林的交界处,我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这不也是一艘沉船吗?并且是一艘很有些年头的沉船。虽然吨位不大,却千真万确是一艘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木船,不知道是哪一年遭遇了毁灭性台风后,被海浪推到岸边并长眠于此。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有些时日了,让人禁不住会想到大自然的可怕和岁月的沧桑。我特别选择了一个可以让其跟搁浅货轮同框的位置进行拍摄,这样的画面,或许更能够刺激我们展开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这艘埋没着古老沉船的沙滩附近,还停着这样一艘现代风格的双体帆船。这艘船的成色明显较新,它的主人倒是很洒脱,如此漂亮的一艘双体帆船就这样随便扔着,似乎并不担心被他人据为己有?</p> <p class="ql-block"> 此地的前方有着这样一个风向袋,在海风的吹拂下犹如一条张着大口的长蛇,威风凛凛地仰天长啸着。风向袋下方,时不时会有游人来这里跟它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有这样一栋小木屋,木屋前方这片沙滩上还铺着绿色的地垫。地垫上静静地站着一位小伙子,除他之外,很大范围内见不到第二个人,这样的环境非常合我的意,便拉过来两只座椅,一只坐着休息,另一只用来摆放自己的干粮和矿泉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闭目养神,渴了有水喝,饿了有干粮,倒也悠闲惬意。不远处的那个小伙子,则是自顾自地刷着手机。</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小伙子突然急匆匆朝着我这边走了过来,然后认真地对着前面这个风向袋进行拍照。我感觉他的神态不像是游人,便问他拍这个有什么意义?他告诉我,他是跳伞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飞机马上就要过来了,他在观察本地的风速和风向。</p> <p class="ql-block"> 说时迟,那时快,不一会儿就传来了一阵阵飞机的轰鸣声,紧接着,头顶的天空上到处都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一只只美丽的降落伞从头顶的天空上飘然而下,粗略估计大概有二三十只。</p> <p class="ql-block"> 我赶紧掏出手机一阵猛拍,想要留住一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 我这里还拍了一段视频,希望我的朋友们也能感受到我在现场获得的体验。(视频逆时针旋转九十度后横过来看会更好些)</p> <p class="ql-block"> 跳伞人员中不少都是单人跳下来的,也看到好几个双人伞。后来才知道,单人伞都必须是经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后才允许驾驭的,一般人想要体验跳伞的乐趣,就只能由教练带着往下跳。</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中这个小伙子是来接他夫人的,他身前腋下的小朋友是他们的儿子。他夫人一时兴起参加了这一轮跳伞,从四千米高空一跃而下,几分钟之内完成从天上到人间的转换,玩的就是一个心跳,这样玩一次性的花费是四千元(包括一套过程中的视频和照片)。此时,这对父子的心情是复杂的,特别是小朋友,明显表露出紧张与急切。</p> <p class="ql-block"> 几乎每一个人落地,他都要冲向前去找妈妈,我看到他无数次满怀希望地冲上去,又一次次失望地回头。</p> <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朵伞花来到眼前时,他的妈妈终于在教练的保护下出现了,小朋友激动地冲向前去,抱住自己的妈妈不愿意松手。</p> <p class="ql-block"> 勇士们陆续来到了我先前所在的这块绿色地垫上,把自己卸下的装备按规定收纳进一个个包装袋后交工作人员运走,因为下一个架次的人们还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机场等着要用。此时,这位小朋友的妈妈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兴致,她激动地向涌向前来的游人们讲述着自己这个跳伞小白的真实感受。我只听清楚其中的一句话——刚刚离开机舱的那一刹那,还是很有些害怕,但是,很快就转为兴奋和激动了……。</p> <p class="ql-block"> 勇士们陆续结束壮举之后,载着他们过来的飞机继续飞向前方绕了一圈后,故意降低高度,贴着海面从我们的面前掠过,似乎是在跟那些从天而降的勇士们道别?</p> <p class="ql-block"> 瞬时的喧嚣很快归于平静,我也准备着要慢慢地往家里走了,奇怪的是,在离开降落区域约两三百米的地方,我看到这样一位女士正扛着自己的降落伞急匆匆往回赶,显然,她的降落伞并没有完全受控于自己,她明显是被风刮到了比较远的地方,看来,跳伞确实还是有风险的。</p> <p class="ql-block"> 后注: 此文中所有的插图和视频,除这艘搁浅轮船起火燃烧的图片外,均为本人实地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