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黄明思)的美篇

日月(黄日月)

《美林黄氏檀坝(砖仔埕)柯厝廿一世奕环公派下家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一九八〇年正月十五日,拍摄于南安市美林檀坝砖仔埕旧厝。</span></p> <p class="ql-block">黄奕环遗像</p> <p class="ql-block">楊誰遗像</p> <p class="ql-block">黄运来,(黄世来)遗像</p> <p class="ql-block">蔡算遗像</p> <p class="ql-block">罗东黄良庵大宗祠》</p><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应紫雲黄氏南安罗东“良庵公祖祠”管委会邀请,美林黄氏宗亲组团前往参加庆典,黄明思被选为领队排第一提拿鍫灯。</p> <p class="ql-block">砖仔庭家祠</p> <p class="ql-block">砖仔庭家祠已于公元二零二一年十二月由黄明思主持重建落成</p> <p class="ql-block">黄运来建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黄明思一九八七年建成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黄明思于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建置</p> <p class="ql-block">黄种如房屋</p> <p class="ql-block">黄种如新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黄清池楼房</p> <p class="ql-block">黄清池闽南清防器材厂</p> <p class="ql-block">黄清服楼房</p> <p class="ql-block">  【檀坝黄明思家族历史】</p><p class="ql-block">国有国史,家有家史。</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家族长辈的过去和我们这一辈以及下一辈一代一代的纪念,本人特地收集整理编写家族谱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黄奕环,奶奶楊谁,他们俩人非常朴素,勤劳,善良,忠厚老实。</p><p class="ql-block">他的爸爸黄则传(就是我的太爷爷),自年青时,就下南洋。当时,闽南地区很多人,为了生活,都漂洋过海谋生。(据说祖先是先到马来西亚),然后,他的两个弟弟,二弟叫黄则物,三弟叫黄则蜞。当时他们都一起下南洋。后来,音信全无,失去联系。他的大儿子黄奕合,二儿子黄奕蜂,先后也去南洋,到现在为止都失联,没有音信,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找到南洋亲人,实现海内外宗亲团圆。</p><p class="ql-block">只有他的三儿子黄奕环(我的爷爷)在南安美林檀坝生活,到现在黄奕环传承下来一个大家族,下一辈非常幸福,兴旺发达(详见家谱)。</p><p class="ql-block">现在,美林檀坝本角生活的黄世炎,黄世增奉祀黄奕蜂支脉。他们子孙家业兴旺,事业发达,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黄运来,自幼帮人家放牛,母亲蔡算自幼当童养媳;两位大人在那种年代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结婚后养育着八个子女。当时只有在位于檀坝砖仔埕厝的左边的边房一间房间,后来,本厝边再搭建一小间房子,不到两间房,生活着一个大家庭,几个小孩子挤在一起睡觉,吃饭更成问题,地瓜稀饭都吃不饱。</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因为父亲没有兄弟,子女幼小,老实憨厚的父母亲受人欺负是家常便饭,可以说在檀坝,我家是最贫穷之一。但是,父母非常励志,吃苦耐劳,什么重力活,脏活都干过。可是,在那个年代,一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父亲和当时只有13岁的我就用租来的人力板车,由南安满山红村,拉松树尾巴,到泉州的砖窑去卖,单程要三十多公里路程,每天下午装好人力板车一车松树尾,回家睡一会儿,到下半夜三点左右开始出发,拉到泉州刚好天亮到砖窑。当时的公路,陂度很陡,全是土路,路面铺沙石,人力板车跑起来非常吃力。但是,为了养活一家人只有努力打拚。当时,国家实行公有制,生产队还不允许去拉板车,干私活说是搞资本主义,赚钱是投技倒把。只允许在生产队里干农活,队里干活男主力一天只有伍角钱,我干农活每天只有贰角伍分钱。</p><p class="ql-block">更不幸的是在一九七二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刮起大台风,把我们家的一间半房仔吹倒塌。当时,一家人都在房间里睡觉,所幸的是没有伤亡。妈妈还挺着大肚皮,后来还顺利的生下小妹妹,真是万幸。那时,我们一家人过着住宿,吃饭,穿衣都成大问题,直到后来,我们兄妹长大成人,生活才慢慢好转。</p><p class="ql-block">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让父母亲晚年过着很好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在当时那种缺衣少食的年代,我又是长子,从小过着比同龄人更加艰难的生活,帮家里放牛,挑水,拾柴草(当时没有水电,没有煤气),还要帮忙带弟弟妹妹。</p><p class="ql-block">读小学时,每学期只要1.50元,家里也拿不出来,家里也想叫我不要去读书,在家里干杂活,帮忙做家务。我很渴望读书,但是,家里没钱,没有办法,在小学还未毕业,就停学业。回家帮忙家人干农活和家务,还帮忙父亲拉着人力板车装松树尾,到泉州的砖窑去卖,路途单程就要三十多公里,而且推车非常辛苦。那时,我什么苦力都干过,我们一家人生活还是不好。在我15岁时,为了生活不得不离乡背景到几百公里外的山区明溪县盖洋去做小工,烧火炭。只要有饭吃,什么重活都干。我也当过竹蔑工学徒,后来还拜师傅学习木工。那个年代,做木工师傅是很好的工作,那些年,我们一家人过着能温饱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以前,结婚时的费用大部份是借款,婚后,我到明溪县很努力的做木工,还清所有借款和结婚费用。</p><p class="ql-block">还有我去明溪的时候受到我的小姑姑黄翕非常的支持和照顾,因为当时我年纪小,什么事情都是姑姑照顾的,在此,感谢小姑姑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感恩人生路上所有对我关心和支持的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檀林村是我第一个走向外省,推销水暖器材。那时,我向人家借款500元和一只行李袋,靠着聪明和智慧,在举目无亲和不懂业务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到外省闯天下。我先后在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奔波。</p><p class="ql-block">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顺风顺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有房,有车,有自己的家业,财富一直在增加扩大。</p><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应紫雲黄氏南安罗东“良庵公祖祠”管委会邀请,美林黄氏宗亲组团前往参加庆典,我被选为领队排第一提拿鍫灯。</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8日,在泉州开元寺举行3000人的庆典,为老祖宗黄守恭金身开光,祭祖大典。黄明思站在祭祖队伍第一排,第一个代表五安紫雲南安。</p><p class="ql-block">2019年冬,美林大宗祠恭请紫雲泉州檀樾祠黄守恭金身到大美林巡展四天,因为在泉州几百人争着要先到自己的家乡巡境祈福,我代表全美林抽签扑杯,喜获第一名。</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姐妹,大家都是努力打拚,每一个家庭都过得挺好。我们大家族有办厂的,也有经商的,和气生财,积攒了很多财产,每个家庭都丁财两旺。</p><p class="ql-block">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大家族的下一辈、儿子、侄子也都很认真的经营着各自的业务,生意,他们将来一定胜过我们这一辈。我也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聪明能干,更加辉煌。我们的孙辈也很优秀,大家的学习成绩都很好,特别是大孙子,自己考上杭州名校。</p><p class="ql-block">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下一辈一代比一代生活更加美好,光宗耀祖,使我们的大家族更加强大,更加辉煌。</p><p class="ql-block">书写家史,铭记家族来源。记录家庭成员,可知长幼顺序辈份;尊老爱幼是我们家族的良好家风;传承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后代勇往直前,生活快乐是我对后代期盼。</p><p class="ql-block">爱拚才会赢,</p><p class="ql-block"> 作者:檀坝黄明思</p><p class="ql-block"> 2020年春节(南安市区皇家滨城/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岩功德院露天观音建设,安装金心银肺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部岩功德院建露天观音安装金心银肺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安装入部岩露天观音内的珠宝装入金心银肺</p> <p class="ql-block">这是到我们到河南璜川寻根问祖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魅力泉州~文明影视</p><p class="ql-block">2020-01-19</p><p class="ql-block">阅读 2812</p> <p class="ql-block">此文章于二零二零年一月十九日由南安市美林文化研究会黄文明在美篇发表。黄明思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重新修订在美篇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