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重庆老街

复丁

深秋的11月上旬,我又一次到了重庆。回想一下,我第一次到重庆还是1984年的事情,这之后我到过重庆不下六七次,不过上次到重庆也已经是11年以前的事情了。或许真的有缘吧,除了北京以外,重庆是我到过次数最多的大城市。还在火车上的时候,重庆的好友阿炯就打电话给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要求我当晚必须和他一起吃饭。算起来,我和阿炯也有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我欣然答应前往。入住酒店后,稍事休息,我就找来重庆的地图等资料,研究晚饭前的活动。我没有让阿炯来酒店接我,目的就是抽点儿时间,独自逛逛。我体会,感受一个城市,有时候“独往独来”会有一种和结伴而游全然不同的体验。就是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独游,会产生平和而自由自在的那种惬意,会有身在红尘而灵魂超然世外的体悟,或许都可能导致心灵悄然升华。我提前出门,就近在宝圣湖乘上9号地铁,目的地是南岸区的龙门浩,以前我到过那里。<br><br>一、长江岸畔龙门浩,承载几多旧时光<br> <p class="ql-block">  龙门浩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上,是重庆市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老街,它占地35万平方米,拥有两百余幢不同时期的建筑,其中包括18栋优秀历史文物建筑,抗战时期美国大使馆武官住处和意大利使馆也在这里。龙门浩还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浩月”所在地,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融合了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和宗教文化,是重庆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现在也是4A级旅游景点。我在五里店下了9号地铁,随后转上6号地铁,很快就到了上新街,出站没走多远,就到了龙门浩。龙门浩老街是一条沿着山崖开辟的街道,穿过上头标有“龙门浩”的一座四柱青砖的亭式牌楼,就是皓月广场。</p> 看上去龙门浩的建筑似乎一律是青砖结构,都是我们在电影或者电视上看过的那种民国时期的样子,既不新也不旧。然而不经意看的话,说是旧貌那就是旧貌呢。这还真让我感受到了些许老重庆的往日温馨,仿佛已经置身于六七十年以前的旧时光里。近些年人们老是提及“沉浸式”一词,我却只是做了些字面的理解,没有真正的体会。而此时此刻,我似乎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沉浸式”,真的“沉浸”了。我看见一块宣传牌儿,上写“愿你可以朝九晚五,又能浪迹老街”。我理解这是写给当地年轻人的,无外乎是希冀他们到夜晚的时候,多多来此“消费”。也是,白天来这里的多是如我一样的游客,一走一过,转转看看,饱饱眼福,基本就够了。而消费嘛,还得靠当地的年轻人,靠夜经济。 <p class="ql-block">  据说,古时候苏轼自嘉州(今叫乐山)乘船去汴京赶考,船至重庆(古叫恭州),惊见长江主流南岸有一条顺江的巨大石梁,被巧夺天工般劈开,竟可容船只进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遂把岸边的江口村称之为“龙门浩”。我从皓月广场,经建业岗、望江巷和龙门街,走到南滨路。沿街所见,青砖黛瓦的建筑质朴无华,古干苍枝的老树葱郁繁茂,青石甬道的石阶绵延上下,曲径通幽的窄巷弯弯绕绕,似乎过去的时光还停留在这里,无不彰显着重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实话实说,游客不算少也不能说多,在一些店铺里确实有一些喝茶喝咖啡的,至于饭店嘛,可能还不是晚饭的时候,基本上空空如也。总之,给我的印象是不那么景气。我看见有几处店铺在“山崖”的边上,临江可以观浪赏波,绝对是休闲或者小憩的好地方。在高于老街树木或者屋顶的地方,不仅可以观看长江,更能看到对岸那鳞次栉比的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展现着重庆现代大都市的风采,这美丽的景致令我驻足多时,留在脑海里的印象非常深刻。老街依然旧容颜,可观可赏须赞叹。一望波浪眼前过,海市蜃楼江对面。大都市,江岸边,龙门浩里游正酣。谁人感怀景致美,百看不厌自流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爬山要爬下浩里,旧貌却是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龙门浩有龙门上浩和龙门下浩之分,相应也就有了上浩和下浩之别。我游完龙门浩,返回上新街,就见不远处,有一块高大的长条型红色牌子,十分的醒目,上面用黄色的“下浩里”四个字,标示着那里是下浩里。我越过马路,走到那红色牌子下,又往前走了几步,看见红色牌子下的文旅宣传栏上,有一句宣传语,说“来下浩里,就是要爬山”。好像似告诉游客,下浩里是有山可爬的。我却读出了“挑战性”,自然激发起了“爬一爬”的兴趣。一座二层楼的红砖山墙上涂写着“这里很重庆”几个大字,隔老远就能被人看见。我又想体验一下“很重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与龙门浩比较,下浩里多了些洋气,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之间,“插花”建了一些日式建筑和欧式建筑,体现着设计者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蕴意,<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想到了中西合璧这个词。</span>下浩里的建筑多为砖石、砖木、钢木结构,看得出尽力保留了老重庆市井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痕迹和文艺气息。可以说,下浩里既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毗邻长江,也有其迷人的风光,山水俱佳。这里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的,可以一览来福士大桥和千斯门大桥挺拔雄伟的身姿,又可以观赏朝天门无限壮丽的景色。我在游览过程中,常常关注人及人的状态。具体讲,就是关注游客的人数多寡、悲喜情绪、爱好趣向、消费力度,以便从一定层面上了解、分析观光业的真实现状。</p> 看得出,下浩里的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民居建筑风格,一些老房子里有书画艺术展、有个人摄影展、有建筑空间展以及木艺装饰品展等文化活动,据说这类活动还十分频繁,为当地的公民和外地来的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还有,在街道两侧,零星分布着很多咖啡馆、茶室和小酒馆,为当地的公民和外地来的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沟通交流的场所。我找寻了一处咖啡馆安静的露台,坐下来要了一杯美式咖啡,一边品咖啡之香,一边赏景致之美。小憩时,我认真琢磨“这里很重庆”究竟体现在那几个方面。要我说,体现“很重庆”可不光是新建几个或修缮几个老式建筑,装饰上老式门窗,往里面摆放些仿制的老物件……而关键是要往这些建筑里,装些能体现或者反映“很重庆”的独特东西,就该是别处根本没有的。或许是时间短吧,我感觉“很重庆”的味道有一些,但绝对不很浓烈。<br><br>三、空乘跨江老索道,饮茶开埠新公园<br> <p class="ql-block">  11月8日早饭后,好友阿飞来酒店接上我,一起赶往南山。昨晚阿炯和我约好了,在南山见面,然后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原来这个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景区内,地处南山森林地带的最东端,两面环江,是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在原“重庆黄山陪都抗战遗迹”基础上修缮而成的。挺遗憾的,我们参观时,由于多个建筑都在维修中,基本上没有看到反映当年抗战大本营的全面风貌。按照阿炯的安排,接下来我们去乘坐过长江的索道,一览长江两岸的大好景致。长江索道是往返于渝中区和南岸区的通道,于1987年竣工运营。当时只是作为沟通两岸的一条交通路线,而今长江上建了好几座大桥,索道反倒成了长江空中的观光路线,基本上失去了纯交通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乘坐索道观光的游客不少呢,我们购票后排队排了二十几分钟,进入了索道上吊挂着的箱体。好家伙,这一箱竟装进来六七十人,挤挤插插的。从人们窃窃私语中,听出游客急盼着美景马上出现。箱体启动了,我们慢慢地被吊拉在长江的上空。我凭窗望向渝中区,一条红色的斜拉大桥横跨长江,恰似一条美丽的彩带连接起两岸,目光越过大桥,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耸立在江边,展现着重庆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靓丽风貌。还别说,眼前这般景象,整的我多少有些激动哎,这景象最能说明重庆旧貌换了新颜的现状。不得不感叹,老城不再,新城焕然。居高临空,鸟瞰渝中,身乘铁索驾飞虹。长江岸畔景色美,海市蜃楼锁朦胧。时近初冬,草木葱茏,路旁依旧见花红。目睹山城精神爽,沐浴秋风游兴浓。很快,我们过了江,没有出站,直接“开启”了返程的“空中之旅”,不用猜想,我们购买的是往返票。从空中看向南岸区,宽阔的长江微波细浪,舟船点点,水流奔涌;沿岸的高楼耸入云端,“双子”座座,玉宇琼阁;而楼外青山连绵起伏,秋意浓浓,延至天际。我看了,真的心旷神怡。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索道观赏城市的风景,满心的惬意之感油然而生。</p> 临近中午,阿炯和阿飞陪着我到了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阿炯介绍,该公园以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为基础,采用了“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保护性修缮历史文物建筑,顺应山地地形进行复绿,形成了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中心的山林掩映的建筑簇群,再现了重庆百年开埠的历史。这也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综合性公园,分为码头区、开埠区、步行街和休闲广场四个区域。我们在休闲广场的露天茶桌边坐下小憩,饮茶聊天。在这里,我依然还能看见“山下”的长江和对岸的高楼,并且视野非常好,观赏的兴致很浓。一望长江水流东,几缕秋日爽身风。饮茶小憩侃天地,欣看对岸楼万栋。从渝州,至重庆,开埠百年大不同。而今旧貌换新颜,所到之处春色浓。<br><br>四、洪崖洞上吊楼美,解放碑前商味浓<br> <p class="ql-block">  时间又过了一天。9日的上午,阿炯、阿飞我们先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转而我们到洪崖洞打卡,终归洪崖洞在重庆是太有名了。据说,洪崖洞也是有悠久历史的,战国时是军事要塞,宋代则是石窟寺庙,晚明时成为商业街区,到清代发展成繁荣的码头和贸易中心。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在洪崖洞地区开始聚居,搭起很多吊脚楼。2003年洪崖洞重建,成了民俗风貌区。十多年以前我来重庆,阿炯把晚饭安排在江轮上,让我领略过它的夜色景观。如果你见过那种灯光之美,你立马就能理解什么是天上人间。可我在白天没有游览过,不识其“真面目”。我走在景区里,看那重叠多层的吊脚楼,特色明显,蔚为壮观,可谓鬼斧神工;看那滴水不断的洪崖滴翠,水声潺潺,绿植环绕,顿感春色常驻。洪崖洞也是仿古商业街,从吊脚楼外的招牌看,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巴渝民间工艺品等店铺聚集,透着繁华和热闹。绝没有贬低什么的意思,我们从洪崖洞民俗风貌区8号门进入后,发现内里的店铺都“关门大吉”了。要说很难免,全球性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这里。</p> 阿炯的好友阿亮在筷子街他自己的“筷和轩”酒楼,请我们吃的午饭。饭毕,我们就近游览解放碑商业步行街,我每次到重庆都来这里打卡。解放碑广场是步行街的中心,可惜解放碑现在被高楼大厦所包围,不如过去显得那么巍峨雄壮,高耸入云。步行街四通八达,其路面由面砖铺设而成,十分整洁,平坦宽敞,再用一些绿色矮植恰到好处的加以点缀,有了几分生动多彩。我感觉到,这里依然还是大量人流涌入的地方,大都会前庭广场、女人购物广场、大世界等大型商业购物广场等,都彰显着大都市高贵的风韵。不说别的,站在街心可观赏到两侧商店橱窗中陈列的各种商品,玲琅满目,令人眼亮艳羡。我走在步行街上,四处张望,认真体味着重庆商业的内涵与意蕴。实事求是说,解放碑步行街无疑也是老街,正是现代化的强劲“东风”吹来,才使其“青春焕发”、“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 我们又来到桂园。桂园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是20世纪30年代末所建,曾为民国时期张治中将军的官邸。据传一到秋天,桂园满院的桂花飘香,因而得名。桂园里的建筑不大,是一楼一底,整体为西式建筑,依我看并无明显特色。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办公、会客的场所,国共双方代表在此进行了多轮谈判,《双十协定》就是在这里签定的。现为重庆谈判历史旧址纪念馆,每天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观。我发现,中山四路十分整洁,仿佛一尘不染,两侧绿树成荫,店铺整修一新,令我一看就有沿街走一走的冲动。我还暗自问,这街道怎么管理的这么好?原来重庆市委也坐落在这条街上。<br><br>五、寻迹当年游览处,依旧繁华磁器口<br> 1984年我在西南政法学院进修期间,常到磁器口溜达,找一些重庆的特色小吃 “品尝”。此后,尽管我多次到重庆,可是再没有到过磁器口。在我的记忆里,磁器口可是典型的老街旧巷,街道有的路段建在山坡上,沿街溜达,既要上坡又要下坡,街面用青石铺就,坑坑包包,十分不平整,街道两边的店铺多是些旧木楼,门都是一块接着一块的木板,开门要卸下木板,关门要装上木板,算是很原始吧。但是在那个时代,磁器口有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人来人往的,到处弥漫着火锅香、小面香等等小吃的味道,所以给我留下的人间烟火印象很深。这次到重庆,我就跟阿炯说,一定去一趟磁器口,看看现在的样子。其实,磁器口是一个古镇,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特色的古镇,这里有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被誉为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当我们走进磁器口时,我发现这里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就说嘉陵江边上那个很大的休闲广场吧,不在我的记忆里,在此既可以亲水嘉陵江,又可以远观对岸城市风光;回头看山坡上,一座高高的“迎龙门”耸立在云天之下,颇有气势,可以说再大的鲤鱼也是跃不过去的。 <p class="ql-block">  拾阶穿过“迎龙门”,一直走就是磁正街,这正是我要“寻迹”的那条街,一条古镇里最具老街特色和风貌的商业街,也是古镇四十多条街巷中的核心街。漫步在磁正街,我与我记忆里的磁正街相比较,虽然古色古香,却新鲜的多,还是石板铺地,不再坑洼不平,要说店铺的门板,早已经不见。街道两旁是一排排的门面店铺,没有不开张纳客的,还伴有吆喝叫卖的声音,销售着各种特产、手工艺品和麻花、糕点、酥饼、炒板栗等食品,以及纸扇、小伞、耳环、手镯等手工艺品,当然重庆传统小吃门面店铺依然不少,街上时不时就飘来麻辣火锅等的香气。游客熙熙攘攘,挤满了老街,有的边逛边吃,有的四目张望,有的不停拍照……都在尽力感受着磁器口古镇的商业氛围和人文气息。这时天还亮着,可沿街很多店铺的灯光,早已通明,使店铺的招牌十分的醒目。四十年后访老街,磁器口里游人多。熙来攘往热闹地,依旧生意红火火。</p> 天黑以后,我趁着大家打掼蛋正酣之时,悄然走出饭店,就为看一看磁正街的灯光夜色。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但见古街灯火通明如昼,夜色绚丽多彩,店铺大敞四开,街面人头攒动,这热闹的场面一点儿也不输天亮的时候。我披着夜色,踩着青石,踽踽而行,真的目不暇接。说实话,我到过的大中城市不少,见过的商街灯光不差,但是在这里我不单单是赏景,而是欣赏这里的细微“变化”。说四十年前这里店铺排排,却没有现在的满目琳琅;说四十年前这里繁华热闹,却没有现在的靓丽多彩;说四十年前这里人头攒动,却没有现在的满脸笑容……不是我有意赞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都会做出这样的比较。 重庆真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的地方。每次离开时,我总会有几分没待够的感觉。飞机一跃出渝州,临空回望两江流。起伏山峦层层绿,壮美风景片片楼。洪涯洞,磁器口,解决碑前足迹留。依依心底不舍情,匆匆又别老朋友。<br><br>2024年12月25日<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