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3年1月6日(农历2012年11月25日)凌晨,被病痛折磨了四个多月的父亲走了,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似乎走得了无牵挂。那天,寒风瑟瑟,天阴沉着脸。 “庭前木叶半青黄,细雨生寒未有霜。”时光的指针又拨到了父亲的祭日,岁月的河流在这一天泛起苦涩的涟漪,一圈一圈,将往昔的回忆晕染开来。 父亲的身影,在记忆中是那般坚毅而温暖。童年时,他是我骑在肩头的巍峨高山,宽厚的手掌紧紧握住我的小手,走过村头的黄土路,看过春日的繁花,趟过夏日的田野。那时候,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他的肩膀能撑起我整个世界,在他身边,便有了无尽的安全感。 后来,我在岁月里成长、漂泊,回家的日子渐少。每次归乡,父亲总是忙碌在地里在田里,身影在斜阳余晖中被拉得很长很长,他看到我的瞬间,脸上便绽出笑容,那笑容里有思念、有欣喜,还有岁月沉淀后的宽厚与包容。 在那些我居家相聚的日子里,父亲难得闲暇的时候,我给他讲述着工作的苦辣酸甜,他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时而安慰,时而鼓励;每当我告诉父亲我在单位被评为先进时,父亲开心地逢人便炫耀,我知道,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亲心中的骄傲。父亲对他的孙子孙女很是关爱,小时陪伴他们玩耍,上学了过问他们的学习,每当我们带着孩子回乡下,父亲总是乐呵着,想想那画面静谧而温馨,已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画卷。 然而,时光无情,疾病悄然缠上了父亲。父亲曾经挺拔的身躯日渐消瘦,硬朗的面庞变得苍白憔悴。我守在病床前,看着他被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那一刻,心好似被千万根针扎着。父亲却总是安慰我,说他没事,让我别担心,那虚弱的声音里透着坚强,更让我心疼不已。 父亲离去的那一天,世界仿佛瞬间灰暗。我握着他渐渐冰冷的手,泪水决堤,过往的岁月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现。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未及陪伴的遗憾,都化作了心口最深的痛。此后的日子里,家中的每个角落都留存着父亲的气息,他睡过的床,坐过的椅子,用过的物品,无不刺痛着我的心,却又不舍得挪动分毫,只因那是他留在这世间与我最后的联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离去,让我懂得了珍惜的重量。他虽不在我身边,但那份深沉的父爱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底色。在这祭日里,我缅怀过去,感恩曾经拥有,也在心底默默承诺,会带着父亲的期望与爱,好好侍奉母亲,好好生活,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安心。 山间的鸟儿啼鸣,似在为父亲吟唱;枝头的树叶沙沙,宛如父亲的轻声细语。我知道,他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在我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