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代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雁门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华北和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一直是军事要塞,被称为“天下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建筑雄伟,关城坚固,历史上多次遭受战争洗礼,见证了无数英雄事迹。关城内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城墙、敌楼、箭楼等,展现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发生的大小战争2000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很多,如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昭君出塞、孝文南迁、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等。历代帝王(如汉高祖、唐太宗、宋微宗、明武宗、光绪等)和历史名人(如卫青、蔡文姬、薛仁贵、李白、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径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御马泉,相传在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率领部队行进至此,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士兵们的水源已经枯竭。在这危急时刻,李自成的战马突然仰头长鸣,前蹄用力刨地,竟然刨出一个大坑。令人惊奇的是,坑中随即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士兵们得以补充水源后,精神焕发,继续向东进发,最终攻克了北京,推翻了明朝。为了缅怀这一奇迹,李自成亲自题写“御马泉”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雁门关守关立下汗马功劳的杨家将雕塑群。雁门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除了军事价值,雁门关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题材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p><p class="ql-block">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p><p class="ql-block">韩愈(唐)“雁门苍苍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 class="ql-block">江淹(南北朝)“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关城北侧的瓮城,是明代建筑,门额石匾书“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有砖镌联语一幅:“三边要冲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也是从明朝开始至民国初山西晋中、晋南人“走西口”的必经之路,人们出了雁门关往北走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谋生。</p> <p class="ql-block">由于天气原因,气温骤降,景区大雾弥漫,很多景色无法看清,我们只得下山驱车200公里赶往太原,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晚餐就在酒店对面的食悦小酒馆用餐:香椿苗拌桃仁,五福捞莜面,大汉烤羊排,手撕包菜炒粉皮,五彩拌汤。</p> <p class="ql-block">休息一晚后,迎来好天气!今天我们先去太原古县城,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见证了山西地区千年的变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7年,当时它是晋国的都城。古城的布局严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中心,形成了“田”字形的格局。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智慧,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古建筑众多,包括古县衙、文庙、关帝庙等,这些建筑大多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除了古建筑,太原古县城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深受游客喜爱。</p><p class="ql-block">这是手工制作的花馍。</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还有一处电影《满江红》的拍摄场地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出了太原古县城不远,就来到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瑰宝——山西晋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晋祠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为了纪念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而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祠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场所。</span>祠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风格、雕塑艺术、壁画绘制等,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span>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晋祠内的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其中尤以晋祠“三宝”、“三绝”、“三大名匾”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晋祠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分,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p><p class="ql-block">水镜台造型雄奇,雕刻精巧,集楼、台、殿、阁为一体。据说慈禧太后初建颐和园时,曾派人照搬了晋祠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台,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人一定眼熟。</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台。</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p> <p class="ql-block">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p> <p class="ql-block">献殿,晋祠三宝之一。建于金代,供奉祭品的场所,其凉亭式的设计和坚固的结构使其成为古代建筑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对越牌坊,创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年),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檐下斗拱密致,纵横交叉,整个造型玲珑剔透,华丽典雅。“对越”匾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主体建筑是圣母殿,是晋祠三宝之一,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也是晋祠的三宝之一,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令人称奇,下面的鱼池呈方形,故称为沼,即鱼沼;鱼沼上方呈十字型的桥梁称为飞梁。是中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初建当在北魏之前,后多次修缮,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着圣母像以及晋祠三绝之一、精美的宋代彩塑侍女像(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匾额上“难老”出自《诗经》,寓意长寿。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柏,晋祠三绝之一。周柏是西周时代种植的柏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晋祠里面的景色,杨柳依依,荷叶连连,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既有北方园林的宏大,也有南方园林的秀丽。</p> <p class="ql-block">离开晋祠,为赶时间,我们赶往离平遥古城不远的清徐住宿,入住酒店,晚上在楼下的清徐香江喜宴用餐:玉谷叶沾片子,食材世家(黄瓜仔炒百合),豆豉鲮鱼炒凉瓜,罐罐焖猪手,酸汤小揪片,姚家豆腐干,炝锅面。都是当地特色菜,能把面食做出各种花样。</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去往平遥古城,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古城内街道、店铺、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被誉为“古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平遥县署,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仪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亲民堂,知县办理公务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堂——思补堂,知县除每日上午辰时(九时左右)升大堂署理公务外,其余时间主要在二堂办公。</p> <p class="ql-block">穿过二堂,即是内宅,知府的生活区。</p> <p class="ql-block">后院的大仙楼,上面供奉着守印大仙,即狐仙,为平遥县衙独有。</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县衙外的听雨楼。</p> <p class="ql-block">听雨楼另一侧的额匾是观风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隍庙,两边立有12生肖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仍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孔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龙门坊,古有“鲤鱼跳龙门”之说,传说跳过龙门八次就可以金榜题名了。</p><p class="ql-block">过了龙门坊是明伦堂,明伦堂原为儒学名师讲学教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进入明伦堂后,孔子画像悬挂在正中屏风上。“一以贯之”的横匾下是一幅综括孔子一生修为的对联:“修学笃志中庸治世,切问近思大道修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超山书院,原名为古陶书院,是清代官民联办学堂,现今改为中国科举博物馆。书院门前有鳌头石,寓意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书院匾额为“敬一亭”。</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既有藏书功用,有寓振兴文运之意,是文庙建筑中的固定配置,供有主管文运的魁星神像。尊经阁上珍藏有全国唯一仅存的状元卷。</p> <p class="ql-block">离开文庙,我们来到中国镖局博物馆。这里是明末清初镖局的旧址,主要介绍中国镖局发展史,以及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名的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和走镖过程中的轶事趣闻。</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镖箱。</p> <p class="ql-block">这是镖师练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协同庆——中国钱庄博物馆。协同庆钱庄成立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凭借其独特的管理策略和灵活的资金调度,在业界脱颖而出,成为票号业的佼佼者。其经营特色包括以人为本、知人善任、资金调度灵活以及重点地域经营。</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钱庄的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七进院落,每一进院落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主要功能分区包括揽柜房、总帐房、埠际帐房、营业厅、埠际信房、协理房、祭祀房、经理房、员工生活区以及金库。</p> <p class="ql-block">金井连接地下金库。</p> <p class="ql-block">金库是当时平遥最大的地下金库,储存着大量黄金白银。</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平遥古城聚宏源公馆用餐,点了平遥特色菜:平遥牛肉,八宝甜油茶,山西过油肉,老平遥蒜水碗秃,清汤刀削面,每道菜都非常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参观日升昌——中国票号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p><p class="ql-block">票号的创立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票号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由于日升昌票号的管理制度严密,银票有其独用的暗号和密码,确保了业务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经营管理者的奇谋睿智、经营有谋、调度有方,票号兴盛时曾使得各方存款、汇兑业务达3000多万银两。日升昌票号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对后来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市楼是平遥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昔日平遥古城的中心,因其有“朝”“午”“夕”三市而得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市楼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其屋顶为重檐歇山结构,逐层收进,中层夹以平座,使楼身更显挺秀高耸。登楼凭栏可眺望全城景色,南北大街人流车行,店面屋瓦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平遥古城,我们下午要去参观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敬请观赏下一篇——山西行(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