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刘瑞翔

<p class="ql-block">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宝庆路3号。一个期待了好久的地方。今天终于如愿成行。一到门口我还以为走错了,真没有想到标识是这么的低调。</p> <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的外墙由鹅卵石堆砌而成,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阳光洒在鹅卵石上,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走进博物馆,空气中回荡着悠扬的音乐,展厅中翔实的画面资料,仿佛让人踏入了一个音乐的殿堂,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从序言开始,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交响音乐的发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交响乐团演奏员的坐法。</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展示音乐主题的艺术作品。画面上写着“百年交响 上海交响音乐大事记”,记录了上海交响乐的发展历程。整个构图巧用五线谱,顺着两面墙延伸,五线谱上方,标注交响乐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时段的记录。细读每一段历史,感觉自己荡漾在音乐的长河,感叹上海这座城市与音乐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展示牌上的音乐五线谱非常醒目,上面写着“1950-1958”,下方的文字说明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黄贻钧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指挥家首次登台指挥交响乐团,演奏中国作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场馆以乐之河、乐之传、乐之华展示。</p><p class="ql-block"> 从亚洲最早的交响乐队——上海公共乐队(工部局乐队的前身)成立于1879年。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Mario Paci)出任指挥,带领乐队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一百多年以来各个时期都在生存发展,代有传承。</p> <p class="ql-block">  广板:亚洲先河 Largo: A Forerunner in Asia”。这段文字简短却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上海在亚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柔板·远东第一”,展板下方展示了三幅画作和两张黑白照片。左边一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剧院场景,右边第一幅则是乐队指挥梅百器的照片。第二幅是他与女儿的合影。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当时的音乐风貌,更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行板:一面展示上海交响乐团发展历程的照片墙上,挂着多幅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乐团从初创到壮大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看着这些照片,我不禁感慨,正是这些音乐人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墙上挂着耳机与留声机针盘的照片,旁边还有一幅男子拉提琴的老照片。这些老物件不仅记录了音乐的发展,更唤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戴上耳机,听到那些悠扬的旋律穿越时空,回荡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  “培育中国交响乐听众”主题的照片墙上,挂着多幅照片,并配有英文介绍文字。这些照片记录了上海交响乐团在培养听众方面所做的努力,从音乐会现场到音乐普及活动,每一张照片都见证了一段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工部局乐队已吸纳4名中国演奏员加盟乐队。他们分别是:黄贻钧、谭抒真、陈又新、徐成麟。</p> <p class="ql-block">  “乐师门下的中国音乐家”。这些音乐家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更在传承与创新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增添了无限光彩。</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光影,给这栋老洋楼赋予了交响音乐博物馆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以下几张图片,展出的有百年历史的乐器;也有当代音乐人捐赠博物馆的乐器,睹物思人演绎着音乐的传承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双簧管首席契夫使用的中音曼陀铃(郑德仁赠)</p> <p class="ql-block">  工部局乐队使用的定音鼓,鼓架上斑驳的锈迹,书写着久远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工部局使用的大号</p> <p class="ql-block">  老琴伴我六十载</p><p class="ql-block"> 帮我追逐“交响梦”</p><p class="ql-block"> 今日献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琴声永留在我心</p><p class="ql-block"> 朱践耳</p><p class="ql-block"> 二0一七.七.六</p> <p class="ql-block">三根指挥棒: </p><p class="ql-block"> 曹鹏的指挥棒</p><p class="ql-block"> 1980 陈燮阳的指挥棒</p><p class="ql-block"> 2014年余隆使用的指挥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竖琴的竖立,静静的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关于音乐与生活的美好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室内楼梯,木质台阶与扶手,古朴而典雅。承上启下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艺术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上海交响乐团与中国的音乐界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及家族传承。一代代音乐家在这里成长、成熟,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让上海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专注的听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俞丽拿先生一字一句,生动活泼的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先生不声不响给我拍下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种大师课,以往是要走进教室才能聆听到,今天我可享受了大师讲音乐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上海中心城区带花园的洋楼,花园有这么大。三千平米左右。忍不住录了一个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走近这座花园别墅的模型。1925年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国商人建造,</span>1930年颜料大王周宗良将其购下。原本只有两幢小楼,1936年,他又建造了三幢小楼。如今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占地477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这个图片,详细的记录了整栋楼的保护性整修。每个小图的面积图上的红色标识,记录了楼房的整修部位。透过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政府在维护古建筑上下的力度。</p> <p class="ql-block">  “周家主要人物关系谱”。从这个图片上,我看到了周家后人中,有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先生,有享誉全球的华人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还有从事数学研究;文学创作(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画家等等,各个行业的翘楚。真是人才辈出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  从这张图片开始,我就专注拍摄这栋老洋楼。一个拐角,一扇窗户,一片片彩色玻璃,一桌一椅,一里一外无不渗透着这栋洋楼的历史与文化,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地上种有玫瑰,如果明年的春天我在上海,我还想再来……</p> <p class="ql-block">  即将离开,回头凝注这栋洋楼,从1925年由德国人建造,再到1930年由上海颜料大亨周宗良购得并加建。再到现在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全国唯一一所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悠悠百年一幢美丽的洋楼,变身成了一个这么专业的博物馆,只要在网上预约,不管是权贵还是平民都能走进去感受。魔都就是魔都,真诚的为此付出的缔造者,策展人点赞。</p><p class="ql-block"> 一座能让人亲近建筑,品赏音乐,让音乐与建筑完美融合的好处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