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问群答”现象,共研“学为中心”课堂

荷城&吴应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初中数学 教研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写在“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之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课堂前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看到、我听到</b></p> <p class="ql-block">  甲辰岁末,感恩过往,拥抱未来,乙巳新岁,愿你的每一步都踏在幸福的课堂上,舞出自己的精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12月24日,安龙县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及吴应刚工作室部分成员到安龙加油书院观摩学习。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安龙加油书院邓波老师执教《余角和补角》课例展示,第二环节议课,采取飞轮发言,第三环节以题为《期末备课复习策略》数学研讨,会议由安龙加油书院副校长李加发主持,安龙加油书院陈跃昌校长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 飞轮议课环节中,各位老师提及到最多的词是:“群问群答”。“学为中心”的问诊课堂,值得我们反思,更值得我们关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群问群答”有哪些弊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想到</b></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中群问群答,即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阻碍个体思考,群问群答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随声附和——在集体回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只是跟随他人的声音,而没有自己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掩盖学习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速度都是不同的。群问群答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因为教师难以从众多声音中分辨出哪些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哪些学生还存在困惑。这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误判,从而影响后续的教学安排和辅导策略。</p><p class="ql-block"> 降低教学质量,长期群问群答可能导致教师忽视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提问变得简单化、形式化。这种缺乏深度和启发性的提问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形成依赖心理,群问群答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习惯于等待他人的回答或跟随大流,而不是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种依赖心理一旦形成,将难以改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p><p class="ql-block"> 削弱师生互动,群问群答可能削弱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群答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反应和需求,也无法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这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和教学效果的下降。</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中群问群答的危害不容忽视。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教师应合理控制群问群答的频率和范围,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讨论时给学生留足时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群问群答”的攻防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们努力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而“群问群答"则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乏深度思考。“学为中心”的课堂,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p><p class="ql-block"> 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探索和研究。</p><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减少对单一教师的依赖,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p><p class="ql-block">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挑战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和提供反馈来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而不是匆忙地完成一系列问题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避免"群问群答"的现象,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吴应刚(普坪镇中学)</p><p class="ql-block">初审:王顺发(安龙五中)</p><p class="ql-block">编审:韦满元(安龙八中)</p><p class="ql-block">终审:李加发(安龙加油书院)</p> 学为中心 <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勉励自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研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span></p> 学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