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资料上说,吊壁灯村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赤溪镇龙沙乡,是一座坐落在半山腰的石头村落。吊壁灯用方言说起来就是“吊砧板”的意思,是说进村是非常困难。所谓山路十八弯,而进“吊壁灯”的山路却是二十多道弯,即便修建了公路也是崎岖的很。</p> <p class="ql-block">骑行吊壁灯村的念头源于网上的一篇推文。2024年11月28日早上,我从家里出发,沿着新104国道一路向南骑行,这段路对于我来说早已了熟于心。</p><p class="ql-block">骑行到平阳麻步57省道复线交叉口,左拐向东,穿过萧江镇继续南下进入苍南县境内,然后沿着灵沙公路向东骑行,穿过藻溪镇,从大坪尾隧道出来,右手边便看见了吊壁灯村的路牌。</p> <p class="ql-block">吊壁灯村其实海拔并不高,骑行爬坡也不是很远。骑行了不到两公里,在一个三叉路口停住了。眼前的两条路,一条是伸向前面的峡谷,路况不错;而另一条则是继续向上。</p><p class="ql-block">根据我事前做好的路书导航,去吊壁灯村我应该继续向上爬坡,可前面到村里的路实在是太烂了,我没骑一二十米就放弃了。心想这样的烂路,网上怎么会有推文呢?这好像不合常理啊!</p><p class="ql-block">不甘心的我站在三岔口纳闷了几分钟,就决定不上吊壁灯村,而是沿着另一条公路继续向峡谷里面骑行。</p><p class="ql-block">向前骑行了大约一公里,在峡谷中的驿站那里看见了几块牌子,其中一块牌子上是一条瀑布的照片和“十八龙井”的字样,并指示要进旁边的溪口。</p><p class="ql-block">既来之则安之,骑了这么远的路,总不能在此刻掉链子。于是我就扛起车,沿着溪边的木栈道向上徒步,心想这木栈道总会有尽头的,那所谓的十八龙井应该就在栈道的尽头吧。</p><p class="ql-block">还好木栈道的尽头并不很远,也没有特别陡的台阶。扛车徒步了大概十几分钟,我就听到了瀑布“哗哗”的水流声。</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溪流上有着大大小小形状深浅各异“石穴”。看到眼前的瀑布,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十八龙井,应该就是这一路走来溪谷里的石穴,不过到底是不是十八个石穴,那我就不去理会了。</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的尽头,一座路亭,一个石穴,一条瀑布。这瀑布正是那牌子照片上的瀑布。如今是枯水期,最近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能有这样的水流,相信在丰水期,瀑布的气势应该会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出了溪谷,刚才那块十八龙井的牌子旁边,还有一块牌子,上面是一座石门的图片。于是我骑车继续向前,看到不远处的路边又是一个龙井和一条三折瀑布,同样的涓涓细流,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晶莹的亮光。</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不远处另一边,有几颗参天挺拔的枫香树和松树。推着自行车走下公路,便看见了一座石门。</p> <p class="ql-block">库坑内石隘门,就在库坑内自然村的村口峡谷边,属于苍南县文物保护点。进入门内,一块长满青苔的方块石头边一条石头路很有年代感,数株百年枫树和松树矗立两旁,还有一间古老的岩石路亭。</p><p class="ql-block">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刘英、林辉山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这附近还有红军洞和许多的龙潭、瀑布,但由于杂草丛生又不知具体位置,我也就不再去探究了。</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在这峡谷的一块巨大岩石上发现了将近六平方米的古岩刻,专家根据画线形态,推断大概是千年前的水族古迹。由于年代久远,岩石上的字迹看起来很模糊,个别字迹已经无法辨认了。</p><p class="ql-block">如果就这样风吹日晒雨淋而不加保护的话,可能没过几年这些古岩刻就会消蚀不见,要真到了那一刻,实在是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石隘门进入库坑内村,在一座庙宇的旁边,有两棵并排挺立的参天大树,中间的岩石上刻着“百年夫妻树”的字样。</p><p class="ql-block">夫妻树是两棵柳杉树,有着两百多年的树龄。这两百多年来,他们相互守护,不离不弃,堪称“模范夫妻”。</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离开了库坑内村下山,沿着灵沙公路继续向东,在赤溪镇石塘村吃过午饭,然后沿着新的228国道一路北上回家。</p>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了将近180公里,虽然没有上吊壁灯村里,但库坑内自然村也是属于吊壁灯的一部分,而且这些龙井瀑布,古石门、古树已是我收获颇丰,待来年春暖花开,雨水丰润时,我一定要再来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