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学习解读《弟子规》侍奴婢,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知行合一

<p class="ql-block">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译文:对待婢女和仆人,要注意用自身的品德,让他们心服口服。即便这样,还应当用仁慈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权势去压服服别人,别人只会口服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是北宋人——《资治通鉴》是他写的,官也当得非常大——他们家的仆人跟他的关系就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他有一个老管家,跟了他很多年,他们家的事老管家能做多一半的主,经常不问司马光就给处理了。有一次,司马光到外地出差,走了半个多月。回到家,突然发现院子里多了一座假山,旁边还有个亭子。他就把管家找过来,问:怎么回事?管家说:你走了之后,家里来了个人,非得给送点钱。我也不认识他,不让他放。结果,他扔下就跑了。我也不知道他是谁,找人问了半天,也问不出来。我就想:这可怎么办呀?我看您经常在那个半地下的书房里看书,您的那些朋友们整天来打搅您,干脆就修座假山、弄个亭子,他们再来,就让他们在那儿闲聊,您好在下面看书。司马光说:挺好!挺好!主仆的关系“处”到这种程度,双方就有了一种信任、一种默契。 </p> <p class="ql-block">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其实跟侍奴婢,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说的是一回事,主要也是讲上、下级关系。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单位里,有几个下级不听领导的?如果你是某个部门的一把手,有几个手下人敢明目张胆地反对你?这就叫“势服人”——你在这个位置上,你说的话,别人不爱听,也只能忍着。当然,也有过分的,领导还在台上讲话,就直接上去跟领导吵——但是,这种人太少了。也就是说,你在这个位置上,人家不敢说你什么!但是,有一天不在这个位置上,会怎么样?那种怨恨,可能会加倍奉还!所以,无论是谁——特别是领导——一定要“以理服人”,那样别人才能“无言”,真正佩服你、服从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轼——苏东坡,是个大才子,人也特别平和,他对手底下从不会仗势压人,但是手底下人有时候也受不了他。有一次,苏东坡半夜里睡不着觉,就在书房里读《阿房宫赋》,旁边有一个“老军”伺候他——“老军”就是当兵的,岁数也大了,不认识几个字。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老军”也听不懂,而且半夜了,越听越困,老打瞌睡。苏轼看到了,读完之后,就跟“老军”开玩笑,问:你感觉怎么样?“老军”说:我就听懂了一句——“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意思就是说:你在这儿读《阿房宫赋》,挺陶醉的!我心里不高兴,也不敢说呀!当然,也只有苏东坡这样脾气性格的人,手底下人才敢跟他开这样的玩笑。换个别人,敢开吗?肯定不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典故也启示我们:有时候,层次不同的人,脑子里想的事不一样,“理”也会不一样,不能强求一律。</p> <p class="ql-block">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p><p class="ql-block">【白话翻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待家里的侍女和仆人,我们要品行端正,给他们树立榜样。但是光给他们树立榜样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他们仁慈和宽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说,作为领导,自己把事情做得很好,他下达的命令,就会有人愿意听从;如果自己做事情都没有做好,那么他的命令,自然没有人愿意去听从。现代社会,领导与下属之间应该建立和睦的关系,应该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故事:以身作则,宽厚待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因为爱护自己的士兵,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和尊重。很多时候,在行军打仗中的他都不坐战车,而是和战士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和战士们走在一起,他的干粮和水也都是自己随身背着,对于自己的士兵,他也总是爱护有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的一个士兵受伤了,伤口疥疮化脓,吴起见了之后,就用嘴去给这个士兵吸脓,士兵们非常感动。吴起在军事上,可能并没有太多过人的谋略,但是他爱护士兵,并且以身作则,这是他成为一个常胜将军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东汉时期的丞相刘宽,待人非常仁慈宽厚。自己的部下如果做错事情,他从来不会生气,总是体谅部下的苦衷。他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家中的仆人,也非常宽容。有一天早上,他穿戴整齐正准备去上早朝,这个时候家中的侍女给他端来一碗鸡汤,不小心将这碗鸡汤洒在了他的衣服上。侍女非常害怕,忙帮他擦拭干净,并等着挨骂。但是刘宽语气非常平和,还问这位侍女有没有烫伤自己,刘宽的妻子也因此而更加敬重他,非常佩服他的涵养。</p> <p class="ql-block">  侍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我们是一个主管,当我们领导很多人的时候,做为主管,做为领导人,我们应该如何来善待你的部属?我们晓得要以德才能服众。从最简单的做一个主管、领导人物,应该如何?这里就讲“身贵端”。我们的身体,从我们的行为举止,就要端正。这个“婢仆”,古时候都有丫嬛,我们说婢女,仆人有长工。这些长工、丫环我们就统称为婢仆。可是现在我们不用这样的名称,我们都称为部属,或者家里头的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何对待他们?“身贵端”,首先做为一个领导人,做为主人的我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言语,我们的造作,就要端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做得不端正,底下的人也会向我们学习;我们不端正,底下的人当然就不端正。所以不管是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家也好,这个主人、带头的,首先都要记得自己威仪一定要端正。如果我们很轻浮、很轻率,就没有办法以身作则,底下的人也没有办法树立好的行为,他们也没有办法建立良好的行为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贵端,慈而宽”。这里就讲到,虽然我们很端正,很严格,但是人不能太苛刻,我们做主管的也要懂得体恤下属之人。所以在《论语》里头有一句话,“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做老板的、做主管的,你对底下的人,你要懂得礼貌,你要以礼来尊敬他。你能体恤他,你能关怀他,你能以礼相待,他就肯定会效忠于你,所以说“臣事君以忠”。因为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切,肯定他就会很卖力的为你工作,他就会忠于他的职守来为你效劳。如果你待他很苛刻,非常的严厉,一点都不慈悲,犯一点小过,你就要很严格的处罚,这样底下的员工不服,将来都有可能给你捅很大的纰漏跟差错,这就得不偿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古人这样教诫我们,苛刻之人是最无福之人;就是你待人很刻薄的人,你就是一个没有福报的人。老板如果没有福报,这个公司就岌岌可危。所以人待人要懂得“慈而宽”,这个慈就是要仁慈,要有仁慈之心、要有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人。</p> <p class="ql-block">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用权势去压 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的;用道理去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弟子规告诉我们:如果对待别人是用权势,强迫对方屈服听你的话,虽然对方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难免口服心不服。而唯有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没有怨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著名的人,廉颇和蔺相如,他们同在赵国做官。廉颇战功卓著,被封为上卿;而蔺相如在出使秦国后,立了大功,也被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总是刻意回避廉颇,以免发生冲突,他的仆人看不过去,就廉颇说:“你的地位比他还高,何必怕他呢?”蔺相如对仆人说:“秦国所以害怕我们赵国,是因为有廉颇和我两个人,如果我们两个产生冲突,那国家就危险了。”这句话被廉颇知道后,感到非常羞愧,于是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谢罪,从此两人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德”是赢得人心的最佳利器,所以,以德服人才是大智慧。如果一个人每天趾高气扬、对别人颐指气使,久而久之他就会失道寡助,不再受人欢迎。更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这句话也警示我们世人:假如与别人发生纠纷或误会时,要用道理去化解,千万不要仗着自己的权势,用权力或暴力,硬要把人屈服。人在拥有权势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沉沦权贵之中,浑浑噩噩不再努力!如果对待下属再太过刻薄,他们表面上屈服与,但暗地里一有机会,就可能做损害我们的事情,到时候就得不偿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