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马家店遗址

玉华

<p class="ql-block">  天津马家店遗址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它记录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天津学者王襄、孟广慧等人在天津市红桥区“西门外马家店”(原故物场大街1号、南小道子85号)发现、鉴定、购买殷墟甲骨的重要历史信息,是现有文献记载中发现最早辨识研究甲骨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字展廊</p> <p class="ql-block">  1898年初冬,古董商范寿轩来天津马家店兜售古物,见到王襄与孟广慧。谈话中说见到一些长条状骨板,且有刀刻划痕。王襄与孟广慧觉得这些条状的骨头可能是古代的“简策”,希望其“代为访求”。1899年秋末,范寿轩携带“骨板”再次来到马家店,王襄发现这些“骨板”实为殷墟故物,其刻文有着重要的古文字价值。因财力有限,仅买到一些零星小片。对于珍贵的大片龟甲,范寿轩遂携往北京。</p> <p class="ql-block">  王襄,字纶阁,号簠室,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为中国的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1920年出版的王襄《簠室殷契类纂》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字汇。1925年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共著录甲骨1125片,并作有释文。还著有《簠室殷契序》《簠室殷契征文附考释》《殷代贞史待征录》,以及《殷墟书契待问篇录本》《簠室所抚殷契》和《纶阁所录殷契》等甲骨文研究专著。</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王襄将收藏的甲骨全部捐赠给国家。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马家店遗址的历史背景是清末时期,天津西站的建设和南运河裁弯取直改变了进城路线,影响了旅店行业的发展。马家店遗址所在铃铛阁片区是天津四郊周围进城做生意的大车店,也是线布交易商贾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百家姓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 如今,马家店遗址已演变为一座甲骨文主题文化公园,成为一个展示甲骨文化的载体,让更多的人走进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化和天津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案中部分文字摘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