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关于桥,一直是让人期望和向往的所在。<br><br> 主席当年在武汉游过长江水,吃完武昌鱼后,写下了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游泳》,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立意高远,气势恢宏,眼界之开阔,非一般诗词,非一般人,真是卓宜非凡。<br> <br> 南国江门,银州湖道,有一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上联是清代黄元礼所作,是对佛的一种觉悟,佛无所不在,在我心中,那是来自内心的警醒。下联则是宋代傅梦得对苏州吴江的垂虹桥的一次赞美,因为这座桥,承载了古今文人的诗与远方。<br><br> 江阴长江大桥落成之时,坊间流传了一个政治人物的笑话,仅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然而,扬州与镇江的润扬大桥的建成和题名则是佳话连连。当年有幸读扬州日报,江主席对着滚滚长江水满怀深情的告白:我小时候看着两岸人民来往不方便,就有一个梦想,要是能有一座大桥,该有多好啊?三年后主席的愿望得以实现。题名时颇具学问,令人玩味,以古润州之名,汲取长江之水,滋润扬州大地,绝妙!<br><br> 每次看桥的期待,不亚于看山的冲动。看山,是冲着自然风光去的,看桥,则是冲着希望去的。<br><br> 宝应的桥也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希望。唐代尉迟恭在宝应建广惠桥,桥下则是潺潺流水的宋泾河,绕城而过。<br><br> 八十年代,扬州大桥平移至宝应中港,运河两岸百姓互通,多了一些便利,却少了许多运河的故事。<br><br> 后来建了宝应的宝射河大桥和东阳大桥,这两座桥改变了古城的面貌,宝射河大桥英武雄壮,东阳大桥漂亮秀丽。一个是城市新郎,一个是城市新娘。<br><br> 昨天晚上,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趁着热气,自带三分热情,看望这几天让小城人魂系梦绕的运河新大桥。据说让好多人睡不着觉了,我也不例外。然而去了以后,竟似曾相识。似乎桥还是那桥,只是灯光变了,有红绿蓝三色,隐隐约约映出一点点现代的光环。两边的引桥和周边的民居依然滞后,与我们心中的想象恍如隔世。对政府而言,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拉动运河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时机。<br><br> 关于桥,多年以前,我们做过一次专题活动,那是一个“心桥计划”,沟通我们所有行业与百姓的桥梁。无论是物理的桥,还是心灵的桥。对民生,对经济,我们彼此都需要一座真正的桥。<br><br> 言之深刻,与诗人们浪漫的情怀有较大距离,深表歉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