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已婚带娃妇女30+听着好恐怖

晴天下雨

<p class="ql-block">羡慕20+的青春可以有试错成本,满脸的胶原蛋白可以素颜。刚毕业步入社会有点跃跃欲试,以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可以跟好友说走就走。临近30催婚结婚生子压力,有怀疑自己考编的能力,不会找对象坐等安排相亲的那种待价而沽。</p><p class="ql-block"> 家庭经历</p><p class="ql-block">感觉自己当面跟人表达语顿,不会无所顾忌想说就说想骂就骂,人多更插不上嘴。打个比方,跟老公吵架当面吵不赢,他嘴快巴巴喋喋不休,咱说不过就上火动手。不是拉黑生闷气就是写几句教育话,或者转发别人语录思想。</p><p class="ql-block">男人这个大猪蹄子哪那么容易训服,他只信服自古流传的重男轻女,以及大男子主义,一吵架就说放在古代单你不遵从男人这条早被休了。真是婚前婚后两个样,一切伪装只为结婚。网上流传一句话,可能你老公结婚并不够爱你,只是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一孕傻三年,从怀孕开始孕吐嗜睡隔三差五产检还担心不过关,身材走样到产后,脸上明显毛孔粗大,头发一梳一洗掉一坨,还有新添刺眼的白发。盼出了月子出百天,半岁一岁到上幼儿园,才算半解放。带娃是幸福的但并不快乐。</p><p class="ql-block">女生天性情感丰富,容易为琐事所累,也容易贪图情绪价值。正向的情绪价值确实能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自信开朗,但女生一旦过度追求情绪价值,就很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在感情中也很容易受伤。</p><p class="ql-block">越发怀疑我也没逃过产后抑郁,跟老公一点火星子就炸毛,或泼妇打骂或摔门,总之火到天灵盖难以压制不得不发。跟娘家人是敏感到谁重男轻女谁不够爱我,老想同家人诉委屈。事实就是蛇不认为自己有毒,人不认为自己有错,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没人会设身处地替你考虑,因为你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让别人信服的地位。唠叨多了,在娘家人老公眼里你就是个计较不思进取的怨妇。</p><p class="ql-block">后来发觉好像太自我感受而情绪化并走不出来,就尽量换位思考。每一代女的都受重男轻女的委屈,自己也在传承并实践着重男轻女。我奶奶有点像以前端架子的老婆婆,大儿子我爸爸是他的软肋错了也不能多说。单位团购房有指标,正吃饭直楞一句买房可以不能写你名字,不管你跑腿上心就没考虑过。我妈有两姐两弟,我姥姥姥爷不善表达,他们联系也不紧密。听说舅舅年幼时跟人打架的赔付回来的自行车还要我妈掏钱买来骑。</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候爸妈没少吵架,可能爸相对妈宝直粗男,妈不够温柔拐弯粗放。我在相对温和的爷奶膝下承欢,能感觉到自己比同龄人的古板传统节俭一板一眼,还有满嘴大道理爱教育人。弟弟估计小时候被吵架吓破了胆,他说话总有点压嗓子发不出声音,他不爱管事多言。爸妈吵架我永远是先出头还出力不讨好那个。</p><p class="ql-block">妈回忆说,弟上学时常说妈你可别走啊。我试着理解,也许妈跟弟更有“吵架”后舐犊情深相依为靠的那种情感经历共鸣。</p><p class="ql-block">以前在家吃饭看电视,他们坐沙发像一家三口,而我感觉格格不入。相信任何感受都是互相的。尤其弟弟结婚后,他的婚房你再怎么也不顺腿,婚前偶尔暂住那个房子也是自己主动要的钥匙。有次同表姐在家聊天煮螺蛳粉,可能临时安排弟弟在家相亲,被亲妈电话骂哭嫌碍事,微信还发了一堆语音骂。记得让姥姥跟爷爷听来,他们能说什么呢?</p><p class="ql-block">记得结婚前一晚关灯后,我妈悄声上床 头对脚陪睡,我俩默契的互不作声。接完亲快出发时不见父母,估计他们在忙,我指挥亲戚有序拿上东西出发,坐上车我听到响彻天空鞭炮声混杂着姑姑的声音。化妆师跟伴娘说我爱操心容易累。弟弟娶亲那天我有意看到,他们守着弟弟打扮好出发。</p><p class="ql-block">亲情就是纵然再怎么也打断骨头连着筋。弟弟娶亲后,我回家相对尴尬,弟媳言短,我妈略过我对弟媳加倍好。起初我总摆脸色不高兴半点不会装,不料自己就先落人话柄了,被亲戚们都说。因为你不会装瞎,看着妈妈对弟媳格外包容大方,你像个透明人,不吃醋是假的。</p><p class="ql-block">你们可能觉得我过于小心眼或者有点挑事大姑姐成分在。那次刚喝完饺子汤,转身我疑惑的问怎么冲了一碗鸡蛋汤,后脚弟媳推车进门,妈说给弟媳的。吃饭时她俩坐对面沙发,我坐对面板凳,极力控制情绪憋眼泪不言语。心想我连一个鸡蛋都不配吗?是因为我嫁出去了,还是弟媳刚考上工作比我有分量,还是对媳妇都比对闺女好,还是对媳妇跟闺女两者好是冲突的。后来好像我妈终于意识到,问过是否给我也冲个鸡蛋。</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慢慢我就不多去了,尽量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想。要知道原先家里的新被褥都是紧着爱干净的我的。好多事情不一一列举,我陷入了自我怀疑。</p><p class="ql-block">幸好我是长孙女,爷奶姑带过,受了委屈有说的地方。有时我情绪不高但憋的不说,包括对同事婆家人。</p><p class="ql-block">当然跟丈夫也没算磨合好,我俩以前没见过,全靠相亲,异地电话,周末回家接触,疫情完结婚后接着异地。</p><p class="ql-block">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体会到女人结婚后是没有家的,娘家是家你回不去,夫家是家,你个外姓人。</p><p class="ql-block">所幸的是,跟婆婆相对没有摩擦,共同带娃,她干活不怕苦累急性子,我相对娇气磨叽,她做饭快好吃,洗碗溅水,我不爱去厨房怕油怕火怕溅水,手忙脚乱炒菜常熄火。她不爱擦抹,我隔三差五就擦这擦那,随手爱拿扫帚。她有事有情绪憋着说话带试探,很会察言观色。我觉得长期相处不遮掩好,我们不吵架,但是跟老公吵架从不避讳她,想怎么发火就怎么发,我说我不想憋出病,她也就慢慢习惯我的间歇式爆发神经。</p><p class="ql-block">老公很是个直男,弄不清你生气的点跟真假生气,还在那比你都喋喋不休的犟。我说他大男子主义,他说我大女子主义。但是我们又都孩子气丢三落四粗线条,以及容易满足没那么功利上进心。他相对没有我家庭温暖,也没我婆察言观色人三礼四。有好东西我想的先给适合的亲朋,觉得更有价值。他有好东西想的别过期自己先享用,觉得物尽其用不浪费。</p><p class="ql-block"> 察觉情绪</p><p class="ql-block">后来慢慢意识到自己性情大变,不光心理,身体也可能出了问题。刮痧按摩过好多回,身体是舒展但也越发虚弱不能受风。中药调理过两回,不见成效。就偶尔出去半逛街半散心,跟同事也多聊天。</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经推荐遇到村里的一个名医,他有点像心理医生,有点像仙家。当时屋外排的好几个人,屋里放的佛性音乐,东拉西扯几句话下来,一会哭一会被他逗笑。先给我写了个纸条让背会"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无缘不来。子女是债,有善债,有恶债,无债不来"。后写了方子,他说你没啥病,吃了就好。说我在家闷容易胡思乱想,人多是烦,别啥也往心里搂拉,该多往大山跑亲近大自然。抓了4副中药,他居然是用手掂量随性抓。半信半疑试着喝完,果真情绪相对舒缓。</p><p class="ql-block"> 关于吵架</p><p class="ql-block">记得刚回老家工作的那几年,爸妈也隔三差五吵架,弟在外工作说,现在也让我体会下他小时候的氛围,他了暂不考虑回去。</p><p class="ql-block">我能体会到犟人吃犟亏,吵架时谁都不想输不想先妥协的那种愤慨。吵完架又气又累,都说不想吵了,可是隔三差五又因为鸡毛蒜皮发泄一通。为此我采访过同学(附图)</p><p class="ql-block">所以,你看吵架怎么都会波及孩子。就需要学习强大的包容心、幽默、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不喋喋不休、别老想去改变改造他。</p> <p class="ql-block">工作经历</p><p class="ql-block">事实就是经推荐还没毕业就校招进入发展势头蛮不错的某私银行,看似朝九晚五,实则各种开会任务培训,铁打的银行流水的实习生。当时属于信用卡推广布局期,后来厅堂网点才扩张。一个大堂6个助理,女行长那个凌厉的眼神至今还记得,她各个银行待过卷过,并不太希望大堂多和谐,而是希望你们竞争多完成考核任务。</p><p class="ql-block">主管相对更有人情味和善,但是她压力大到爆痘,剩女之一。当时我们会每天写日志,我的点击阅读量还不错。有人分行约我面试,后勤什么岗想挖我,待我回去考虑。她分行开会后跟我谈话,意思有别的行也想过挖我,她压下了。说分行后勤岗学历不够卡我,在这除非不干否则不可能放人。虽阅历不多,她的话我当时并不太信服。</p><p class="ql-block">自我感觉刚出校门相对温顺不好斗但也不服输不抗压更不会释放,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性格总有点自我矛盾。压力无处释放在合租的卧室哭过一次,在轮到理财室站岗会偶尔偷看电视剧两个爸爸,一部很温情的台湾家庭氛围剧。大概是羡慕那个小女孩有两个爸爸疼爱。</p><p class="ql-block">初入职场是懵懂的,也是成长最快的,语速快接受快,忙到无暇生病。</p><p class="ql-block"> 工作转场</p><p class="ql-block">山西人独有的恋家,我们家女孩上学不出省,不考虑远嫁。扯个题外话,我本身割舍不下亲情友情,没考虑远嫁。明明拒绝了一个邻家的说媒,没成想到底没出村,村北嫁村南,我爷奶家在村中间。</p><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编制外,闲到养老。外地报考了个驾照,回校偶尔考试提升了下后续学历。</p><p class="ql-block">我误打误撞叫错名字进错办公室,但是没找差领导。他父亲般的年纪,相对佛系,不讲究吃穿形象,有担当有包容有点老好人,一句话指点顶我几年的感悟。</p><p class="ql-block">我也是事后听说,某次有个股号称相对重要的业务股室通过分管副局想挖我过去。宋领导直言副局,“想把&君调走,不如把我也调走吧”。</p><p class="ql-block">几年时间里有几个股室长陆续问过我,甚至有个在约谈我后,又来我所在办公室亲自邀约。我说在哪一样,无实质性差别,最主要不想负领导义正言辞的挽留之情。</p><p class="ql-block">我刚上班老代入为主下意识把自己当孩子。殊不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的地方就有争风吃醋攀比。我以为这种机关单位不涉及利益,大家把酒言欢就是和睦,你说什么我就信,甚至主动窜办公室接触聊天呵呵呵,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p><p class="ql-block">我也还犯了个错误,在本办公室男领导面前小磨叨过,说话直率小任性脾气。一来我看似淑女却本性男孩子不扭捏运作,二来习惯了家里男的相对让我,三来觉得都不会在意没事没心没肺就过了。总之不太讲究说话避讳。</p><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跟女的是没想过那么多弯弯绕,想的避开女性交谈论阔圈便不会成为话题。事实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要是我早想通这个理,便不会去过多在意纠结。又不是人民币人人都喜欢,谁不是人间头一遭,对错又如何。到底还是脸皮太嫩薄。</p><p class="ql-block">后来慢慢发现我看不懂这种单位办公室文化,又开启了我上学时的冷淡保护色,我想有点距离感,就自己先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也是我长相不差,不会找对象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发现有段时间我很急,误趟公交要想办法追上,骑电动赶红绿灯,看书浮躁。想着对象对象没找上,学没习下,高中看闲书,大学忙学生会。按部就班走过来没大风大浪,淋了点小雨。没有大钱,但也不缺小钱,好像考公也没那么动力。一度迷茫没目标,躺不平卷不赢。我爆发式的起痘了。</p><p class="ql-block">好像我永远要比别人慢一步,慢热的可怕,觉得这种性格蛮吃亏,或许别人早已经先入为主的给你定性了。</p><p class="ql-block">坐起月子,娃还小的时候有次考试,笔试不靠前,面试胆怯。跟老师交流被一眼看穿是家里保护出来的玻璃心。骑的电动前面绑上了娃座椅,坐姿不能并拢,衣服风格不再是小仙女,颜色也渐深耐脏,身姿也没以前那么挺拔,有了后背肚子大粗腿。在家照镜子、出门逛街都没自信,到底也不够自律没管住嘴迈开腿。</p><p class="ql-block"> 家庭与工作的权衡</p><p class="ql-block">看别人带娃的时候,心想自己可不会那么溺爱由着他。初次感觉小生命是在看到四维动图时,费劲生下娃耻骨分离到无法挪动转身,出院时还发烧无力,自己都顾不过来更顾不上他。月子里睡不够忙着恢复,大概出了百天,他会翻身蹬腿。到了一岁一岁半胖嘟嘟亲的,有了自己的表情动作。没断奶时越喂越亲,断奶后时间相对自由,但心里总有牵挂,老急着回家。再后来孩子哭闹相对叛逆,就想上班清净,但人在曹营心在汉。</p><p class="ql-block">1-3岁你别看他小,谁带谁亲。出了月子,偶尔出去半天,回来娃就显得跟奶奶亲昵,跟你这个妈妈还得重新熟悉一会。不由就想的明天或者下次尽量少出门多陪娃,有点夺回母爱,宣誓妈妈地位主权。</p><p class="ql-block">婆婆帮带娃是情分,她也想自由打会麻将。</p><p class="ql-block">爷奶年纪大了老小孩,不想做饭吃饭敷衍,也想有人多去陪陪。</p><p class="ql-block">上班虽不紧同事也需帮忙维护。</p><p class="ql-block">跟老公婚前婚后都是异地,他无数次抱怨过,想想我跟婆、娃过的一家三口生活,娘家爷家骑电动想去就去。他孤家寡人迷上玩游戏,因为这个吵过,后来也稍微理解。都说男人是孩子,他可能也需要团拢,参与亲子互动去激发父爱。</p><p class="ql-block">偶尔想散心逛个街,同学都拖家带口是不大好聚。</p><p class="ql-block">陪伴不了孩子会遗憾,兜里掏不出钱会难堪。想自由也想贤妻良母尽孝。就是什么都想兼顾,又重情又没有能力,越发小哭包。无数次安慰自己,就当先紧着娃跟爷奶,毕竟童年跟时间不等人,对于亲情我实在不想遗憾。现在先紧着手脚,但是,自我实现价值方面一直耿耿于怀,包括亲戚别人眼神看你也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终究在无数次身体抱恙,每次跟娃躲不过半点流感后,纠结着缓释,先不计较,不憋气,不委屈自己,不与自己瞎较劲。我到底又该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家人不是你永远的依靠,重心不在你身上。老公也不是,一吵架说话难听的陌生人。自己多会有机遇有加持傍身呢?</p><p class="ql-block"> 衍生想法</p><p class="ql-block">人大代表关注民生,多关注家庭妇女,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老年弱势群体。毛主席时代妇女也顶半天边,有没有大爱的企业,倾向妇女,产品自销也是庞大群体。像白象用残疾人群。他的管理一定不容易,但是足够有能力够慈善。</p><p class="ql-block">现在过度重视应试教育,殊不知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一生,家长也是教育对象,学习群体。心理健康,中医药传承也是倾向性亮点。学习类型多元化,职业才能多元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