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南贡院

陈鸣谦:D

<p class="ql-block">(本文1216字,用时约100分钟,经何老师允许晚发)</p><p class="ql-block">✨✨秦淮河畔、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影响之深远,列中国贡院之冠,国家AAAAA级景区。我们今天跟随何老师,来到江南贡院游学,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明清半数以上官员出自这里,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摇篮”。</p><p class="ql-block">✨✨一进江南贡院,何老师就为我们讲解了照壁背面刻的康熙写的《为考试叹》。“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康熙觉得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当义取”。在这儿,何老师还跟我们介绍了周敦颐。周敦颐,字濂溪,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为人高洁,特别喜欢莲花,著有《爱莲说》。</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移步至刻有《历代状元名录》的墙边。在这堵墙上,记录了古代历年来考取科举的状元名字。我们在墙上找到了很多古代名人,像元稹、贺知章、张九龄、颜真卿、王维……他们的名字已经被游客摸得非常光滑,一眼就能找出。何老师还说,所有这些状元中有两个状元非常了不起,俗话说“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历代能考取“六元”及第的状元只有两人。一个是明代的黄观,另一个是清代的钱棨。何老师问我们谁能找到啊?我连忙找起来,结果幸运地找到了其中的黄观。</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说,科举制度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在中国封建时代却是最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人才大多靠推荐,很多有才能的人始终无缘被赏识。而科举制度改变了这一状况。自公元605年隋朝开始,历经唐宋元明至清朝(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前,1300年间共产生了700多名状元、十一万进士和百万举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江南贡院里的长廊附近围坐下来。这儿展出了一些科举考试的科普物品,还立着许多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文化名人雕像,有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张骞和我们最近才去过故居的吴敬梓。何老师说我们下周还会去科举博物馆详细地了解科举制度,今天先了解一些考过科举的名人。</p><p class="ql-block">✨✨这几个名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吴承恩了,因为我很喜欢他创作的《西游记》。所以我跟进跑到他的雕像旁,牢牢地记住了他的生平介绍。何老师说,虽然吴承恩因为创作了《西游记》而被后世所熟知,但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却过得很不顺利。吴承恩从小就爱读书,他的老师一直很看好他和他的同窗沈坤。结果世事难料,吴承恩先后在公元1531年、1534年、1537年三次到南京考乡试都不中,于是干脆放弃了科举考试,埋头专心搞创造,终于在1542年完成了《西游记》初稿。而他的同窗沈坤在公元1541年考取了状元,从此平步青云。</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唐伯虎的故事。唐伯虎可是出了名的苏州大才子,但他生性爱玩乐,连在到南京考科举期间都不能克制,被废除了当年的考试资格。但是他毕竟才气过人,后来重新考科举,在公元1485年考取了苏州府第一,1498年考取了应天府乡试解元。这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他一贯高调爱玩乐的作风,让他受到了“徐经科场舞弊案”的牵连,最终断送了仕途。从此他放弃了科举,潇洒过人生。</p><p class="ql-block">✨✨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还没介绍完,我已经非常期待下次去参观一街之隔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了。</p> 家长手记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摇篮”,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明清半数以上官员出自这里。在这里,不计其数的状元、进士、举人在这里走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这里还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唐伯虎、吴承恩、郑板桥、张骞和吴敬梓等等。他们都是江南贡院的优秀学子,他们或通过科举考试走向了成功之路,或在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展现了江南贡院的魅力和影响力,更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江南贡院成为了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的重要地标建筑,慕名而来的游客接憧而至。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游学,在这里深入了解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及科举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了解了考取的状元等第名录和从这里考科举走出来的历史名人。同时,也感受着江南贡院自身的独特魅力。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江南贡院也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是历史的见证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在这里深深感受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