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何君华微型小说《孤岛》

微读馆(庆乐随笔)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何君华,1988年1月生,湖北黄冈人,现居内蒙古科尔沁。2008年10月开始写作,曾获《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第四十届青年文学奖(中国香港)等奖项。著有小说集《少年与海》《河的第三条岸》等10余部。</p> <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评何君华微型小说《孤岛》。</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西藏自治区,在中国辽阔的边疆地区,时时处处都有呼日勒哨长这样的孤勇者,《孤岛》也不仅仅是一篇关于边防哨兵的故事,它更是对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者的赞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像呼日勒哨长一样,他们或许不被看见,但他们始终在那里,守护着心中的信念与责任。我希望我拙劣的文字,能够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们的世界,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份平凡中的坚守与光荣。</p><p class="ql-block">何君华的微型小说《孤岛》通过一个边防哨所的故事,探讨了孤独、存在的意义以及人性在孤独中的坚韧。这篇小说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隐喻。</p><p class="ql-block">意蕴</p><p class="ql-block">孤独与坚韧:</p><p class="ql-block">小说通过哨长呼日勒和他的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极端的孤独。尽管周围是一片荒凉,呼日勒通过养鸡来打发孤独,甚至在一次比喻中称鸡为“捉老鹰的鸡”,这种幽默和乐观体现了他在孤独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执着。</p><p class="ql-block">反常识的讲述:</p><p class="ql-block">小说通过描述哨所的孤独与简陋,以及每年只有一次的慰问演出带来的喜悦,反衬出边防哨所生活的与众不同。这种反生活常识的讲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都市的生活节奏和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小说最终通过哨兵的文艺汇演和飘扬的旗帜,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形式孤独的价值与意义。尽管哨所条件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的美好,赋予了这里特殊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隐喻与象征:</p><p class="ql-block">小说通过鸡的象征,隐喻了在孤独中找寻乐趣和意义的行为。鸡不仅解决了哨长的食物问题,也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细腻的人物描写:</p><p class="ql-block">通过对哨长呼日勒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坚强意志的人物形象。他的乐观和坚韧,不仅支撑了自己,也打动了访问的文艺小分队。</p><p class="ql-block">情节的戏剧性:</p><p class="ql-block">小说的开头充满了悬念,通过欺骗性的队长描述和实际的哨所情况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吸引力。</p><p class="ql-block">总之,《孤岛》不仅是一部描写边防哨所的小说,更是一次对人性、孤独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小说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荒凉又充满人情的孤岛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何君华微型小说《孤岛》</span></p><p class="ql-block">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叫队长给骗了。队长说,还有最后一个哨所,最后一个边防连队,演完这场大家就能回家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乌兰牧骑慰问演出小分队出来巡回慰问已经一个多月了,所有人早都已经疲惫不堪,听队长这么说,我们一下雀跃起来。去边防哨所的路程虽然漫长,听说有整整五十公里,但好歹盼头就在前方,大家脸上的倦容也都舒展开来,一路上有说有笑。</p><p class="ql-block">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哨所呀,整个哨所总共只有三间屋子,面积不过40平方米,更主要的是,这哪能称得上是边防连队啊,整个连队总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只有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吗?我们队里最活泼的舞蹈演员那日松在屋里屋外到处找,发现这个哨所除了几只鸡以外,连一个别的活物都没有,当真只有一个人,就是这位站在我们跟前的哨长呼日勒,一个体格健硕、周身黑黢黢的蒙古族汉子——他是这个哨所的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哨兵。说白了,他是这个哨所的“光杆司令”。</p> <p class="ql-block">呼日勒哨长已经提前接到了我们要来慰问演出的通知,我们的汽车离得还有几里地呢,就看见他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拼命挥手。一下车,呼日勒哨长就激动地向我们敬礼,并跟我们一一握手,边握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不是,我从没见过我们哨所来这么多人!过年了,过年了!”我们都很吃惊,目下正是盛夏,呼日勒哨长嘴里的“过年了”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每年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上面才会派人来哨所慰问,说是慰问,也就是三五个人来送一些慰问物资和慰问信,从来没有像咱们慰问演出小分队一样,一下子扎进来十几个人,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我们问,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寂寞呀?呼日勒哨长沉默了一会儿,说:“能不寂寞吗?寂寞,我就养鸡。”刚才那日松在屋后发现的那几只鸡就是呼日勒哨长养的。一提到鸡,呼日勒哨长兴奋了:“都说老鹰捉小鸡,你们听说过小鸡捉老鹰吗?在我们哨所,个个都是捉老鹰的鸡!”“捉老鹰的鸡?”我们满脸狐疑。</p> <p class="ql-block">原来,给哨所运送给养的卡车每七天左右才来一次。之所以用一个模糊的时间“七天左右”,是因为一旦遇到极端天气,譬如暴风雪之类,那就不一定能准时了。那样的话,边防哨所就成了茫茫雪原中的一座孤岛,但也不能断炊呀,人是铁饭是钢!于是呼日勒哨长就想到了养鸡,养鸡就可以吃鸡蛋,说干就干!呼日勒哨长当真养起鸡来。那捉老鹰的鸡又是咋回事呢?原来呀,打小在这哨所长大的鸡们哪里知道老鹰是自己的天敌呢,别处的鸡一旦发觉老鹰在头顶盘旋躲都来不及,这里的鸡非但不躲避,竟然还“自不量力”地张开翅膀反击。老鹰哪儿见过胆敢反抗的鸡啊,一下慌了神,反而真的被鸡啄伤了,几只鸡群起而上,当真把老鹰活活啄死了,你说是不是天下奇闻!这可真是天下奇闻!我们都惊掉了下巴。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古人柳宗元《临江之麋》里“至死不悟”的麋来。我想,那只老鹰大概也是“至死不悟”自己如何会被鸡啄死吧。</p> <p class="ql-block">“不过那都是以前了,”呼日勒哨长接着说,“现在,极端天气提前都有预警,因此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上级就会安排将补给提前送来,断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我仍然养鸡。寂寞的时候,我听见鸡们咯咯咯咯地叫,想到还有它们陪着我,我就不寂寞了。”呼日勒说着就沉默了,我们也都沉默了。还是我们队长出来打了圆场:“呼日勒哨长(我们都这么称呼他,起初有些调侃的意思,此时此刻分明多了几分尊重),那我们开始演出吧!”我们连忙站起身来,一个个挺胸抬头,清喉润嗓,纷纷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我们的表情都很庄重,哨所前院空地上除了一杆国旗分明空无一物,但此时此刻仿佛一座极华丽的剧院,我们摩拳擦掌,准备为这一个人的边防连队奉献一场尽我们所能的精彩演出。演出正式开始,我们队长亲自报幕,有人独舞,有人合唱,有人诗朗诵,大家都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没有人懈怠,跟以往我们在首府剧院演出时没有差别。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的“台柱子”娜仁花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唱着唱着,呼日勒哨长流泪了,全连官兵也就都流泪了,娜仁花也流泪了,我们也都流泪了。</p> <p class="ql-block">尽管极不舍,但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我们的汽车开出好远,还看见呼日勒哨长站在土梁上冲我们摆手。天色已晚,我们的汽车在美丽的草原公路上疾驰,回过身去,呼日勒哨长的身影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只隐隐约约能看见一抹红色,一抹高高飘扬的红,呼日勒哨长正是为了守护它一个人守在了那里。(本文获河南省小小说学会2023-2024学年优秀作品奖,原载《百花园》2024年第2期)</p> <p class="ql-block">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