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秦珍

闲雲野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桂阳三中1990届52班 侯小斌</p> <p class="ql-block">  从村小启蒙到大学毕业,教过我的老师总有一两百位吧,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桂阳三中特级教师秦珍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1989年高考失利,父母说砸锅卖铁也要辅我读出书,于是我进了三中复读,插进了文科应届的52班,班主任是段天平,语文老师是秦珍。</p> <p class="ql-block">  秦老师第一次在我面前亮相,我就感觉到他的不凡。他步伐稳健、气宇轩昂地走上讲台,举手投足都颇有“儒将风度”。他脸庞饱满宽大,前额亮晶晶的,有点官相,却更像大学教授,表情蔼然可亲。他讲课的声音不急不徐,不高不低,但坐在教室任何位置的同学都可以清晰听到。我尤其赞叹他那一笔字,大而醒目,圆润劲秀,点画间有灵动气息。仅此几点,他就把我此前的所有语文老师都比下去了。语文基础一向较好的我,自忖在他手下读书,成绩应该会更好点吧。</p> <p class="ql-block">  三中复读的那年,我“亚历山大”,严重瘸腿的科目——英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只有秦老师的语文课,让我始终爱了爱了。在秦老师的课堂上,我始终是听讲最认真的学生之一,因为他的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诙谐。他的讲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是干货;他的板书,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一节课的板书不多不少就是一黑板,整齐匀称。他主张“一课一得”,绝不把课上得太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吸收,其教学风格严谨典雅,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同于别的老师,他从不拖堂,而我倒是希望他拖堂。他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把课上得让我有种如饮醇浆的感觉,老怀疑下课铃是不是打错了,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如今从教三十年的我,有时竟会产生一种极其荒诞的想法,能不能举办一次禁用一切多媒体、PPT,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竞赛?有些科目也许有困难,至少语文、政史是可以一试的。</p> <p class="ql-block">  一个老师让学生敬佩,必有他的绝活。秦老师的绝活就是他的作文教学。在成为他的学生之前,我的作文时好时坏,好的受老师表扬,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差的简直狗屁不通。秦老师教我一年,我的作文尤其议论文写作稳定向好。他的办法就是教会学生用做卡片的方式积累写作素材,做法很简单,去文具店买大白纸,整齐地对折裁开对折裁开,裁成小卡片纸,把课外读到的适合作论据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抄上去,多了再分门别类地整理,装进不同的小袋,袋上注明“爱国类”“勤奋类”等等。他还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抄卡片,背卡片。在那一年中,我买了十张大白纸,做了几百张卡片,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以致写什么作文都能做到内容充实。他教给我们材料作文“引—议—联—结”四字诀;教诲我们“做文要曲,做人要直”,“目标始终如一,脚下方寸不乱”……使得我们终身受用。秦老师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多读勤思,笔耕不辍。据了解,他在报刊发表过三百多篇优质教育教学论文和文艺作品,参编各类图书和教辅资料二十多种、数十万字。他曾多次写“下水作文”在班上讲解,或工整地抄在有格子的稿纸上,张贴在教室里供我们学习借鉴。他说过:“写文章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自己老不写,或写不好,怎么去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这话深深影响了我,忝为语文老师的我,觉得自己最像继承了秦老师衣钵的,就是我也雅好阅读写作,写了不少考场作文在学生中“发表”。</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我从湖南师大毕业就回三中任教,与秦老师又共事三年。有次他跟朱胜民老师一起突然来听我的课,我比较紧张,课上得不太流畅自然,课后秦老师没有多指出我的不足,只是鼓励我要大胆些,按自己的思路讲下去就是了,管他国家教委主任来听课也不要怕,“三尺讲台我为君”嘛!有次我去学校图书馆查阅教学资料,在一本厚厚的论文集里看到一篇题为“巧把金针度与人”的文章,提到教学生做作文卡片的方法,我说“呃,奇怪,怎么和我的秦珍老师一样”,然后才注意到标题下的署名,正是秦老师写的,文中还提到“1990届高考全县语文最高分就出在我任教的班上”,这指的就是我,当时好激动。秦老师一直把我当得意门生,他当然也是我心目中的恩师。</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我性格内向,从不主动接触老师。做秦老师的学生一年,我没有问过他一次题目,他也没有单独辅导过我。工作后我也向他请教得太少,这么些年来,我甚至都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但我把他教导的好方法都用上了,坚持做下去,我觉得这就是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在有限的接触中,秦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人品很好。他对学生一视同仁,菩萨心肠,课堂上教诲我们的永远是正确的价值观。业余闲聊偶语“时事”,看破不说破,点到为止,宅心仁厚。他不党不私,光风霁月,虽涉足过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但没多久就赋“归去来”。我也很敬佩他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子女个个优秀。儿子秦林洪校友留美工作,他几次去美国小住,我曾把我编的《桂阳三中报》寄了两期给他,很快就收到了他从美国达拉斯市寄来的回信,内有他的回信和儿子的英文信、他在美国写的两首诗词和父子合照,我至今还珍藏着。</p> <p class="ql-block">  近日,从老同学罗建宏那里问到了秦老师的电话。晚上七点半打电话问候他,手机里传来熟悉却又虚弱的应答声。然而听到是我打来的电话,刚从医院回家的他,话匣子便打开了,“三句话不离本行”,很快跟我谈起了为文之道,他说,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三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一谈就是约二十分钟,这算是87岁高龄且病痛缠身的老师给54岁的学生用电话又上了一节作文课。挂断电话后,我感叹:吾师垂垂老矣,岁月不饶人啊!心中唯有用三个字默默祝祷我的秦老师——仁者寿。</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何其有幸,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遇到了秦珍老师!秦老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绝佳融合,是我永远的恩师,也是桂阳三中引以为荣的“大先生”。像他那样的优秀教师,在桂阳三中只会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