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的故事留在人间》上部 作者: 王国梁

于莉莉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国梁兄妹四人</p> <p class="ql-block">1982年,一家四代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 我家祖辈的那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家祖籍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背眼村。这个村从地名就能看出是个很闭塞的小山村,她座落在胶东半岛著名的昆嵛山脉西南部的一个山脚下,离主峰“泰薄顶”(海拔922米)不远。从我家远远望去 ,昆嵛山群峰巍峨,山势险要,秀丽壮观,离我家有15公里左右的距离。记的我小时候和三弟回老家,一起到山里割草时,总是眺望着那雄伟挺拔的山峰看不够。</p><p class="ql-block"> 2OO5年的春天我和大哥,在小姑父的带领下爬上了昆嵛山的主峰,领略了家乡山河故土的大美景色,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老家昆愈山的顶部,离背眼村有15公里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家背眼村的虎山,翻过山后属于乳县地域。</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祖宅共计8间屋房。</p> <p class="ql-block">背眼村的老家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我与小姑父在昆愈山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老宅房屋门囗,怀念祖上久远。</p> <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在昆愈山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老蜂窝遗址。</p> <p class="ql-block">天福山起义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我老家葛家镇烈士纪念塔,距背眼村4公里地。1939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办事处驻地,8月1日国民党顽军头目秦敏堂指使部队袭击办事处,共产党五人牺牲(其中有身孕的女党员一人)。建于1945年。</p> <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祖父(即老爷爷)排行老大,弟兄三人。后来分家各自娶妻另立门户。我的爷爷叫王中泉,19O1年11月出生。当年的背眼村王姓家族有着几百年的家史。那时过年祭拜祖先都是朝东南方向朝拜(据说是从云南、广西迁徙胶东地区)。 </p> <p class="ql-block">  我家祖上几代都是种地的农民,开始的几亩薄地,都是先祖用辛劳的汗水开耕出来的,家境一般,艰辛度日。</p><p class="ql-block"> 1653年间顺治皇帝开禁入关,颁佈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准许汉人入关谋生,引发山东人大量闯关东,在张宗昌时期达到高潮,老爷爷与二老爷爷兄弟俩人就是在那时开始闯关东的。估算时间大概在1905年~1907年间,从烟台乘船进入辽宁省辽东平原境内,他们在当地给地主家打工,准备攒路费继续北上到“海参威”给俄国人打工赚钱,创置更多的家业。</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老爷爷弟兄俩给主家打工一年后,想要继续北上,向地主提出结算工钱 ,谁知这时地主竟耍赖不让走,也不给工钱,导致弟兄俩与地主家争执起来,地主掏出一把火药枪威胁吓唬他们。老爷爷一看这阵势,山东爷们的刚强血性涌上心头,一把将衣襟拉开,露出健壮的胸膛,朝地主吼道“有种朝这打”,地主一看来了两个硬气的胶东人,只好妥协说道:“工钱就用小米、玉米、高梁米来顶,能拿多少拿多少,只要能拿的动”。弟兄俩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用裤子绑住腿角,各自装了一裤子小米,扛在肩膀上离开地主家,继续北上,再次走向艰辛的谋生之路。走了很久的时间很长的路,终于走到了目的地“海参威”。据老爷爷讲,幸亏那两裤子的小米,在茫茫的辽东大平原上,那时走一天也难见人家,要是没有那两裤子的小米,恐怕要饿死在路上了。到了海参崴,他们找到了一份看灯塔的工作,弟兄俩从此安居下来。在“海参威”的一个荒凉小岛上,两人苦苦相守,历经风雨,与寂寞苦难相伴,在十几年的岁月里,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面对过无数次海风巨浪,在荒島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赚到了微薄的“第一桶金”。正是这微薄的“第一桶金 ”也成为了王家后来的“拓土”本钱。兄弟俩每隔几年,都分别轮换着怀揣用命换来的血汗钱,回到老家——背眼村,购置土地,增充家业,为王家以后的殷实生活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爷爷从“海参威”,带回俄罗斯的木、铁盒(有150年的历史),纪念品物。</p> <p class="ql-block">拨动鼓是三老爷爷做买卖时的藏品,已有13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件披肩搭是家祖辈的传家宝藏品,巳有15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家中的老部件用品,已有150多年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清朝及民国初期,百姓所用的枪支。</p> <p class="ql-block">这些老部件是爷爷结婚时的用品,柜子上有爸爸小时上小学时的字迹。</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于时局的巨变,在海参崴打工看灯塔的老爷爷兄弟俩被劝返,在得到了一笔“退休金”后 老爷爷兄弟俩回到了家乡背眼村。</p><p class="ql-block"> 背眼村当时地处牟平县、文登县、乳山县相邻之间的一个三面环山的村落。由于隐于山坡林中不易被发现,故称“背眼村”</p><p class="ql-block"> 从海参崴回到家乡的老爷爷兄弟俩,分别用各自的那笔“退休金”,在背眼村兄弟俩人各盖起了八间瓦房,并在我爷爷(王忠泉)18岁那年娶上了媳妇。这时家里已有二十多亩地,和一处山林地。在当时的背眼村已算是较富裕户,已是令村内许多人羡慕的人家了。我们的三老爷爷也在村里开了个小商铺,日子过得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1923年1月我们的爸爸(王广文)出生了。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叔叔、大姑、二姑相继出生,可谓人丁兴旺,麦谷满仓,日子过得殷实又顺当。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伴福兮祸兮。随着老爷爷和老奶奶相继去世,就在我们的二姑刚满二岁时,我们的奶奶也因病突然去世了,那年我们的爸爸十二岁。这时爷爷面对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下子手足无措,陷入了困境。这时终生未养育子女的三老爷爷和三老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一直不懈地帮助我爷爷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以致让我们的爸爸在八十八岁临终前刻意叮嘱我们,“一定要记住你们三老爷爷对咱们家的恩情。(图3是1951年三老爷爷抱着他的重孙子我大哥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1935年冬天党的革命星火点燃该地区,爆发武装革命的烈火冲天而起。我爷爷、父亲在那个时期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新兴的革命理论,注入了他们全新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该地区发生的“天福山”起义,牟平的雷神庙的战斗后,牺牲的胶东著名领导人理琪”遗体及起义队伍拉到村内休整,并在村南2公里崔家口村域(乳山县)烈士进行了安葬。这就后来爷爷参加了抗日民族政权任“背眼村”的村长,1941年9月在村内与父亲一起,秘密参加了中共党员组织。我们全家一家五位人,开始了走向革命的阵营(冯德英著名作家一书《苦菜花》)类似我们革命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1942年11月未,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地大规模的大扫荡。牟平、文登、荣城、乳山、地域一带实施拉网铁臂合围战术,这次扫荡最终结局,发生了胶东地区著名的“马石山惨案”。爷爷在这次扫荡中,被日军俘获与大量的老百姓人员押解到文登县城的广场中。爷爷当时处在危险的境地,日伪军对押解的群众百姓开始人身搜查,没有搜到武器及党秘文件的人群开始训话。让50岁老年者出列审讯。爷爷那时还不足50岁,也顺着老年者走了出来。四周站滿了大量日伪军,手握三八大盖步枪、枪上的刺刀光亮闪闪。日本军官腰挎东洋刀蛮横骄馋的恣态,叽叽呱呱说了一陈日本话。翻译随后说了“大皇军东亚联盟、共荣圈”一糸列的话。最后说道“5O岁以上老人走到太君前面来,听候皇军的安排”。爷爷一听这话,心想我满脸胡子,邹纹满满,又黑乎乎的(那时近50岁),就从人群随一伙老者走了出来。站到讲话的日本军官面前,该军官左看右看,𣎴断呵呼这群老者百姓。突然有一伪军头目,把我爷爷拉了出来,叫我爷爷伸出手来看了看,说道你是八路村长,说实话吧。爷爷伸出手掌滿是老茧,回话说:“我大字不识一个,人家能会用我当村长”。爷爷不慌不急,给伪军官回话,伪军官看了看爷爷的表情,也再没说什么。这时日军官,朝着这群百姓,挥了挥手。意思是“走吧”,爷爷随着这帮人群离开审讯现场,各自回家了。化险为安,躲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  我爷爷劫难脱脸回到家中,见到家内藏的部分的粮食已被日伪军搜刮一空。家内的水缸被砸得稀烂。幸好房子未被烧毁。 家内躲在大山里的叔叔和二个姑姑平安也回到家中。</p><p class="ql-block"> 在胶东八路军内外线严厉的反扫荡的打击下,日伪军12月底陆续撤回了各自据点。敌对胶东历时40天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结束。我家的抗日根据地也恢复了平静,据事后统计反扫荡根据地军民共歼敌2000余人。但胶东地域军民也付出了不小代的代价,仅胶东的八路军部队减员了2000多人,民兵及群众被害1183人,群众失踪被抓走8675人。</p> <p class="ql-block">  从1940年~1949年起,父亲、叔叔、及二个姑姑相继离家参加了革命工作。家中只剩下爷爷、奶奶和两个岁数很小的姑姑。</p><p class="ql-block"> 爷爷在村委中一至担任着职务,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村内繁重支前任务爷爷多次受到区政府的奖励(家内存有一、二、三等支前功章有许多枚。)。叔叔王广华一九四五年五月参军入伍后至到一九五二年五月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段时间造成爷爷对叔叔牵挂时刻记在心头。特别是每当村委收到村户内的革命烈士通知书,爷爷都很紧张。经常在地头干活时,想起没有音信儿子时就哭泣起来。思念他的儿子,巳成了十分严重的心病。1952年5月间的一天,家内突然收到村委送来了的一封信到家中,爷爷担心始终没有敢拆看一下,就放在火炕上的小桌上。这时有一亲属亲戚听说此事后,立即跑到爷爷家中问起是什么情况。爷爷沮丧地说:“二儿子广华可能已没有了,所以没有拆信看。这位亲属急忙拿过就把信打开了。这才知道在外当兵的叔叔,抗美援朝刚刚从朝鲜回来,到了沈阳后给家写的第一封信。爷爷顿时喜笑眼开,儿子这一走八年还活在世上,爷爷的“心病”瞬间好了。</p> <p class="ql-block">1982年间,爷爷、奶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爸爸王广文和妈妈的结婚照片</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和长子王国栋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立在爷爷的两侧,爷爷抱着长孙王国栋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  爸爸与妈妈一九四九年十月建国后结婚,一九五一年二月生育了第一个孩子,五年内生了4个孩子。妈妈一连生育三个男孩后,爷爷等知道了非常高兴,立马挑着担子带着鸡蛋,拿出五十元钱送来,看望他宝贵的孙子。我妈就唠叨,给公公讲生的男孩太多了。爷爷讲不多、不多再生三个也不多。后生了我妹妹,我爸妈也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 叔叔家内一气生了三个女孩。爷爷从未送过鸡蛋和50元钱(老人的重男轻女的封建,在那个时斯有多么严重)。我的婶妈,对爷爷的做法有意见。</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底三老爷爷到牟平县,与父母及二姑,老爷爷抱着我哥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1958年姥姥与我们全家人的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周年,在济南我们一家人与叔叔、婶子一家人,大姑及她的孩子、二姑及她的女儿一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0年姥爷与我们全家照片,爸爸刚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胸前带着大会会章。</p> <p class="ql-block">爷爷与叔叔王广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叔叔王广华1955年授大尉军衔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爸爸、叔叔、大姑在老宅家门口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我和哥哥王国栋在老宅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股票是爷爷王忠泉,1932年间做卖买时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这枚奖章是爷爷王忠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支前八路军、解放军获得牟平政府颁发的荣誉奖章,永存纪念。</p> <p class="ql-block">这张抗属证是爷爷王忠泉、1945年抗日民主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这张军属证是爷爷王忠泉,山东人民政府195O年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家中的士地房产证,是1951年土改后颁发给爷爷的证书,其中有孙子王国栋的名录。</p> <p class="ql-block">爷爷王忠泉1954年间,昆愈县崔家乡人民代表当选证书。</p> <p class="ql-block">爷爷历年的党章证、人民公社社员证件。</p> <p class="ql-block">爷爷王忠泉的印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当村长时征集村民粮、草所用此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