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间岁月如歌

清玩

<p class="ql-block">一一清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仁者为山,智者为水。内陆的人看河看海;水边的人看山看峰。无论身心还是头脑有个互补!朋友祖籍胶东,杳无音信。几十年后的某日,上一辈的老屋出现,档案上有名份,政府让其认领。祖辈的庇佑!寻根求祖,不忘祖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老屋的出现,心中萌发出一种往事情感的热流。</p><p class="ql-block"> (一)立冬刚过的威海,国庆节的人流如退潮后的一望无际的宁静。几十公里的环海路贴着犬牙交错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地伸展,行车代步,浩瀚的海景更替变化,美极了!不尽的海边,何处落脚?选择了被誉为威海的小镰仓,紧挨着大海的一处精致的民宿,日观海浪夜枕涛声,推开门窗惟见海天一色的碧波荡漾。名叫面朝大海的民宿,可谓漫长的海岸线一个极佳的好住地。含早餐,节省了时间,价格仅是旅游旺季的三分之一。 </p><p class="ql-block"> 仁者为山,智者为水。内陆的人看河看海;水边的人看山看峰。无论身心还是头脑有个互补!</p><p class="ql-block"> 朋友祖籍胶东,杳无音信。几十年后的某日,上一辈的老屋出现,档案上有名份,政府让其认领。祖辈的庇佑!寻根求祖,不忘祖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老屋的出现,心中萌发出一种往事情感的热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偶尔逗留海边,触摸大海,每每觉得格外的舒心。</p><p class="ql-block"> 接到表哥电话,离开大海,行车去老屋。穿越隧道,绕过几道山坡,在一郊区路边停了车。走入村子,转了个弯,一座历经百年风霜的老屋赫然在显现,在阳光下散发出它百年特有的酥光。</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就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悄悄地掩上这门,离家出走,走上了革命队伍,随军一路南下,解放上海后居留成家。由于当时的路途遥远,工作、生活的各种无奈,父亲在世时都是独自一人迅速来回探亲。</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父亲描述的故乡及洋溢的情感;父亲做的山东水饺、面条、馒头,等及有关老屋的故事嵌入年少时的内心。依稀几回梦,想去走走,想去看看,想去听听。</p><p class="ql-block"> 老屋是呼唤,是情结,是拥抱!推开了双门,跨入了门槛。一道影壁遮挡了视线。影壁原先上面是字画还是光面?未知。也奇怪,当年怎么没作为四旧被砸毁。影壁无论从过去的风水还是现今的文明,其含一定的科学奥炒。</p><p class="ql-block"> 转过影壁,实实在在的一座具有地方韵味的晚清四合院展现在眼前。堂屋、厢房、火炕、柴灶间、茅厕、水井等等,功能齐全完整地保持着,仔细端详可窥视出一幅延续了百年的生活场景与民俗风情!可惜堂屋的门窗被换成了铝合金,难以理解。</p><p class="ql-block"> 已是夕阳,北方的秋冬之际这时候温度会落得较猛。离别老屋,一步一回头。秋风中,回头再看它,摇曳的树枝中显得格外的硬朗,没有一处坍塌与开裂的现象。心想,再有百年,这墙体也不会倒。这就是祖辈的担当与庇佑。类似的老屋,烟台,潍坊及整个胶东留存不少,敦实厚重,犹如山东汉子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二)烟台。一条朝阳街,半部烟台史。早早地从威海出发,驾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朝阳街。太阳还没全升起,斜着光,走在街上,仿佛置身於晚清民国时代。洋行、银行、票号、电报楼、钟厂、影院、西菜馆、大药房、等等及十七个外国领事馆,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建筑,原汁原味,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见证了晚清烟台开埠以来与世界贸易往来的繁华及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中西文化的交融。现在人们都认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很多原因可能是与大量的景德镇瓷器出口有关;其实泉州以北的几千华里的海岸线,镶嵌其中沿海诸多城市的贸易,烟台为海运的第一起锚点。</p> <p class="ql-block">朝阳街及街面尽头的烟台山,百年前如东滨的洋面上吹来的一股清风,吹醒昏沉的大陆,一批有志之士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欲将奋起!</p><p class="ql-block"> (三 )傍晚前,驱车赶到了蓬莱阁,游人稀疏,可尽情的观望。道、佛、儒、神话、传说、仙境等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逐一展开;站在蓬莱阁向外看便是壮观的黄海包括那似有似无的海市蜃楼。它是中国四大名楼中故事最多的楼。</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海,夕阳下波光粼粼。极目远眺,没有仙境,唯有这片大海无穷的寂静。约一百三十年前,倭寇的战舰打破了宁静,燃起了战火。一颗炮弹对着蓬莱阁打了过来,眼看遭殃,谁料炮弹打在了"海不扬波”石刻的"不"字上,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否则就没有了现在的蓬莱阁,但"不”字被崩掉了一半。现在看到的完整的石刻字匾,经过后人修缮,把“不"字重新还原补上的。</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间山东巡抚托浑布在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挥笔写下了这四个大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字用的是隶书体,古朴厚重,入石三分,后人说是它的显灵,蓬莱阁躲过了一劫。</p><p class="ql-block"> 观赏良久,内心不禁叹道:一幅绝佳的好字,镇山之宝!暮色苍茫,离别的瞬间,忽然觉得一种悲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难道靠一个偶然的巧合保住一寸山河?</p><p class="ql-block"> (四)次日,潍坊。没去青州古城而专挑了坊茨小镇。小镇如同一幅晚清近代工业史的画幅在我目光中许许展开。</p> <p class="ql-block">坊茨小镇是山东近现代工业最早的遗迹,依靠铁路和煤碳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矿业小镇。</p> <p class="ql-block">小镇形成于1898年至1914年德日殖民时期。现有103栋德式建筑与63栋日式建筑。103栋德式建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殖民系统,有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火车站,机车维修段,电报大楼,邮局,煤矿,教堂,修女楼,学校,水站,厕所,军官别墅区等完整建筑群落。德日式建筑現在成了文物,见证了晚清屈辱的时代。但也曾为落后的农耕经济,国人实实在在的见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理念,振聋发聩。尽管这些建筑历经百年,走近里外细细观察,至今仍散发着一份雅致与摩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五)风景在路上,风情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无名的小县城五莲住宿,趁天黑尚早,随意的驾车转到了一个名叫百果山的山上;名不虚传,滿山遍野的飘着苹果香。转着转着有点不分南北,忽然在山谷里遇见了一个村子,墙隔着墙,瓦连着瓦,整整齐齐,排成几行的红瓦房,住着几十户人家,在这寂静远离外界的山野里,给人有一种幽谷兰香的清风感,真好奇他们的生活在这里方便吗?在胶东只要走国道或乡村公路,都能见到百姓挑着自种的苹果出售,且都非常的厚道。 </p><p class="ql-block"> 胶东人的饭桌上,一半是海鲜的腥味,一半是苹果的香气,山与海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山东高速上驾车,总能见着意想不到的广告,做得很活,浓郁的地方色彩!</p> <p class="ql-block">对山东一直有一种親切感,可能与家庭,与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人与事相关,故写下一点文字而释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二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