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景点集珍·广富林遗址篇

laoxu

<h3>《广富林概貌》碑文:廣富林原名皇甫林,始見於元末楊维楨千山志、正德松江府志,稱廣富林市,曾隸青浦,再歸松江。廣富林前迤平疇、後带九峯,乃西北奧壤,東西為古航道沈涇塘、顧會浦及官塘古道長街,舆市河并行。河設橋柵,街設路栅,為入郡之孔道,郵傳往來之要街。居民蕃庶,蔚為一方之望,史稱雲間北首第一鎮。<br>公元一五五四年,倭寇曾掠此地。一七零五年一七零七年康熙皇帝两次南巡都途經此地。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進兵上海,在此與清軍鏖戰,廣富林幾度易手,戰况惨烈。<br>明清兩朝,詩書科第前後不絕,浙江海道副使曹時中及兄曹泰皆进士及第,吴門画派始祖沈周的蒙師陸德蕴,女詩人陆娟,湖廣巡撫楊豫、孫明詩,殿軍陳子龍等乃其中之佼佼者。</h3> <h3>一、走进广富林。广富林文化遗址位于松江区广富林路3260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目前经考古发现的上海多处遗址中内容最丰富、最具保护与开发价值的古文化遗址之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园区推介广富林主要景点的砖雕富林照壁。</h3> <h3>园区平面图。</h3> <h3>遗址位于松江新城北部,辰山塘东岸,古代属华亭谷范畴,是上古时期东吴东部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明清两朝,广富林出过11名进士、18位举人,可谓人杰地灵。</h3> <h3>陶土合掌村。1958年,广富林村民们在此地开挖河道时挖掘出各种陶罐和玉器等器物,从此撩开了广富林神秘的面纱。现为度假村酒店。</h3> <h3>1959年,广富林经专家认定为距今约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遗址”;1999年-2009年间历经多次发堀;2018年,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开始试运营,总占地面积约850亩。</h3> <h3>遗址公园的南门称“朱雀门”,由砖石垒砌而成的塔楼形似巨型印章,气势恢宏,被称为“富林印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雀象征着南方与火,朱雀门作为南面的入口,具有象征意义。</h3> <h3>进入大门后,就是一座元代建筑风格的金钟台,台中间挂着一口据传已沉睡广富林河塘千百年的金钟。</h3> <h3>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广场位于园区北端,占地十万平方米,广场正中竖立着一根古人用以编织衣物和渔网的工具-骨针的巨型雕塑,高达30米。骨针是广富林考古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它的出现和使用,不亚于文字的发明。</h3> <h3>二、广富林之展馆。遗址内现有广富林文化和考古两个专题馆,木艺和陶艺两个艺术馆以及陈子龙纪念馆。除了中规中矩的明清古建展馆,新建的两个馆舍都很有特色,一个是一半没于水下,另一个一半陷于土中。图为广富林文化展示馆。</h3> <h3>(一)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个大屋顶和边侧的圆顶建筑内。4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完全修建在水下,只露出屋顶部分,给人以房屋沉入水中的震撼感觉。</h3> <h3>展馆入口,是一座形似鱼篓、木梁架构的玻璃顶建筑,寓意新石器时期,江南水乡漁猎文化的盛景。图为玻璃房的屋顶仰拍。</h3> <h3>展示馆由水上观光台和水下展厅两部分组成。步入水下展厅,就像进入了时间隧道,瞬间穿越到四千年前的远古时代……</h3> <h3>展厅以“时空之旅”为理念,全部陈列分为七个板块,分别是:广富林考古记忆、上海成陆演变、先民活动到来、城邑特征形成、松江县府兴盛、上海城市崛起、走向未来明天。</h3> <h3>馆内展示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在这里孕育兴盛的过程,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谱系的空白。让身历其境的观众在时光隧道中体验上海城市的演变过程。</h3> <h3>翔实的展品和生动的场景展示了该地区四千年的历史变迁。从远古时代到唐宋元明清,再到近现代的各种生活场景和商铺都颇具年代感。</h3> <h3>展示馆里还重现了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的工作场景。</h3> <h3>(二)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考古馆的设计从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罐中汲取灵感,建筑外观就像三个半埋在土中的巨型陶罐,寓意此地为遗址考古的发掘地。里面还有出土文物展示。</h3> <h3>(三)陈子龙纪念馆。陈子龙字卧子,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松江诗派的代表人物。纪念馆为二进建筑,主厅澡雪堂、后厅安雅堂,三面临湖,一面有桥通往园区,从馆门向里望去,即可看见澡雪堂的匾额及陈子龙画像。</h3> <h3>馆舍外围的临湖环廊。</h3> <h3>陈子龙纪念馆外景。</h3> <h3>(四)广富林木艺展示馆,收藏陈列有众多精美的徽州古民居木雕构件,其中包括房屋梁桁、牛腿、额枋、门窗等,还有各类中式古典家具等共计三百余件,其中不少堪称珍品,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南木雕的高超水平。</h3> <h3>三、广富林之牌坊。广富林园区内散布着多座用石材或木材制作的牌坊,除了个别新建的,多为易地重建的老牌坊。</h3> <h3>(一)集贤坊。原名“双进士坊”,乃明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氏兄弟双双考取进士而建。原址已毁于战火,后世重建时更名为“集贤坊”。</h3> <h3>“集贤坊”之侧的“集贤园”是遗址公园内最有画面感的景区。从浙、皖一带迁建过来的明清徽派建筑,成了松江历史上名人贤士的纪念和展示空间。这个小型徽派建筑群,被游客们美称为“小宏村”,古韵悠然。</h3> <h3>(二)状元门。“集贤园”内另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状元门”牌坊。居中为状元门,上书“远古遗风”,两边分别为探花、榜眼门。相传在古代,此地是学子赴京赶考的必经之地,寓意着通过这道门,就能成就状元之梦。</h3> <h3>(三)卧子坊。牌坊名称取自于陈子龙之字-“臥子”。坐落于通往陈子龙纪念馆的小桥前。1987年,陈子龙墓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四)登瀛坊。是园区主干道上一座仿古木石牌坊。采用的是传统牌坊典型的复檐层叠斗拱和榫卯结构,红漆髹面、气派恢宏。牌坊背面的匾额题为“云蒸霞蔚”。</h3> <h3>这是一座汉唐建筑风格的闕门,三重屋檐,厚重雄伟,气势恢宏。阙门两旁的楹联是:史开炎夏,文震中州,诗画雄吴门,松郡烟岚多贤俊,义撼山河, 忠凌日月, 五千年风雨, 热血一腔颂古今;翠染九峰,波环云梦, 莼鲈悔洛邑,华亭景物凭冯品,衣被天下,粮供京都,六百里方圆,域情两种冠东西。</h3> <h3>四、广富林之庙观。园区南部是遗址的宗教活动区,现有寺庙和道观四座,分别是:知也禅寺、三元宫、城隍庙以及关帝庙。图为知也禅寺前的知也桥。</h3> <h3>(一)富林塔。雄踞于知也禅寺和三元宫之间的富林塔,是广富林遗址的标志性建筑。虽塔高仅三层,却是园区的最高建筑,登上塔顶可俯瞰广富林全貌。</h3> <h3>(一)知也禅寺。复建于2009年,系为纪念松江籍知也禅师施医救人之善举而建,是沪上少有的供奉五方文殊菩萨的寺庙,也是上海的佛教圣地和修学佛法的重要道场。文殊菩萨是诸佛中保佑信众智慧和悟性之佛。</h3> <h3>大雄宝殿。</h3> <h3>五方文殊殿。</h3> <h3>(二)三元宫。是广富林地区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为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宫内供奉的是古称天官、地官、水官的尧、舜、禹三位神圣。三元宫与知也禅寺相邻,宫、寺之间有门相通,门楣上书“松鹤延年”。</h3> <h3>(三)城隍庙。广富林的城隍庙系一组仿明清建筑,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城隍庙分别供奉松江府、娄县和富林的三位城隍。 山门上的“除凶、剪恶”,告诫人们不要有贪念,不要做坏事,举头三尺有神明。</h3> <h3>府城隍庙。</h3> <h3>县城隍庙。</h3> <h3>城隍庙。</h3> <p class="ql-block">(四)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明嘉靖年间重修。现在的关帝庙系2012年开始建造的仿明清建筑,2016年落成开放。关帝庙供奉关公及麾下四员大将,“关圣帝君”是道教的护法天神之一。</p> <h3>关帝庙不仅是沪上唯一获得山西关帝祖庙授牌的宫观,还以楼阁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主供神是“武圣”关羽。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灰墙黑瓦红廊柱,浓墨重彩的画樑和精美的砖雕地雕都显示其与众不同。图为关帝庙前的照壁。</h3> <h3>五、广富林之徽派古建。园区中部是徽派古建较为集中的区域。徽派建筑素来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向有“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之说。</h3> <h3>数十栋粉墙黛瓦、造型各异的古建群落,勾勒出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意的乡韵,令人扼腕叫绝。</h3>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徽派古屋,都是上海园林部门,从安徽及浙江等徽派建筑发源地购进,在当地拆卸、化整为零运到上海后,再进行组装复原的。由于工程浩大,目前古建筑房屋内部还没有全部对游客开放。</p> <h3>徽派建筑的砖雕门楼,精雕细琢、做工讲究、古韵风雅。这些门楼的门头飞檐翘角、造型别致,形似明代官吏的官帽;门头上的雕镂装饰图案,五花八门、美不胜收。</h3> <h3>“皇甫春晓”民俗文化展示区也是徽派建筑集中的一个区域。它的开发利用比集贤园更进了一步,成为整座遗址公园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h3> <h3>青砖门楼,园洞门,方型门……追求简洁明快,突出了静谧秀丽含蓄至极的東方特色。</h3> <h3>六、广富林之桥梁。广富林多水,除了东部偌大的富林湖,还有富林塘流经遗址。漫步园区,不时会邂逅长短不一、造型优美,或单孔或多孔的石拱桥,其中最长的金牛桥长达十九孔,成为文化遗址的一道北丽景观。</h3> <h3>十七孔的盛世桥。</h3> <h3>富林桥。</h3> <h3>由多层石洞墙组成的石洞桥。</h3> <h3>柳如亭桥。</h3> <h3>七、广富林之花景。初春的广富林,桃红柳绿、樱花烂漫,连大田里的油菜花“海”都成了网友争相打卡留影的热门景点。</h3> <h3>樱花。</h3> <h3>海棠。</h3> <h3>大田里挂上几根柳技,瞬间就丑小鸭变成金凤凰,“菜田”秒变“花田”。</h3> <h3>深秋时节的广富林,红色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色调,连攀附在墙面的爬山虎也不甘寂寞,一个个如同身怀绝技的画师,以其藤蔓为笔、用红叶调色,在雪白的粉墙上勾勒出一幅幅笔触细腻、色彩斑斓的大写意画作。</h3> <h3>安雅堂外的红叶在粉墙的映衬下分外耀眼,结伴同行的摄友们在切磋如何下手。</h3> <h3>待摆好架势后,不约而同地按下了快门。</h3> <h3>(八)广富林之夜景。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广富林拉开了绚丽夜景的大幕。来自市区的游客纷纷打道回府,只有专程前来采风的摄友一扫日间奔波的疲惫,精神抖擞地也进入了夜间工作模式。</h3> <h3>谢谢观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