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敬梓故居

陈鸣谦:D

<p class="ql-block">(本文1341字,用时约1.5小时,经何老师允许晚发)</p><p class="ql-block">✨✨文学名著《儒林外史》诞生于南京秦淮水亭。适逢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五周年之际,我们前往瞻仰吴敬梓故居,翻阅经典,反思科举。</p> <p class="ql-block">✨✨我们围坐在吴敬梓故居前,听何老师给我们介绍吴敬梓与他所创作的《儒林外史》过往。吴敬梓,明代文学家,1701年生于安徽全椒,取名“敬梓”,敬重人才之意,号文木老人,吴敬梓携带妻儿于1733年移居南京秦淮水亭,又称“秦淮寓客”,1736-1750年在这里创作《儒林外史》,1754年冬扬州访友后突然辞世。《儒林外史》小说开创了直接评价现实的范例,蜚声中外,现有英、法、德、日、俄、西班牙等国五十多个版本。</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在这里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再现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的故事。故事先从周进说起,周进考了很多年科举考试都未考取功名,大受刺激过度,他的姐夫等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他终于可以直接考中举人,后来又考中了进士,升为御史,任广东学道。有一次,周进在担任广东学道审核考生考卷时,遇到了范进。他看范进一大把年纪还来参加考试,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心生怜悯。但周进又看了看范进的考卷,没觉得范进写的文章好,就丢在了一边,后来他再次查看了范进的考卷,竟然觉得有些意思,最终给了范进第一名。范进因此被录取为秀才,随后也中了举人。而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后,欢喜过度,一度疯疯癫癫,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后才恢复正常。之后,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来奉承他的人络绎不绝。何老师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又哈哈大笑,激起了我对《儒林外史》的兴趣。我心想,以后有时间,我一定要自己读一读它。</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还给我们简单介绍了科举考试制度。何老师告诉我们想要考取科举考试,必须要一路经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何老师说,我们这节课玩一个“考取功名”的游戏,用背对联的方式来模仿科举考试。每背上两副对联就升一级,从童生开始起步,再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看谁能最终背上所有9副对联,还有学分奖励。我一听有学分拿,赶紧磨拳搽掌,进入了“科举考试”状态。最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背会了所有对联,得到了何老师的考试通过认证,十分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就正式进入了吴敬梓故居参观。我在这里,详细了解了吴敬梓的生平,了解了《儒林外史》中描写的科举制度以及《儒林外史》的重要文学价值。何老师还又给我们补充了吴敬梓祖先的家世。吴敬梓的祖先吴聪做了朱棣手下,从温州老家迁到南京,慢慢发家,再到吴凤定居安徽全椒,到吴谦开始寻得吉地,孙辈开始科举高中,一门五凤、鼎盛延绵。但到了吴敬梓这一辈,家族分家后,吴敬梓移居南京创作《儒林外史》时已经不名一文,后来生活更是穷困潦倒。据说,一直没有人知道吴敬梓死后葬在南京城的哪儿,直到十年前才被发现就葬在南京清凉山一带。</p> <p class="ql-block">✨✨在游学结束回去的路上,我还发现了属于秋天的惊喜。秦淮河畔有一大片栾树。栾树是秋天最早的“信号树”。初秋时节,银杏未黄,枫叶未红,栾树已经率先“变色”。眼前的栾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些果实有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五彩斑斓,格外妖娆。我抬头仔细看这些果实,一颗颗小小的,像一片片花瓣,又像是一串串小红灯笼挂在枝头,充满了生命力,给古老的秦淮河也增添了绚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古老的秦淮河还将带给我哪些惊喜呢?我已经开始期待接下来的秦淮河系列游学之中国科举博物馆之行。</p> 家长手记 <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阳光灿烂,我和孩子连续第三周来到了“十里秦淮风光带”游学,今天的目的地是吴敬梓故居。</p><p class="ql-block">✨✨吴敬梓故居,也就是秦淮水亭,位于“十里秦淮”沿岸,见证了“十里秦淮”的繁华和沧桑。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当年就是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并在这里创作了文学名著《儒林外史》。</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跟着何老师参观吴敬梓故居。一进入吴敬梓故居,就看到了显眼的“世界文学之都”的地标。五年前,南京成为了世界文学之都,而作为《儒林外史》的诞生地,秦淮水亭自然也成为了“世界文学之都”的地标。何老师说,只有创作出世界文学巨著的地点,才有资格被冠以“世界文学之都”的地标。像我们之前去过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也是“世界文学之都”的地标之一,因为它是曹雪芹完成《红楼梦》的创作地。恰逢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五周年之际,我们来到秦淮水亭参观,我觉得格外有意义。</p><p class="ql-block">✨✨在吴敬梓故居,我进一步了解了吴敬梓的家世生平,了解了《儒林外史》,了解了书中所批判的科举制度和所描绘的“十里秦淮”。</p><p class="ql-block">✨✨吴敬梓故居环境优美,院外紧挨着秦淮河。我趁着孩子们背对联,“考取功名”的空档,安静地欣赏着院内外的风景。复建的秦淮水亭就在故居的院落里,典雅秀丽。院内还矗立着不少雕塑,复现了吴敬梓及家人的生活场景。院外更是一幅“十里秦淮”好风光。吴敬梓故居院外一墙之隔就是秦淮河。此时的秦淮河在阳光的照耀下,碧波荡漾。秦淮河上时不时驶来几只游船画舫。画舫上年轻的游客开怀大笑,开心地拿起相机把这美丽的风景变成永远的记忆。河岸对面,老人们在悠闲地唱着歌,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好一幅历经岁月又充满活力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啊。</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暖洋洋的秋日午后,我再次感受到“十里秦淮”别样的秋日风采,也感受到“十里秦淮”所蕴含的浓厚文学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