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2.22冬至昨天刚过,我就踏入德安里,这座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故城洪阳镇南村的古老家族集居寨时,仿佛穿越回了清末。这里是由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占地面积为63000平方米。这里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使得古老的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更显韵味。</p> <p class="ql-block">德安里,这座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不仅是潮汕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文化与教育传承的典范。在这里,我看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那些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风格,屋顶覆盖着瓦片,并带有飞檐翘角的设计元素,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活动,让其成为粤东地区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该景点荣获国家AAA级景区,这无疑是对它最好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座古村落中,我走进了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子。小巷两侧是由石头铺成的人行道,路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青苔斑点,这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我想,在这长长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人曾走过这条小巷,不知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而如今,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绪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客厅、祠堂、佛堂、书斋、卧室、餐厅、库房、阁楼、门房,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莲池、寨门、围墙,围墙外有护寨河,房屋总数773间。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方耀是潮州先贤,也是创建德安里古村落的先人,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民国38年编纂的《潮州先贤像传》专门为他立传。方耀,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普宁县城洪阳西村。方耀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其兄弟有六人,方耀和四弟方勋是清廷在编的武官,其他兄弟也都先后受到清廷的赐封。方耀靠镇压太平军残部而发迹,因骁勇善战,被《清史稿》誉为“谋勇将军”,并被清廷赐号“展勇巴图鲁”。</p><p class="ql-block">他任潮州总兵期间,他“清乡办积案”,惩办匪众三千余人,这就是对潮汕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的“方大人办清乡”。方耀在汕头市达濠区以“教化”手段肃清地方黑势力,消除因帮派争斗造成社会治安动荡不安之举,深得人心。当地老百姓因感念方耀整顿社会治安的功绩,而修建的“方大人公庙”至今香火犹未绝。在方耀的诸多建树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重教兴学。在他任潮州总兵期间,由他督建督修的书院几十所,乡校和私塾上百所。方耀还开设韩江书局刻印图书,筹款建惜字宝文社;每年雇两人赴各地收罗字纸,涤净焚化埋入字纸灰墓,以示珍惜文字,崇文爱士,教化民心,以诗礼之气潜化凶悍之风。</p><p class="ql-block">他治军严谨,慷慨明敏,善于用人。少保彭玉麟来粤视察防卫,回京后向朝廷奏说:“粤有方耀在,可高枕也。”由于方耀固防得力,增援及时,御敌有方,慈禧太后赏赐穿黄马褂并赏戴花翎,还赏赐荷包、银钱等,并赏太后亲书的“福”字。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廷论功行赏,方耀从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升为实授。1891年7月7日方耀因中暑卒于江浦行军途中,时年58岁。清王朝在祭文中称其:“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清史稿》对方耀的评价为:“善战兼谋勇,尤善治盗,民多感颂,兹故并著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一处古建筑前。屋檐下的灯笼散发着柔和的光,门口两侧对联上的文字“德兴河山”十分醒目。这幅对联不仅展示了主人的文学修养,也寄托了他们对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我站在牌坊下,抬头仰望着这些建筑,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眺望,我看到了一排老房子,其中两栋房顶上有“潮汕最美文化古村”的字样,并标注着广东清代最大府第的位置示意图。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德安里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一个古村落,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宝库。我仿佛能看到过去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也能感受到如今它宁静祥和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方耀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他为抵抗外国列强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方耀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还是潮汕地区文化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他倡建书院和书塾,他创建“惜字宝文社”,以尊重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为己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直以来,德安里都延续着方耀重视文化教育的精神,以浓郁的书卷气和艺术气息熏陶、塑造着人的品质和灵魂。</p> <p class="ql-block">在一扇大门口,我停下了脚步。上方悬挂着两个火红的灯笼,中间则是金色的对联,横批是黑色楷体写的“民德安里”,下面还有一块牌子写的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扇门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也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我轻轻抚摸着门框,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老的建筑群入口出现在眼前,我缓缓走过这个拱门。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德兴里”,下方则有一副对联:“来东气紫”、“安此磐石真千秋”。这些建筑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它们就像一位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门前停了几辆汽车,表明这里可能是一个开放式的旅游景点或者历史遗迹区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在德安里简介牌匾保护范围定至现有围墙从保护区外围起向外延伸6米多建控制地带的地方,我驻足良久。普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4年4月设立的这块牌匾,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保护好这片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深知,只有保护好这些古老的建筑,才能让后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先辈们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走在狭窄的小巷子里,我被两侧高高的青砖瓦房所吸引。这些房屋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却有着一种质朴之美。我想象着过去这里的生活场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虽然时光流转,但这份宁静与美好依旧留存于此。</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巷一直走,我来到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子尽头。这里两旁都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小路尽头可以看到一棵大树,天空湛蓝无云。这棵大树就像是德安里的守护神,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我静静地站在这里,感受着大自然与古老建筑完美融合的魅力,心中满是宁静与祥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