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海口秀英炮台遗址

王德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秀英炮台》的历史,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法战争局势日益紧张,两广边境沿海纷纷告急,清政府为了抵御法军的入侵,下令各地严守海防口岸。当时新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视察了海口,认为这里地势险要是扼守海岸的要地,需要坚固的工事和火力配备。如果布防薄弱,法军船坚炮利一旦从海上入侵很难有效防御,万一阵地丢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下令由雷琼道台朱采督办和参将陈良杰负责,在海口城外秀英海岸沿线的金刚岭高地修筑秀英炮台。秀英炮台修筑历时四年之久,耗资白银20余万两,挖运土方5万立方米,是海南岛第一炮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历史上秀英炮台曾经怒吼过两次。第一次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竣工时,张之洞再临琼洲,观看试炮,秀英炮台发出了震撼列强的第一声怒吼。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府城,妄图侵占海南。国民党驻琼守军为了加强防备,将秀英炮台列为重要的防御设施。1939年2月,日军军舰在琼洲海峡游弋,驻守秀英炮台的琼崖警备司令王毅下令开火以示警告。1939年2月10日,在国民党军队撤离时,秀英村的炮兵利用清末修建的炮台,痛击来犯日寇,打响了海南人民抗日第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人声明:文稿系网络查询节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