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行

潇然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省赛市级遴选已渐行渐远了,第一次担任市级评委,评审的内容还是初、高中跨学段内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核心素养,不同的授课方式,反复阅看课程标准,重复研磨授课过程,认真做好评审笔记,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停<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比,不停甄别,不停进行</span>思维较量,不停进行智慧博弈,感慨颇多啊!好多次提笔想写点东西,却又不知道从何处着笔,那些无序的感慨,如同散落的珍珠,一时难以串联成篇,这一拖便拖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  前两天与一校长谈起集体备课大赛,校长感言获个奖太难了。先是区选,其次市选,再至省选,过五关斩六将,落选的机会太大了,致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比如今年我区就仅仅两个团队参赛,与之前几十个团队相比,可怜至极。路漫漫其修远兮,集体备课如何突破重围获得奖项?研者传道、解惑,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仔细梳理每一个参赛团队的作品,发现失分最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说播课视频——技术应用、说播课视频——教学实施、课堂实录——教学效果、集体备课——集备过程四个方面。很多团队作品“说播课视频——技术应用”无体现,或蜻蜓点水而过,或分析了技术应用的优点忽视了缺点,不能很好地阐释技术应用的目的;说播课视频——教学实施方面,“说”“播”内容包含“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失分多,大多数作品“评”缺位;课堂实录——教学效果这一块,分值最重,很多授课老师教学方式老套,或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或变式的“一言堂”教学(比如有位教师授课,课堂有合作学习过程,但三个活动商讨时间总计才3分钟,达不到商讨效果。),或合作学习环节师生分离,等等,预设期望高,教学达成低效;集体备课——集备过程主要在“团队贡献较均衡,批注、研讨交流充分以及从初案到终案循环改进,质量递进”这块失分严重,有参与人员不研讨现象,有研讨内容缺深度现象,有批注交流缺位现象,有研讨交流走过场现象(整个研讨过程交流极少),有从初案到终案质量不递进现象(初案啥样,终案啥样),有素养目标定位不准现象……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深度剖析。</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第一次参加集体备课大赛,获得了省一等奖,现在回味当时的集备过程,失分点是如此清晰,所以经历了,才会找到出口。</p> <p class="ql-block">  于时光长河之畔,故事悄然落幕,恰似残星隐入破晓曙光。此次竞赛,各参赛团队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均展现了独特的风采与追求。然而,在这场智慧与创意的碰撞中,亦不难发现那些隐匿于闪耀之中的微瑕。或许正是这些不足,为我们铺设了通往卓越的阶梯。愿老师们能以此为契机,怀揣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在教学教研的海洋中砥砺前行,追寻那更加璀璨的教育星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