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19日下午,从应梦里出来,我们来到了老蒋故里宁波奉化溪口,逛溪口老街,品尝溪口特产千层饼,休闲一日游,享受慢生活,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溪口镇为蒋介石的出生地及蒋氏父子的故里,民国时期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老街保持着古韵风味,仿佛穿越到民国,历史气息犹存,特色的小吃一条街,也让吃客们流连。</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位于长三角南翼,地处四明山麓,是“浙江省小城市”和“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镇,也是浙江省级中心镇、宁波市重点开发区域。</p><p class="ql-block">溪口镇依山傍水,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拥有“千年古镇溪口镇、幽谷飞瀑雪窦山、青山秀水亭下湖”三个各具特色的景系,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地处四明山麓,属山区、半山区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有小平原,城镇属半山区。西北融天台山脉与四明山脉交汇,海拔最高处黄泥浆岗主峰976米,多高山峻岭,东南地势呈平缓,属多山为丘陵盆地。</p><p class="ql-block">↓溪口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宁波规模最大的镇溪口,自来水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建成区常住人口88298人(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45%。人口构成中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土家族、白族、侗族、哈尼族、毛难族人口。</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特产溪口水蜜桃、溪口千层饼、奉化芋艿头、雪山新芽、三十六湾花卉等。溪口白果是溪口镇的特产,溪口镇是宁波市最大的白果生产基地乡镇。</p> <p class="ql-block">↓高速溪口东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南苑e家连锁酒店</p> <p class="ql-block">↓溪口君来宾馆</p> <p class="ql-block">↓雷孟德度假酒店</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的幼儿园有溪口中心幼儿园、武岭幼儿园等;小学有溪口中心小学、武岭小学等;初中两所,分别是溪口中学和剡溪中学;唯一一所高中——武岭中学,是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建于1927年7月10日,由蒋介石先生创办并命名;此外,溪口还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宁波人民警察学校等职校,以及浙江佛学院。</p><p class="ql-block">↓溪口艾迪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锦堤南路</p> <p class="ql-block">↓幸福河湖-剡江</p><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剡江河畔留影</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有两条剡溪,名称相同,而且剡界岭两边之水分别汇入了两条不同的剡溪,方向南辕北辙,都有剡溪九曲,这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奇特现象。</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区别,通常称为奉化剡溪和嵊州剡溪。</p> <p class="ql-block">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剡溪与明溪相汇后,在武岭山和溪南山之间,夹峙成口,故名溪口。</p><p class="ql-block">剡溪,发源于宁波市奉化区和绍兴市新昌县交界的剡界岭、剡源村一带,一曲六诏、二曲跸驻、三曲臼坑、四曲三石、五曲茅渚、六曲班溪、七曲公棠、八曲沙堤、九曲溪口,即为“剡溪九曲”胜景。</p><p class="ql-block">剡溪出溪口,称为剡江,与县江相汇为奉化江,奔流向海。</p> <p class="ql-block">1992年以来,溪口镇多次区划调整,东岙乡、董村乡、畸山乡、班溪镇、跸驻乡、斑竹乡,先后并入溪口镇,共七个乡镇合并为一,辖4个居民区,54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在宁波所有乡镇街道中,溪口镇的规模最大,幅员最为辽阔。</p><p class="ql-block">一个溪口镇,半部民国史。</p> <p class="ql-block">公元1886年,溪口镇上丧妻的十甲富户蒋肇聪,娶了葛竹村丧夫带发修行的王采玉,时年蒋肇聪45岁,王采玉23岁。</p><p class="ql-block">公元1887年10月31日,王采玉生下了蒋,成为了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溪口镇葛竹村,也就是蒋的外婆家。</p><p class="ql-block">蒋小时候,经常随母亲到外婆家玩耍,葛竹村的亲戚和王震南等玩伴,都受到蒋的影响,命运改变。</p><p class="ql-block">葛竹村原属绍兴嵊县晦溪乡管辖,1931年,晦溪乡划归奉化管辖。</p><p class="ql-block">1934年,蒋在葛竹村建修了武岭学校葛竹分校。</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葛竹分校成为了葛竹小学,现在学校早已人去楼空,唯有旧址可以回望岁月变迁。</p> <p class="ql-block">蒋小时候生性顽劣,公元1895,蒋肇聪病故,蒋更是难以管教,王采玉希望早点为蒋讨个媳妇,“为这匹野马套个笼头”。</p><p class="ql-block">溪口镇岩头村毛鼎和家有个女儿名叫毛福梅,生于公元1882年11月9日,比蒋大5岁。</p><p class="ql-block">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嫁给14岁的蒋,结婚当天,蒋和小伙伴们一起捡拾燃放的鞭炮,传为佳谈。</p><p class="ql-block">1910年4月27日,毛福梅生下一子,取名蒋经国。</p><p class="ql-block">岩头村,也就是蒋经国的外婆家。</p> <p class="ql-block">蒋得势后,岩头村的毛邦初、毛瀛初、毛懋卿、毛景彪、毛圣栋、毛思诚等人纷纷走上了从政从军之路,累计出现了八位民国将军,岩头村被称为“民国将军第一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婚后并没有继承父业,而是继续求学,1906年东渡日本就读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从此走了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溪口前街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匾"锦溪秋月"</p> <p class="ql-block">↓逛溪口老街,这条街虽来过多次,但每次来还是喜欢来这里逛街。</p> <p class="ql-block">↓在前街牌坊前</p> <p class="ql-block">↓老伴和发小在溪口前街牌坊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老屋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网友实拍蒋介石老家溪口…</p> <p class="ql-block">↓网友视频带你逛溪口老街</p> <p class="ql-block">溪口老街随拍</p><p class="ql-block">↓灵泉古井</p><p class="ql-block">在毛福梅的旧居边上,有一口灵泉古井。在当地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大井潭”。这口古井和一般的井有些不同,因为它是有两口井眼的。里面的井水用来日常饮用烧饭。外边的井,则是用来洗东西。而且神奇的是,几百年来,就算碰到干旱的天气,两井都没有干涸过。据说,蒋介石年少时期,最喜欢在古井旁边读书,还称赞道“溪口有剡溪水,雪窦有隐潭水,要说哪的水最后,还是我们岩头大井谭”。</p> <p class="ql-block">↓溪口后街牌坊"奕棠留芳"</p> <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历史极为悠久,民国时期极其繁盛,节假日的时候游人如织,很多人经常来这里游玩,却未必知道它的名字。这条老街不是南塘老街,也不是韩岭老街,而是奉化区的一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建在剡溪畔,因街道的开端是武岭门,所以被称为武岭老街。武岭老街是溪口古镇的一部分,也是蒋氏故居的一部分。因为蒋氏故居太过出名,许多人都忽略了“武岭老街”这个名词的存在,然而它却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到底有什么好玩的风景呢?跟随我的手机随拍一起去逛逛…</p><p class="ql-block">↓溪口老宋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溪巷里</p><p class="ql-block">老东家千层饼</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里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国老街。街上铺着青石板,古树浓荫,灯笼高挂,一边是民国老宅,一边是清溪流水。</p><p class="ql-block">行走在老街,眼见的是民国风情、碧水蓝天,闻见的是小吃和咖啡的香味,听见的是略显喧嚣的叫卖声。整个街市一派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蒋孝顺千层饼</p><p class="ql-block">每次来溪口老街,总会买些千层饼回家,留在儿时记忆里的味道多年未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正泰千层饼</p><p class="ql-block">溪口千层饼,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千层饼具有香、脆、酥、食而不厌的特点,颇受人们喜爱。此饼虽仅4—5厘米见方,约2厘米之厚,却内有27层,“千层饼”之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千层饼是清人王毛龙从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制作的,已有100多年历史。它采用面粉糅合芋艿粉,加入白糖、精盐、素油、芝麻仁、海苔等,擀出薄片,再折叠起来,切为一寸见方的小块,经黄泥制就的专用圆炉烘烤而成。嚼一口,酥松脆爽齿留芳,甜咸口味多样,被评为浙江奉化的三大特产之一。</p><p class="ql-block">2004年09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溪口千层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p> <p class="ql-block">↓蒋三泰千层饼</p> <p class="ql-block">↓蒋三泰千层饼东边为乾房弄。</p> <p class="ql-block">↓蒋孝房千层饼、芝芝麻麻蒋记姜糖</p> <p class="ql-block">↓蒋师傅千层饼、三关六码头老宁波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弄</p> <p class="ql-block">↓罗蒙百年</p><p class="ql-block">百年红帮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溪园</p><p class="ql-block">状元楼</p><p class="ql-block">读书上体认道理</p><p class="ql-block">日用间磨砺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国印象前坐着"蒋委员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近网上有个短视频在传,只要是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笑喷的。</p><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游客到浙江宁波奉化区游玩的时候拍的,拍摄的地方在奉化溪口镇的“民国风情一条街”,街上的建筑很有古意,江南水乡的韵味十足。</p><p class="ql-block">这条街以前就存在,是溪口镇的一条老街。到了21世纪,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对街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好多次修缮和重建,这才弄出了如今这个充满浓郁民国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这也就算了,不过就是全国众多特色旅游小镇里的一个罢了。可关键是,这儿是溪口,是“蒋委员长”的故乡啊。所以这条街上,几乎每家都弄了个“委员长”,用来吸引游客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只要有游客到这儿来,一眼看过去,都会特别吃惊:这是到了“校长”扎堆儿的地方了吗?一条街上,咋全是“委座”呢!高矮胖瘦的,穿军服的,穿长袍的,只要你能想得到的样子,在这儿都能找到对应的“委座”。</p><p class="ql-block">这条街我前些年来过几次,我记得那时候跟“委座”合个影要20块钱,拍完马上就能拿到照片。但我觉得那人是个“假校长”,没那种感觉,就没拍。</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过去了,溪口这地方一点都没变化,特色旅游搞得特别红火,街上扮演“委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名人故居”旅游越来越火,有些地方为了让当地百姓有饭吃,就把一些国民党要员的故居开发出来,吸引游客。</p><p class="ql-block">在这事儿上,我觉得得用更包容的态度去看待。不管怎样,斗争的年代早就过去了,以前的那些风云都已经留在特定的历史里了。要是某个项目对地方的经济有好处,对当地的老百姓有益处,并且也在官方定的基调许可的范围之内,那就用不着把事情提到原则的高度来对待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里也有个老蒋</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蒋介石照片,大家可比照一下上面谁最象。</p> <p class="ql-block">↓蒋氏故里"老蒋一条街",很多蒋介石模仿者,合影一下收费40元。</p> <p class="ql-block">↓还是街头这个布袋和尚铜雕像可爱</p><p class="ql-block">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p> <p class="ql-block">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p><p class="ql-block">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p><p class="ql-block">“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摸一摸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p> <p class="ql-block">↓时光记忆墙:</p><p class="ql-block">时光倒流</p><p class="ql-block">重温经典</p> <p class="ql-block">↓乾房弄</p> <p class="ql-block">↓水碓弄</p> <p class="ql-block">溪口曾经是民国重镇,武岭老街当然不可避免地散发着浓郁的民国风情,在这里你可以随时感受到民国时期的文化和氛围。</p><p class="ql-block">这里比南塘老街和韩岭老街都要开阔,虽然节假日的游人也有不少,但比前面两个要悠闲许多。有时候到了下午两三点钟,老街显得很安静,在街上漫步,或者在溪畔小坐,照光都会照在身上,让人懒洋洋的,非常舒服。</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欢这样的意境,曾经好几次来这里享受这种有点缓慢又很惬意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我个人觉得,武岭老街是一个很值得游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非遗驿站</p> <p class="ql-block">↓夜泊君豪酒店内一角</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亭</p> <p class="ql-block">↓来到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溪口城建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p><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溪口风景区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有“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如果想对溪口蒋氏起源、演变、发迹等历史有所了解,当然得参观“蒋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新祠堂造好,族长请蒋介石题写牌楼匾额。当时蒋介石正在看书, 刚看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拍案叫绝。突然,族长走了进来,他抖着胡子着说:“族里老小都知您书法功夫不浅,特来请您题写宗祠牌楼匾额,打扰之处,请别见怪哟!”蒋介石连忙站起,扶他坐下,命人磨墨、展纸,询问道:“写什么?” 族长笑道:“你满肚文墨,爱写什么就写什么。”</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放下笔,倒剪双手在房内踱起步子。走到桌前看到那本《三国演义》,想起书上写着关公的“忠、勇、礼、义、智、信”,不由眼前一亮--关云长的“忠孝礼义”不就是蒋家子孙需要弘扬的吗?他沉思片刻,觉得族人要以“忠”为本,只有忠,上对得起国家、祖宗,下对得起万民、子孙。为人者,不可不孝,知孝者,能恭奉先人,关爱晚辈,孝悌弟兄。主意已定,挥笔写下“忠孝传家”四个大字,递给族长。族长一看,连说几声好,忙将题词制成匾,挂在蒋氏宗祠牌楼上方</p> <p class="ql-block">不久,蒋介石亲自组织祭祖,大办酒席,宴请族人,并出资组织人员重修宗谱。同时,还请来戏班子,在“蒋氏宗祠”演了几个晚上的戏文,他亲自到场观看演出,溪口蒋氏族人着实热闹了一番。1937年4月,蒋介石的长兄蒋介卿染病身亡,灵柩停放在“蒋氏宗祠”,在此举办丧事。4月14日行丧时。溪口蒋姓族人聚在蒋氏宗祠参加葬礼。两年后的1939年,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被日军侵略飞机炸死,也在“蒋氏宗祠”举办丧事。</p> <p class="ql-block">如今,“蒋氏宗祠”里,除了摆设着蒋氏家族的历史陈迹外,还展出了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问题图片,(台湾历史、海峡两岸关系)以及解说文字,形象地展示了台湾问题及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人们了解蒋氏历史的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丰镐房</p><p class="ql-block">溪口丰镐房位于今武岭路西段,坐北朝南,临街而筑。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故居。房号 “丰镐”,宅名“素居”。</p><p class="ql-block">溪口丰镐房是一处具有历史底蕴的建筑物,整体布局典雅精致,融合了中西建筑特色。其内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记忆,还曾作为重要历史人物蒋经国的居所和办公地点,见证了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历史延革:</p><p class="ql-block">1 9 2 5 - 1 9 2 8 年供禽孝区立 小学用,1 9 2 9年改为武岭学校校舍。</p><p class="ql-block">1 9 3 5 年,蒋介石扩建丰镐房,将其换基另建,保留前幢老屋,余悉拆除。</p><p class="ql-block">1 9 4 9 年5 月后,丰镐房由人民政府妥善保护,1 9 8 0 年拨 款维修。5 0 年代前幢老屋倒塌,其址现辟为花坛。</p> <p class="ql-block">原有老式楼户3 幢,前幢、二幢均7 间2 弄,后幢3 间,中堂是新三房共有堂前,新房建成后,增 至 4 9 间,占地 4 8 0 0平方米,建筑面积1 8 5 0 平方米。整体布局,前厅后堂, 两厢走廊,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前厅楼房3间。楼上是毛氏诵经处;楼下中间过道, 两旁为帐房和接待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堂3间高顶平房,中间“报本堂”为祭祖、拜天处,西厢房, 是毛氏用房,东厢房为住所。报本堂以东小楼是佣人住处,西平房供接待亲友用。西厢房西面有两间一弄独立小楼,楼上过道与西厢房相连。</p> <p class="ql-block">院内房屋,雕梁画栋,屋顶正中彩塑“三星高照”及“双龙抢珠”等。廊壁、柱 头浮雕“文王求贤”、“龙凤呈祥”、“精忠报国”等图。“报本堂”匾额由吴敬恒 所书,两边柱上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系蒋介石 手迹。堂前悬红底金字匾额一方,上书“寓理帅气”,系1 9 4 9 年蒋介石为长子经 国4 0 岁生日所书。</p> <p class="ql-block">↓报本堂</p> <p class="ql-block">↓剡溪小筑 (小洋房)</p><p class="ql-block">原名"涵齐",俗称小洋房,1 9 3 0 年建成。位于文昌阁东侧,北山面水,西 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阳台,西周水泥栏杆,可乘凉赏月。出西侧门,有露天走廊 通文昌阁。 小洋房住过不少国民党要员。西安事变后,陈布雷居此捉笔撰写《西安半月记》。 次年 4 月,蒋经国由苏联回乡后,与蒋方良及长子爱伦(孝文)在此同住,课读中文, "修身养心"。此后,蒋经国回溪口常住此处。1 9 3 9 年1 2 月蒋经国痛悼生母毛 福梅遇难,手书“以血洗血”,刻石碑一方,原立罹难处,现移存楼下。</p> <p class="ql-block">↓丰镐房边的周顺房</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到蒋氏故居,就会看到蒋家面临剡溪的大院右侧,有一个‘周顺房千层饼店’,嵌在蒋家大院的一角,显得有些另类。原来,蒋介石发迹后,准备把老家的旧房子拆掉扩建。周围群众接到拆迁通知后纷纷搬迁,可隔壁周顺房千层饼屋的主人,对政府的拆迁通知并不买账,执意让蒋介石本人和他谈搬迁的事。蒋接到手下人的报告后,并没有难为这位昔日邻居,只说了一句:‘迁不迁由他去吧。’于是,这个‘周顺房千层饼屋’就这样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因为叫板蒋介石,“周顺房千层饼屋”有了一个“民国第一钉子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打卡周顺房,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p><p class="ql-block">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院门上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p><p class="ql-block">周顺房位于溪口镇溪二村武岭西路75一76号,清中晚期建筑,与蒋介石故居丰镐房相连,原房主周云生据说与落介石为儿时朋友,同年生,蒋介石扩建丰镐房时曾想购买,因云生不同意,蒋介石也未强买,现为周云生儿子周孝裕及后辈住宅。</p><p class="ql-block">周氏太公曾办过溪南窑场。该房坐北朝南,前后二进,占地295平方米,前进三开间为店铺,后进也开三间为住房。大门设在店铺东首第一间,额书"周顺房"。该民居保存基本规整,檐廊敞堂正屋皆水磨砖铺地,为当时周氏太公自己生产,故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打开虚掩的门,拍了张后院一角照片。</p> <p class="ql-block">↓周顺房东边的小弄,上书"登科闾门"。</p> <p class="ql-block">↓来到前街附近的玉泰盐铺,蒋介石手书“玉泰盐铺原址”,署名“中正”,勒石置西侧墙脚。</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武岭路中段簟匠弄(簟场弄)口。是蒋介石祖父、父亲开设的盐铺所在地,也是蒋介石的出生地。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现有房屋是1946年所建。</p><p class="ql-block">↓蒋氏故居玉泰盐铺,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由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又名蒋斯千)开设。店房分前后两幢,前幢楼下店面三间,楼上家居,后面一幢是作坊。售盐、酿酒为主,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货等,后交给蒋肃庵(又名蒋肇聪、蒋介石的父亲)经营。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蒋介石在此出生。</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1888),盐铺失火,店面和住房全部烧毁,关门停业,蒋肃庵携两岁的蒋介石迁至报本堂西边的小楼居住。光绪二十一年(1895)蒋肃庵去世后,重建后的玉泰盐铺由长子蒋介卿经管。民国八年(1919)前后,因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一度歇业。民国十年(1921)再遭火毁。1948年蒋介石出资重建。1949年5月由政府接管。1984年,国务院拨款重修、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现有楼房、平房各三间,另有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外有围墙。石库墙门,门额上书“清庐”两字。里面设柜台、盐桶,悬挂反映蒋介石身世的各种历史图片、照相等。</p> <p class="ql-block">↓簟匠弄(簟场弄)</p> <p class="ql-block">↓玉泰盐铺外墙</p> <p class="ql-block">明天的美篇继续溪口深度游,将带你去文昌阁、乐亭、武岭门和武岭学校探寻民国故事,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