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快,游览了峡湾,我们又回到了挪威首都奥斯陆--全欧洲最富有,最安全,最幸福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市政厅 是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于1950年为庆祝奥斯陆建城900年而建成的一座砖红色的双塔建筑。</p><p class="ql-block"> 它由挪威的艺术家们从1900年至1950年间不断地装饰和润色才得以完工,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北面朝着广场,南面对着大海, 北门入口处前的天鹅喷泉,顶部立着一对引颈高歌的天鹅雕塑漂亮极了。 </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是一座雕塑城,各种雕塑布满城市角落。</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墙上也是雕像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 卡尔约翰大道位于中央火车站旁,是奥斯陆最主要的商业街,也是奥斯陆最繁华的街道。这里西邻奥斯陆大学,东接奥斯陆火车站,顶端是挪威皇宫和国家剧院,全长1.5公里。 两旁店铺林立,有纪念品商店、各种著名品牌商店,也有咖啡厅及餐馆。</p> <p class="ql-block"> 约翰.哈尔沃森雕像</p><p class="ql-block"> 约翰•哈尔沃森(Johan Halvorsen,1856年1月11日-1941年12月3日),挪威作曲家。早年曾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演奏,回国后先后任卑尔根爱乐乐团和国家剧院的指挥。其音乐主要受格里格的影响,有一定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街景</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大学,是挪威王国最高学府,由丹麦挪威二元王国时期末代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于1811年下令建立。为了纪念该位国王,大学最初被命名为 “皇家弗雷德里克大学”,1939年更名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大教堂是现今挪威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教堂。奥斯陆大教堂也是挪威官方教堂,许多国家和皇家重大庆祝活动都在此进行。</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国家歌剧院,是挪威国内最大的文化建筑之一,由挪威建筑公司Snohetta设计建成,位于市政厅与皇宫之间,建于1899年,由红砖和石头砌成,风格为古希腊殿堂式,剧院正门前有两尊塑像,左边是现代戏剧之父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右边是挪威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作家比奥夏•比昂松1832~1910年)。</p> <p class="ql-block"> 比奥夏·比昂松雕像</p> <p class="ql-block"> 亨利克·易卜生雕像 </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的皇宫位于市区内最主要街道卡尔约翰斯大道的起点,为历任君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皇宫前的广场中央有一座高高的骑马塑像,这是国王卡尔•约翰十四世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国会大厦位于奥斯陆市中心,于1866年3月5日开始投入使用。挪威国会创建于1814年,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g Park):又被称为福洛格纳( Frognerpark),位于奥斯陆的西北部。公园占地近50公顷,并以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园内有192座裸体雕塑,所有的雕塑中共有650个人物雕像,所有雕像都是由铜、铁或花岗岩耗费20多年精心制成。</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有一条长达850 米的中轴线,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都位于轴线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间。石桥两侧各有 29 座彼此对称的铜雕。喷泉四角,各有5 幅树丛雕,四壁为浮雕,中央是托盘群雕。圆台阶周围是匀称的 36 座花岗岩石雕,中央高耸着生死柱。</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分四部份:从生命之桥到生命之泉,再到生命之柱、生命之环,整个人生生命的过程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雕像如造型生动活泼,神态各异,仿佛诠释着生命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桥是一座不到百米的花岗岩石桥,在石桥二边的护栏上各有29座,共计58座青铜雕像,这些铜像包含了从尚未问世的胎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她以完美的艺术手法勾画了人类生命的全部旅程。</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泉 水池中央有6座石雕巨人共同用力托起一只巨大的石盆,盆中涌出一股股泉水沿盆边洒落池中,象征人活着就要背负不同时期的重负。雕像高耸而立,铜托盆喷泉四角,各有4幅树丛雕,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了人生的4幅画面。底座上又有60幅石头浮雕像,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表现了生命从诞生直至死亡循环往复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柱 该雕塑高达17米,石柱周围上下刻满了众多不同神情的人物,描绘世人不满人间生活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持的光景。看着有人警醒、有的沉迷、有的挣扎、有的绝望。</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环 由男人、女人、孩子,循环组合成一个圆形,象征着人类生命绵延不止,是公园内的一个著名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圆环中的男人》,在一个石头的大圆环里,一个健壮的男人用雄壮的双肩奋力顶住圆环上部,似乎在表达一种敢于担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豪迈气概。花岗石、青铜、生铁,本无生命,但雕塑家维格朗以自己的生命创作了一群充满生命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愤怒的小孩》这是雕塑群中最令人难忘的亮点。据说小孩因为父母在旁忘情的激吻置之不理而怒不可遏。</p> <p class="ql-block"> 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p> <p class="ql-block"> 大巴在瑞典卡尔斯塔特小镇稍时休息 ,这里正是与挪威接壤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国家,黒色的地面是挪威,红色的地面则是瑞典。</p> <p class="ql-block"> 脚踏两个国家,好爽哦!</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国内,省市间还有个界牌,这里什么都没有,只用颜色来区分,真简单!</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斯德哥尔摩的途中,我们去拜访了维纳恩湖畔的博里维克小镇。其实,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村。三百年前,这里是个炼钢厂,曾经给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提供过钢材。目前,村里还保存着原厂长的住所,工人的宿舍,饭厅和教堂,没有修缮过的台阶摇摇欲坠。</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地导周海,一个在成都留学五年的当地小伙子,平时他在瑞典教中文,暑假给中国人当导游。</p> <p class="ql-block"> 以前的炼钢炉</p> <p class="ql-block"> 村前还有一条漂亮的小溪,日夜不停的流淌,以前是用这里的水炼钢的。</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 厂长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有三百多岁了。</p> <p class="ql-block"> 村子紧挨着维纳恩湖</p> <p class="ql-block"> 大巴继续驶往斯德哥尔摩</p> <p class="ql-block"> 斯德哥尔摩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夜宿斯德哥尔摩附近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清晨,在酒店附近转了一圈,港湾的景色真美!</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个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酒店餐厅</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吃过早餐,就来到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登上游船,向对岸的市政厅驶去。</p> <p class="ql-block"> 在海面上观看斯德哥尔摩的景色,又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 查普曼帆船 停靠在海军大楼附近岸边的帆船,于1888年英国建造。</p> <p class="ql-block"> 瑞典议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市中心梅拉伦湖畔,工期从1911年持续至1923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象征着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合</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呈庭院式结构,一圈建筑里是一个小广场,红色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广场宽阔、绿树繁花、喷泉雕塑点缀其间,典雅清新,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蓝厅”(宴会厅)是一个内庭院式的大厅,与整座建筑的外庭院相呼应,原设计在红砖表面加一层蓝色的马赛克(未实施)而得名。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共聚一堂,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盛大的庆祝晚宴,使这里成为了当今世界上顶级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文学等大师为之奋斗终身的“圣坛”。</p> <p class="ql-block"> 登上颁奖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现代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p> <p class="ql-block"> 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设计人著名建筑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1866—1945)雕像</p> <p class="ql-block"> “金厅”是市政厅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纵深25米,四壁及壁画使用了约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或玻璃块(在两片玻璃之间夹上金箔)镶贴而成,金碧辉煌。壁画取材于历史故事,左壁叙事、右壁述人,表现了瑞典的各个历史时期以及史上的重要人物。厅口左侧正墙为大型镶嵌画《梅拉伦湖女神像》,在画的下部是一些来自欧洲和亚洲的人们,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到处莺歌燕舞,是人类向往的美好之地。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也是市政厅的“镇厅之宝”。</p> <p class="ql-block"> 斯德哥尔摩市议会大厅</p> <p class="ql-block"> 小花园里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 街景</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登上邮轮,驶往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p> <p class="ql-block"> 塔林码头</p> <p class="ql-block"> 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是爱沙尼亚的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交通中心,该国重要的港口。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这个城市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聚居着上流社会、宗教人士和权贵阶层们;下城则是商人、手工业户等平民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位于塔林老城区的座堂山山顶,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当时塔林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卖花边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塔林圣母玛利亚教堂(圣母主教座堂),是有名的圆顶教堂,它是爱沙尼亚主要的路德教教堂,是唯一保存了原有外观的建筑。尖顶塔墙外观雪白华丽,墙体呈八角塔形式样。除去巴洛克式塔尖部分,其余建筑部分,均保持外观原状。历史上它曾是爱沙尼亚德国贵族上流社会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奧拉夫教堂,是塔林头号地标,修建于12世纪,由当时的挪威国王奧拉夫二世下令修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267年,14世纪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1500年前后,升高到159米,建如此高的尖塔,就是想让其作为航海中的路标,使海上的航船很远就可看到它。它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历经数次大火和重建,建筑的总高度现仅为123米,是塔林最醒目的尖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们曾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走上托姆比亚山城堡的观景台,举目望去,满城多姿多彩的房屋建筑,全充满跳跃明亮的色彩,非常迷人,并能依稀看到远处的波罗的海。</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边有一个白墙红瓦庭院是丹麦国王花园。丹麦国王花园中,有三个僧侣的铜雕像分别坐落在花园的不同角落。三个雕像的姿态各异,风格相同,每座雕像的帽子下都没有人脸和头颅;非常的诡异和神秘。三个雕像手势分别是:给予、守护 、祈祷。</p> <p class="ql-block"> 上城是爱沙尼亚国会与政府机构的所在地,连接上城下城的一条是长腿街(PiKK.Jalg),另一条叫短腿街(LuhiKe.JaIg)。两条街平行连接上城和下城,一长一短,顾名思义:长腿街的路稍宽路长些,可以通车;而短腿街则路窄些陡些,只能步行。游人一般都由长腿街走到上城的托姆比亚观景台,然后再从短腿街回到下城处。</p> <p class="ql-block"> 位于老城中心位置的市政厅及其旁边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塔林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大楼建于1402年,是欧州北部唯一保存完好的哥特式市政厅,现在里面是博物馆和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 城门</p> <p class="ql-block"> 圣尼古拉教堂塔尖</p><p class="ql-block"> 塔尖上有一个特别的守护风向标志一一即保护神:老托马斯。它是塔林的象征,据说1530年就屹立在个这个楼顶上。而托马斯原是一个箭术高超的武士,早在16世纪就被这里的人民尊奉为城市保护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圣尼古拉教堂,建于13世纪,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塔林第二高塔楼建筑,现为教会的博物馆,有时也当音乐厅用。</p> <p class="ql-block"> 恰逢当天有集市,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两个圆柱形红色塔顶楼组成的城门,是塔林老城东面的维鲁城门。走出城门就是高楼林立的塔林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游轮离开塔林,两小时后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然后,再前往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继续和大家分享《北欧四国+俄罗斯(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