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六十岁,过去不是事的事,现在成了事。记性减退,爱忘事,老误事。办事时记不起要办的事。出门买东西,清楚记得要买的东西,到了超市怎么都记不起要买什么。极端情况下,记性中断。专程办事却忘记办事。家里缺盐,奔着超市去买盐。超市转了一圈,买盐意识断片,压根就没想买盐的事,空手回家。炒菜少了盐,才想起盐忘了买。人少了记忆,生活丢三落四。即便如此,生活仍要继续,赶紧想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想到一个办法,拿手机记事。出门前把要买的东西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到了超市拿出手机,按备忘录里的清单一一去买。爱忘事,多记事。重要事情长期保存在手机备忘录里,诸如各种生活缴费,每月拿出来翻看,不至于忘了缴费,停电停水停气,影响生活。如今,手机记事习以为常,成了生活得力帮手。老年人借助辅助手段,应对逐渐丧失的生理机能,是非常必要的生活技能。</p><p class="ql-block">记事是以前有事忘过,记下来,为以后有事不忘予以提醒。有了记事经历,对事很敏感,记事多多益善。记事多了,不局限简单记生活琐事,涉及范围开放起来,既记事又写事。所谓写事即是将经历的经验教训,写出来,作为今后行事借鉴。通过写事,对过去一知半解的事情多了更深入理解。固然忘性大很烦恼,而有些生活特性,则不能简单以忘性大作概括,需要全面,客观剖析。身体上的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虽然还在,但人们往往对当时痛苦的记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因此,人们总结了一句话“好了伤疤忘了疼”,提醒我们要铭记过去的经验,以免重复犯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源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不愿意长时间背负着伤害的记忆生活,因此选择性地遗忘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选择性遗忘”,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人们减轻心理负担,避免长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然而,过度遗忘也可能导致忽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使得人们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容易重蹈覆辙。所以,面对痛苦并非单纯遗忘,而是通过反思赋予痛苦积极意义。承认无常性,提醒自己“一切都在变”,当前痛苦终将过去。接纳脆弱是人性的一部分,减少完美解决的执念,专注于持续改进而非彻底消除痛苦。</p><p class="ql-block">记事和写事都是用文字表达,但写事远比记事复杂,主要是人为的思想活动梳理起来需要时间归纳提炼。将客观发生的景物,形成一篇完整通顺文字颇费思量。现实中,耳朵听到的,眼里看到的,嘴里说出的,鼻子闻到的,心里想的,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立体场景,用平面文字表达出来,首先脑子要将各个场景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再构思文字分别表述。这个过程,既是逻辑思维训练,又是遣词造句运用。酝酿好了开始落笔,边写边字斟句酌,有时字里行间一时短路,记不起曾经熟悉的词语,连忙查字典,寻求帮助,无形之中,及时刺激大脑活跃,又是一次温故知新强化训练。写事思路疲劳时,不急着往下写,暂时放一放,等过段时间有新思路,再从头到尾看一遍,补充调整,如此重复,只到满意收笔。</p><p class="ql-block">生活经历不计其数,只要有感而发,就会激发写事冲动,而这种冲动,可遇不可求,特别难得,必须及时捕捉,不然溜走很难找回,所以冲动时,便是写事最佳时机。写事时机来了,怎么写靠自己实践。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写事,只晓得直接了当地就事论事,平铺直叙。当回头看时,充其量只是起帮助记忆的作用,没有充分表达思想。写事不满意,平时多拿好作品当范文研读,开阔眼界。慢慢明白问题所在,主要是见物不见人,只有客观景物描写,缺少主观情感流露,更没有两者交融,形成的思想认知。好作品,文采飞扬之中蕴含着有章可循的规律。拜读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伟人豪情壮志跃然纸上,这个绝世作品,当经典范文学习研读,受益匪浅。作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一是开门见物,交待物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是由物及人,抒发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三是人物合一,归纳认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了经典范文当模块,写事依葫芦画瓢,活学活用。客观发生的事实,直观,明确,说清楚来龙去脉。主观产生的想法,带有人为因素,多样,复杂,需要真情实感。归纳认知,最关键,最难,这是写东西点睛之笔,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精辟传神,生动有力,归纳好了可能就是铭记于心的座右铭。我给自己老年生活座右铭是:“世事两半,常态与例外,烟火与情怀,身在其中,享受且忍受”。</p><p class="ql-block">写出来的东西必定是想到的,但想到的未毕能写出来,常常心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遇到这个情况,不甘心,试图用尽心思努力解决,但无功而返。反反复复遇到这个情况,意识到这不是偶然发生的情况,而是必然反映的结果。内心所思所想写成文字,必须具备充分想象力和深厚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年纪大的人,既想到又做到,勉为其难。愿望超出能力所及范围,这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不为难自己,能写多少写多少,不纠结结果好坏。写事不仅在于表达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为老年生活找到一条生存之道。能力决定结果,结果决定现实,接受能力配匹的现实,这是今后更为实际和可行的生存之道。</p><p class="ql-block">因为记性不好,生活无法把控,借助记事备忘。因为记事引发写事,刺激大脑活跃,激发思想情感。因为写事对生存之道有了认知,不为难自己,不纠结现实结果好坏,接受能力配匹的现实。所有这些得益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