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25日,刚过完82岁生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乔.拜登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了赦免火鸡的仪式,由此拉开了2024年感恩节的序幕。</p><p class="ql-block">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合家欢聚的节日,其热闹程度如同中国的春节。</p><p class="ql-block">1863年,美国时任总统林肯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确定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p><p class="ql-block">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饥寒交迫中,当地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等。这一年,移民们获得了丰收。</p><p class="ql-block">1621年11月下旬的星期四,清教徒们邀请当地的印第安人欢聚一堂,以表感恩之情。他们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感恩节由此流传开来。在诸多节日中,这是一个以“吃”(特别是吃火鸡)为主题的欢乐节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美国科州的家中,积极响应了这位82岁的老总统,以不见面的方式共度感恩佳节。</p><p class="ql-block">感恩节前11月27日的晚上,我们在家里吃了一顿自助火锅,还来了一点白酒助兴,迎接感恩节的到来。吃得畅快,喝得开心。</p><p class="ql-block">28日感恩节当天中午,我们在家吃了自己包的手工水饺,以过春节的方式,度过一个中国化的感恩节,也由此扯出了本期的主题——吃在美国。</p> <p class="ql-block">入境美国,自然想到美国的美食。但若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要吃所谓的美国菜的话,那十有八九要失望。</p><p class="ql-block">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历史,餐饮文化没什么根基。有人说美国的饮食文化就是快捷方便,不奢华,不精细,大众化,比较随便。</p><p class="ql-block">要说起来,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可口可乐等餐饮品牌最具美国特色,但那充其量就是我国台湾和日本人口中的“便当”。只是快餐,不是什么菜系。在高度工业化生产、劳动时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用炸鸡、汉堡包、披萨、热狗、三明治、冷饮这些东西解决了快速吃饭的问题,至于说想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则完全谈不上。以至于现今许多医学家、营养学家,将美国肥胖人过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归咎于这种快餐,甚至大不敬地送它一个特殊名号——垃圾食品。然而因其国力的强大,加上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这种美式快餐竟然在全世界拥有很大的市场,甚至于成为美国文化的某种特殊符号。</p> <p class="ql-block">但与此同时,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是一种杂交文化。集世界各国之所长,为它所用,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如同美国建国以后并没有去开发创造自己的“美语”,而继续使用英语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一样,一切采取实用主义、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在餐饮上也同样如此。</p><p class="ql-block">曾经和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女儿讨论此事,感慨在美国难以吃到正宗的中餐。女儿答道:非也。在美国,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吃到全世界最好的美食,不只是中餐。</p><p class="ql-block">后来的这段旅居生活,也证明孩子所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长期的中国生活养成了自己的中国胃,而在饮食上,和中国胃相配套的是中国味。如今来到万里之遥的美国,自然时常想念那色、香、味、型俱佳的中国餐、家常菜。</p> <p class="ql-block">在洛杉矶、西雅图,吃过鼎泰丰的小笼包,品质很稳定;在旧金山一家岭南小馆吃过地道的粤菜,清蒸鲈鱼的鲜美至今唇齿留香。在纽约吃过韩餐,在科州吃过日本料理,但感觉最好的还是我们的中餐。5年前曾在佛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一家名为中原饭店的味道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鼎泰丰是一位台湾人开的中餐连锁店,在美国很是红火,主打的是小笼包。如果细细品味,和我们在国内常吃的开封灌汤小笼包、杭州小笼包、上海南翔小笼包相比,自然逊色不少,包子皮厚,味道一般。好在改造过的味道适合美国大众口味,不仅华人爱吃,也吸引了许多深眼窝、高鼻梁的白人顾客。为了满足食客对卫生健康的要求,他们将操作间实现了全透明。顾客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厨师们谁在擀皮儿,谁在调馅儿,谁在包包子,一目了然。保持新鲜和卫生,仅就这一点就吸引了不少食客。</p> <p class="ql-block">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等华人聚集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除了鼎泰丰,据悉上海的豫园还在纽约的法拉盛、新泽西开起了分店。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为了迎合华人消费者的需求,许多餐馆还尝试将粤菜和川菜结合在一起,以求大众化,生意也都不错,但规模一般都不太大。</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些围坐在长椅上打纸牌的老人,像不像我们在国内见惯的某些地方,其真实场景是在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个小公园里。</p><p class="ql-block">旧金山是在美国最早的华人聚集区。他们和他们的前辈,多是在100多年前参加美国西部大开发而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修铁路,挖金矿,打苦工。其中广东、福建两省人员居多,故而粤菜在当地有很深的根基。</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行走的人是黑眼睛黄皮肤,所说的话都是各种口音的中国汉语,街道两旁的餐馆、饭店、楼宇都是中文标识,只要你会说粤语或者闽南话,都要比你说那些蹩脚的英语更吃得开。正是由于拥有这么一个庞大的华人群体,使得中餐馆在这一区域内数量多,品质好,中华餐饮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前面所说的那家岭南小馆就在这附近。</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纽约机场的一家中餐馆小钱包饺子,但给你的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网吧上网。每人面前的显示屏 iPad电子菜单,无需手写,在此点单传至后厨,很快就有服务员给你送菜上桌。</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里有没有在中国的感觉?中国电信、中国银行在可这里办理业务,在写有汉字、说有中文的中国店铺,服装鞋帽、笔墨纸砚等中国日用品应有尽有,中国餐饮更是丰富, 川、粤、京、鲁、淮扬各大菜系争奇斗艳,连水饺、锅贴、东北菜、蟹粉小笼包、羊肉烩面、天津包子、柳州螺蛳粉这些小吃,也都能吃得到。</p><p class="ql-block">但这不是在中国,而是美国的洛杉矶。</p> <p class="ql-block">真正让我眼界大开、胃口大开的地方,却是在一条漂浮在海上的巨大邮轮上。在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8天7夜的远海航程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加勒比海的海上风光,而且饱眼福,饱口福,品尝了世界各国的美食,体验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餐饮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邮轮上几个楼层的各个餐厅,食物充足,品种丰富,蔬菜、水果、面包、饮料等自不可少,还有天南海北的各种菜品,满足八方游客的餐饮需求。</p> <p class="ql-block">每天的晚饭是我们的正餐。按照提前预约,我们每天固定时间,固定餐位按时就餐,也有固定的服务员给我们服务。晚餐按照西餐的流程,提前点好。先是一道前菜,随后主菜;主菜吃完,再上一些甜点。我们4个人正好一桌,点餐菜品尽量不重复。</p><p class="ql-block">餐厅的服务很是规范,时间一到,便立即起菜。每天的饭菜不重样,加上相互间交叉品尝,应该有几十种菜品。其中印象较深的有法国蜗牛、意大利酱肉面、墨西哥卷饼、希腊煮饭等。</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点了前菜法国蜗牛、法式洋葱汤和蔬菜沙拉、小面包等,主食分别是白鱼、龙虾拌饭、意大利酱肉面、牛里脊。菜品做得极为精细,白鱼少油低盐,保持它的鲜美;龙虾拌饭是将米饭用熬制的藏红花汁与米饭相伴,米饭由白变黄,令人垂涎;法国蜗牛味道鲜美,牛里脊鲜嫩可口,意面软糯味浓。在随后上的甜点 ,是用牛奶与鸡蛋做成羹状,最上面则用火将果糖烧成焦糖,微微的焦糊味道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又一日,我们的晚餐主菜点了龙虾、烤茄子、猪肉米饭。餐后配送的甜点很有特色——冰淇淋加热草莓。草莓酱很热,冰激凌很冰。食用时用小勺舀起一勺冰淇淋,快速地去蘸一下热草莓酱,那种热热凉凉的感觉,颇为刺激。</p> <p class="ql-block">在邮轮上还品尝了一把地中海饮食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所谓“地中海饮食”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摩洛哥、法国和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一种饮食方式。其膳食结构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可有效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较少患有糖尿病、高胆固醇等现代疾病和中风、记忆力减退的风险。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地中海饮食列入了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和摩洛哥联合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它对世界文明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船上点了一些此类菜品。首先是将应季的水果、蔬菜浇上一些酱汁,制成水果沙拉,蔬菜沙拉,凉拌生吃;其它加工的菜品也低油少盐,保持自然结构。如希腊饼,除面饼外,再加猪肉和一种用当地鹰嘴豆泥和芝麻酱混合的一种酱料;另一种可丽饼,和我们平时的煎饼有些相似。先把擀好的面皮放在平底锅上加热,然后涂上巧克力酱,再加草莓或香蕉薄片而食之。</p><p class="ql-block">以我们的胃口,多数是食之无味,但符合养生要求,权作一种体验。</p> <p class="ql-block">负责我们餐台的女服务员服务热情,不停地征求意见,并一一记下所点菜品及注意禁忌;那位印度领班也每天过来聊上几句;另一中年大叔传菜,工作及其规范。两套餐具——餐刀、刀叉、餐勺依次摆好,随着进餐的程序依次下撤;茶壶、茶杯摆放,都将壶把、杯把对准客人的右手;送菜时从不隔着人递送,而是绕到客人身边摆盘放菜。从第一天知道我们要喝红茶,此后我们每次到达之前,他都将红茶泡好送到桌上。盛菜的器皿也根据菜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达到色、香、味、型、器的协调统一。</p><p class="ql-block">这次吃西餐,让我们领略了吃西餐的讲究。从登船第一天算起,每逢第2、4、6日要穿正装。又一日,通知客人需穿白色上衣进餐。当然,因是外出旅游,大家都是为了放松,客人们执行得并不十分严格,但对多数人来讲,还是能够遵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在船上餐厅,也很注意营造餐饮环境。餐台橱窗里,用食物原料雕刻出花鸟虫鱼,很是可爱,因为临近圣诞,餐厅入口处又摆出圣诞的场景迎接客人。</p> <p class="ql-block">龙虾煮饭,白米蒸熟加上藏红花浇拌,味道鲜香;</p><p class="ql-block">墨西哥餐的猪肉煮饭,有些酸辣,不合我们胃口,只能是一种体验;</p><p class="ql-block">一日,我们点了主菜龙虾、烤茄子、猪肉米饭,餐后的甜点很有特色。草莓酱很热,冰淇淋很冰,用小勺舀起冰淇淋,快速地去蘸热草莓酱,那种热热凉凉的感觉,颇为刺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船上的最后一餐晚饭。主食点了希腊饼、羊肉煮饭等。羊肉煮的软烂,味道不错。希腊饼中空为两层,如同我们的白吉馍,但吃法却是卷饼蘸酱汁。</p><p class="ql-block">用一句夸张的话来形容邮轮上的美食生活:一船遍尝天下美味,七日尽吃世间珍馐。</p><p class="ql-block">此次邮轮之行,使得我对美国饮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海纳百川,百味齐放,既无需再去自创所谓的美式餐饮,又为这个移民国家的各色人种提供了便利。</p><p class="ql-block">美国味道就是世界味道。</p> <p class="ql-block">作为日常生活,常在外边吃馆子不现实。</p><p class="ql-block">一是贵。在美国,凡是能够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商品价格便宜,而人工劳动价格较高。餐馆里饭菜是一锅一锅、一勺一勺做出来的,所以每道菜都要把场租、员工工资、税费等成本考虑在内。对于我们这些外来的食客常常有很大的迷惑性。只看菜单,价格似乎不高,但结账时需要另加税费。在餐费、税费之外还要对服务员给付小费。这样综合算下来,同样一餐饭,都在餐费价格自身又增加了将近30%。</p><p class="ql-block">对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支付小费,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餐厅、客房、出租车等服务行业人员的主要收入。在餐馆吃饭,小费更是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二是吃不好。中餐好吃不好做。在我们吃过的一些餐馆,对那些二把操的厨师厨艺实在不敢恭维。</p><p class="ql-block">想要吃好,最好的办法是回家自己做。</p><p class="ql-block">而自己做饭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食材。但好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超市,经营有中国食品、调味品。于是我们走进了专营中国食材的中国超市。</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名为太平洋、大中华的超市里,中国食材、调味品远涉重洋,极为丰富,与国内无异。中国的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的水饺、元宵节的汤圆、中秋的月饼均能买到;日常食用的山西拉面、河南烩面、铁棍山药、王致和豆腐乳、老干妈辣椒酱、仲景香菇酱、海天酱油、涪陵榨菜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只是价格是美国价格。</p> <p class="ql-block"> 韩国人善于经营,做事认真。在韩国超市里面,几乎所有的商品全都打上了韩文标识,这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输出,创造韩国自身品牌的一种做法。而相比之下,这些外来超市商家当中,明显地可以看到,韩国超市的经营管理,无论从店面的布置设计还是清洁卫生各方面,都要胜于中国超市和越南超市。其中看到一位身穿工装的中年男子,在商场里不停地来回走动,及时补充货品,调节客流通道,很是勤勉负责。而在中国超市和越南超市中很少看到这种情景。</p> <p class="ql-block">一般超市里红酒、洋酒很多,但中国白酒很少见到。像这类烈性酒在美国实行专卖,一般商场不经营。那天我们去一家韩国超市,其中有一隔开的房间里专营中国白酒。货架上有茅台、五粮液、1573、青花汾酒、梦之蓝、河南杜康等,还有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锅头等多种中国白酒。</p><p class="ql-block">卖酒的小伙子是个白人,会讲中文,也是个善酒之人。相互交谈一会儿,他说他喜欢喝国窖1573。这款酒不像茅、五、剑名气那么大,但酒质很好,我也喜欢。一个外国人能说喜欢1573,可见这人还有点儿酒道功夫。</p> <p class="ql-block">在那些美国超市里,可以看到这种冷冻的大包子,还有这种袋装的大油条。半成品,回家加热即可食用。</p><p class="ql-block">油条袋上写着“酥脆大油条”。但依我之见,是油条不假,但绝不可能酥脆。在塑料袋里放上几天,哪里还有什么酥脆?这种炸好的油条,每袋10根,标价9.99美金。如用汇率换算,折合每袋70多元人民币,折合每根7元多。如果不搞汇率换算,按照美国国内的消费水平,这价格也不算很高,但如果一换算就马上觉得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看到油条,想起听说的一段趣事。说是某位中国小伙,听说在美国一根油条可以卖到七八块钱,是国内价格的七、八倍,觉得有利可图,顿时心动。于是费气巴力来到美国炸油条,结果第一锅下去便赔了个底儿掉。因为美国的食品卫生管理部门要求,炸过油条的油不得重复使用,必须倒掉。而在中国这一锅油,不知要重复用多少次。这样一算,成本大大的增加,怎么算也赚不回来,小伙子后来不得不铩羽而归。</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又到COSTCO(开市客)超市购物。特意买了一只烤鸡、几个热狗,都是对会员客户的特供商品。一只约5磅的烤鸡,只卖4.99美金;面包夹着超实惠肉肠的热狗只买1.5元。40年来不曾提价,专为酬谢顾客。可见美国的商家极为重视客户关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遇到的事情更让我感慨。晚饭后我们出门散步,女儿接到COSTCO的电话通知,说他们超市有一批红萝卜被查出有大肠杆菌感染,正在组织召回处理,如有需要,超市负责退换。这家超市实行会员制销售,购物信息的底单上显示我们曾在此间购买过红萝卜,故而商家挨家挨户通知客户,未能接听者留下语音通知。这种服务,虽说有法律明文规定,但听来仍然让人心头一暖。在美国,涉及健康的食品、药品管得极其严格甚至于严苛,为的就是让社会大众消费放心安心。</p> <p class="ql-block">像广东烧腊这类食品,在许多商业区都有店家售卖,店面规模不大,商家提前做好,让客人打包带回。</p><p class="ql-block">还有的肉食店,在售卖肉食之外又分割出猪头、猪蹄、排骨、鸡爪等细分商品。电话提前预定,届时自行去取。这类商家多有中国背景,懂得中国人饮食爱好,自己在家中厨房处理时也省去了不少时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孩子们上班忙碌,我们闲来无事,就全力做好后勤服务,想方设法变换花样把饭做好。特别是面食,比过去明显增加了很多,臊子面、卤面、汤面,馒头、包子、水饺蒸饺、馅饼、烙馍卷菜。好在我们家有一位酷爱烹饪的家庭专属非著名厨师,煎、炒、烹、炸,十八般厨艺轮番上阵,在继承传统美食的基础上,还不断因地制宜,守正创新,并保证每餐饭的蛋白质摄入量。酸菜鱼、大锅菜、红烧肉、清炖狮子头、鸳鸯火锅,每当饭菜上桌,包括我在内的食客们,总是一叠连声地叫好点赞,及时点评,反馈信息。我们常用的表扬句式是:好——很好——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我们和孩子吃饭已经吃不到一起了。我们是中国胃,中国味,已在美国生活10多年的孩子则是长着中国胃,吃着美国味。我们习惯于喝茶喝水喝汤吃馒头面条,他们则是喝咖啡吃肉吃面包;同样是喝水,我们不喝开水就担心闹肚子,而他们就直接喝生水甚至是喝冰水。好在我们早有准备,赴美之前先将一个保温瓶海运过去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每天的早餐也要分开吃,我们吃馒头喝粥,稀饭常以麦片代之,孩子则要自己另做咖啡。在长期的美国环境熏陶下,他们的生活也实现了美国化,做咖啡也要求极度精准,每杯咖啡需要17克~18克,先是用天平秤称量一下自己买的咖啡豆,打碎研磨加热,制作咖啡,我们的早餐“一家两制”。后来我也与时俱进,以变应变,在烤好的面包片上加上王致和臭豆腐,也是一种别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当然孩子也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为我们奉献出葱油拌面、三杯鸡、自制热狗,还为我们做了几次烧烤,牛排、羊排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12月14日,在我们即将回归的前两天,我们在家中设宴招待一家中国同胞朋友。几位大厨拿出了自己的绝活——清炖狮子头、红烧肉、清蒸鱼、三杯鸡悉数登场亮相。大家吃得痛快,聊得开心,厨师的厨艺得以展示,而且为促进中美两国民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哈哈。</p>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我们从洛杉矶国际机场登机回国。临行前,我们在一家锦城里的中餐馆,吃了最后一顿川菜。其中还特地点了香辣鸡丁、红糖糍粑和樟茶鸭。晚餐时,又通过外卖吃了顿蟹粉豆腐、无锡小排、蟹粉小笼包。从川菜到淮扬菜,把在美国的中国名吃一一品尝。</p><p class="ql-block">飞机徐徐启动,继而腾空而起,16小时后,它将到达大洋彼岸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洛杉矶渐渐远去,我们就此告别了美利坚合众国,也结束了这次108天的美国之行、美食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