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地貌类型复杂,为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则为垂直岩石层理。红旗渠境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地形影响,其缺乏良好和稳定的隔水层,导致地表水大量漏失,地下水储存偏少,并且开采难度很大,灌区以红旗渠总干渠引浊漳河水为主要水源。</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由于红旗渠途径的线路都位于山区,修建难度非常大,是经过苦战10年才完成的伟大工程,总计由30万人参与修建,81人牺牲,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有人作过计算,如果把修建红旗渠挖砌的土石方修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从林县北到哈尔滨,南至广州。其中最困难的地方是“青年洞”的位置,需要打通623米长的隧道,才能把水引到林州,因为是由300名青年挖凿而成,所以得名“青年洞”。红旗渠是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林州人民战天斗地创造的水利工程奇迹。</p><p class="ql-block"> 水利工程成功修建后,于灌渠、库渠周边种草植树及造林,已发展出了立体绿色景观的生态林。</p><p class="ql-block"> 自1990年起,红旗渠景区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 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