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心与乐

投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编创:投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到老年退休后,总会有一段适应期。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解脱出来,回归家庭,回归自我,总觉得有种失落感。没有了往日繁多的应酬,觉得孤单无聊,心烦意乱,无所事事,寻不着快乐与幸福。其实,快乐与否全在自己的心境,放开心失怀以往,迈开腿走进大自然,接纳新老朋友,学习新知识,培养新爱好。到处都有让你心情愉悦的快乐。我退休后二十多年,生活已经自我感觉.很充实了,打球运动,新老朋友相聚娱乐,骑行自驾,旅游访友,读书饮茶等等,所以目前身体尚好。并且养成了床头总摆放着几本书刊杂志,睡前读上几页,除了增加知识,还有较好的催眠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近我从一杂志上读到《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袁志发同志的文章《关于心与乐》,从哲思的角度对心境与快乐谈了自己的看法,认识深刻有研究,解读透彻易接受,我把他摘编于美篇,或许能给朋友们一些提示或告诫,对你的晚年生活会找到快乐,找到幸福。美篇中的精美图片,是我从手机中截剪的,非常漂亮,看了能使人心情愉悦、舒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很多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不知快乐的根本在哪里,不知最美的东西是什么。这方面,生活告诉我们的是,这乐那乐,都不如心乐,这美那美,最美不过平常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常,乃人之生活的底色,它像生活中的萝卜土豆一样,虽然价格并不昂贵,但却不可缺少。平常心,乃人之心理的基石,但它如同实验室里的天平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失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看你的周围,一些人,特别是某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是因为缺吃少穿吗?不是!是因为无房无车吗?也不是!问题就出在还缺少一颗平常心。过去身居高位,手中有权,可以吆五喝六,可以自视高人一等,现在不行了,但却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由于这个“放不下”,整个心绪都乱套了,心乱了,还能有多少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无论谁,都应当这样去想一一在浩瀚的宇宙中,人如同天上的繁星,再平常不过了,也如同地上的小草,再普通不过了。在人世间,即使是伟人、圣人,其始其终,也均与常人完全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凡是一种美丽,平凡也是一种深䆳,平凡更是一种境界。人性的弱点在于,往往来自平凡,而又鄙视平凡;往往本为平凡,而却自命不凡。这也应当算作人生中的一种悲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人,无论你多么优秀,无论你的业绩有多么耀眼,也无论你身后的背景有多么显赫,都要把自己视为一个凡人,当作一个常人。而你要甘做一个凡人、常人,就首先要有颗平常心。如果你真有了这颗平常心,那你就会把权力呀、地位呀、待遇呀、荣誉呀,等等,都看得很轻,很淡,从而拥有很多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常心并不平常,它是从人的灵魂深处浸润出来的一种美丽。你想多一些快乐,就一定要让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2月2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