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跟着电网忆乡村</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拥有一只BB机,初装一部电话机,小众手持一台“大哥大”,真的是很时尚。后来有了直板手机、翻盖手机,它们排着队逐渐面世。直到现在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到了人手一机,一个家庭几部,刷抖音刷视频,刷过N多智商税,直接劲头盖过了电视机。真的是科技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品不断得到了满足。</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从草房到瓦房,再吃饱喝足,那是老百姓的一生幸福,而八十年代初,谁家要是鹤立鸡群的盖起了两层小楼房,一定会羡慕了整个村庄,甚至于是一种首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高压线走进了农村,电的下乡入户让人心头一亮,煤油罩子灯,手提老马灯,从此退出了床头饭桌,统统成了家家户户最后的古董。</p><p class="ql-block">有了电,便有了电话,那时候,谁家窗户里要是冷不丁,嘣出个电话铃声,听到的人会很享受,会心生一种羡慕,心里一定想要一台,想着想着,心里头那个美滋滋,于是赞美话铃声音真好听,不亚于琴音绕梁。</p><p class="ql-block">当八十年代中期,联产承包带来了普遍的农村富余,憋在农民心里的愿望欲梦欲成,目的性很明确,思想很执着,家家户户就是要建楼房,勒紧裤腰带也要盖上它几间。</p><p class="ql-block">一家家推倒了住过半辈子的土砖墙,一户户拆除掉住过三代人的斗子墙七架梁,你盖小楼他也盖小楼,只要加上一层都算楼,于是,风生水起的农村,楼房越盖越多。</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农村基本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奢侈陪嫁,出门有了沙子路,骑个小嘉陵成了神话,庄基一排排规划,家家房前屋后装有雨搭,户户住的不在水淹地洼。</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一个从变革中刚刚走出来的乡村,农民目睹的是时代的变迁,二十年的前后变化,带来的是质变的跨越。上了年纪的老农民都感叹:“没想到啊!没想到,土埋大半截,还能看到今天的好时光!”,他们真的被穷怕了,突然的从“奴隶到将军”,让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农村人是喜悦的,他们的幸福指数绝对是从冬天走向春天的水银柱,汞红一直随着温暖在飙升。面朝黄土背向天的农民开心啊!他们心里头有许多说不出来的快活!正如老生产队长陈大爷所讲:“我们交了一辈子公粮,现在没有了。我们大半生挑沟挖圩,现在不见了。我们乡下雨天一身泥 风天满头灰的土路,现在全铺成了水泥路,穷乡僻壤再也看不到了。” </p><p class="ql-block">是啊!如果用时光这面镜子来对照,八十年代与七十年代,彼此你看我我看你,只能放大四个字去定论 今非昔比。</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农村生活为什么甜?幸福指数为什么高?分析五点可知道全面。这五点来自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五点是,一,改革,二,落实,三,慧农,四,物价,五,对比。</p><p class="ql-block">谈改革,去公社化,废除生产队,开放联产承包,这是个一夜变天的大喜事。虽然联产承包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但它从根子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酵了天诛地灭都灭不了的私有之心,虽然分田到户分的是集体所有,但30年不变的政策,确实让农户们拥有了几十年的私产,田地刨食养活自己,精心耕耘提高产量,两季收成尽数落入腰包。相比大集体挣公分,没有了磨洋工,没有了大锅饭,没有了粮食不够吃,没有了…… 谁强谁弱?农村人心中一目了然,1234567一肚子数,改革改变了旧的体制,大锅饭真的被砸了,农村一片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说到落实,这个落实其实就是让农民吃下定心丸。莫怕,农民兄弟们,政策不会生变,放心大胆去收获,三十年不行再加三十年。不要有顾虑,公粮不要你们交了,不行政府还给你们每亩田补。走路不方便啊?好,马上全乡全镇,各村全部铺上水泥路。这些个落实,真的让农村农民幸福的无比,明显的事情,有段时间许多落外的户口,逐渐试着又迁了回来,他们对农村又燃起了一轮新的期望。</p><p class="ql-block">接着慧农,上面讲了,公粮不要交,田亩有补贴,道路入乡村,村村通水泥路。政府还加大力度清理遗河旧沟,复修主要排灌设施,并且积极农村环境管理,遍布垃圾回收站。对老弱病残,特别是五保户,村中都有相助措施,比如修善村里危房,帮助残疾人工作。在村行政制度上,推出了明令禁止。最彰显出来的是,实行干部责任制,全面限制公款吃喝消费。在管理上,以农为本,以农为稳,铺导农户作业,指导种子优劣,农民的困难就是领导的责任,就是村干部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慧农政策,确实让农民放心,安心和开心。</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讲当时物价,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通货膨胀一说,没有通货膨胀就没有哄抬物价,农村人更不会知道以后的物价天翻地覆,许多蔬菜会被炒作,有些居然会卖到肉类的价格,当时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有这一天。</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虽然种出的稻谷是几毛钱一斤,但是相比工资和消费,农民还是有殷实的基础。查找九几年数据,普通的工人收入一月几十元,好点大几十元,再好点的行政机关也就一百多点。所以,那个时候农村人包田种地,实际上收入算算,是年年有余的。常常看见那年那月,卖过粮食的农户一个个都嬉笑颜开,家家户户过年杀猪,请吃杀猪酒是那时最快活最快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开放的二十年与旧时相对比,农村确实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绝对有新中国解放时,那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喜悦感。真的是,一朝分田地喜上眉梢,两季好收成丰衣足食,三年大变样人人面貌辉煌,几载又过去,多少陈旧老平屋,又变成了村庄里崭新的小楼房。</p><p class="ql-block">2000年之前,农村生活很幸福,幸福的像芝麻开花,像春风雨后,像朝霞灿烂,更像葵花朵朵向太阳。</p><p class="ql-block">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狂风暴雨的房地产正阴云密布,它从沿海形成旋涡,带着风雨泥沙,漫天登陆,慢慢再向内地移动,最后影响大中小城市,如今还没有消散的迹象,还在影响所有地域的人民百姓。</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场风涌的房地产浪潮,是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没有之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通货膨胀?有人粗俗易懂的比喻,就是从一锅肉汤里,老板加入一大桶白开水去搅拌,盛上一碗再还给你,闻出依然有肉味,但是已经稀汤寡淡,这碗汤捧在手里早已经不是那个价了,早已经不值原来的那个钱了。用直接的话讲:就是印钞机拼命的印钱,印出的钱就是那桶白开水,然后掺到老百姓手里,本来好好的一百元,最后成了三折甩卖,一百元变成了三十元,多出的哪去了??被化了?融化了?答案是,去向不明。</p><p class="ql-block">想想看,没有房地产之前,一斤猪肉块把钱,一斤粮食两三毛,一升柴油几角钱,盖个楼也只要三两万。现在呢?猪肉20一斤,柴油五六块,盖个楼几十万,买个城里商品房???。</p><p class="ql-block">不好意思哈,忘了说粮食,其实粮食很腼腆,瞧它轻轻的嘀咕,听它悄悄的讲出:我都冲过一元一斤了呗。</p><p class="ql-block">相比其它一二十倍的涨幅,粮食却只涨了三四倍,难怪粮食自己都不好意思讲出来,落得一瓶三块的矿泉水,都晃晃悠悠的笑出了泪花。</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农村农民的收入,从此跟不上了节奏,跟不上了潮流,跟不上了通货膨胀的步伐……</p><p class="ql-block">有农民编出顺口溜:</p><p class="ql-block">昨日欢喜忆心头,政策慧农乐悠悠,正让小康进家门,不知被谁揩了油。如今粮食封住头,总在原地苦哀求,化肥种子成本高,农民辛苦像奶牛。有谁能够说说清,勤劳讲给谁来听,风调雨顺好收成,一亩也就千把斤。千斤只卖千多块,十亩也就万把斤,一万多块去成本,农民伯伯净赚八千?哈哈简直是危言耸听!</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无农不稳,无工不进,无商不富,农民是稳天下的基础,工人是农民的老大哥,而商贾一定是财富的汇聚地。稳住农民,变相的牺牲农民,保有工人阶级的利业,让部分人富的流油。至于差别和不平等,可以用赞美去化解和融化。</p><p class="ql-block">当然,触化与化解是不须要太多成本的,造些句子就能五迷三道的让农民兄弟们心里舒服。亲,听听这些词吧,是不是耳熟能详:“勤劳的人民,奉献的人民,善良的人民,伟大的人民,默默的人民,神圣的人民……”</p><p class="ql-block">上面这些造出来的句子,常见于文章和砖家的口中,是鼓舞和勉励贫下中农的口头禅,也可以称作为,是永不乏味的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粮食不涨价,农民收入微利,与城市工资动辄几千元相比,农民只有叹息。直接上数据,算一笔不带任何水分的帐,看现在一户农村的收入,到底是多少?绝对是挤干净了说,不存在任何水分。</p><p class="ql-block">按一个家庭有20亩地推测:</p><p class="ql-block">两季收获总共麦子和稻子加在一起五万斤(这是冒顶的计算),给这些粮食一个平均价1元3角一斤。毛帐是五万斤乘1元3角,全利润是65000元。种田我不在行,细帐算不了,但农村人都懂,是种田人都知道一个实实在在的情况,那就是两季落一季。</p><p class="ql-block">65000元减去32500元,一个农户家庭的真正年收入是32500元。我知道的是,一个有20亩地的农户,家庭必须滴有四五口子人,才能分得到这么些个土地,而一个人口能分上三四亩地,只有以前有滩涂的地方,才能有这种福分,其它的地方一户每人其实只有一二亩地。</p><p class="ql-block">这下明白了,农民年收入到底是多少?一家五口人,那怕就按四口人算,这种收入在通货膨胀面前,是不是手扶拖拉机把手,全身在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三万多块钱是一个什么工资??这些个钱能干什么??</p><p class="ql-block">当然,四口人应该只有两人分摊这32500元的年收入,儿子媳妇肯定要出去打工谋生存,如果全部一起窝在家里边,这个家只能是被现在的物价,冲撞的晕头转向,被西北风刮的只有张嘴的份。</p><p class="ql-block">20亩地,两个劳力,32500元,分成两份,各得16250元,一年12个月,一个月每人按工资算是???我数学不大好,还是算个整数吧,按10个月算,每个月每个人工钱是1625元。现在算减法,减法我马虎着算,一个人一天要吃一斤米(体力活要这么多)蔬菜不要钱(小院里种的有)三日吃一次荤,一月来次“亲戚”(单说妇女)半年出次礼,一年添次衣服,三百六十五天不能生病……</p><p class="ql-block">模糊而实际的开销来了:一斤米两元,一个月60元,三天一顿肉半斤八两,就按半斤算10元,一个月是100元,妇女那一次每月花垫不说了,换成油盐酱醋也行,每月马虎算一天一元一月30元吧,以上开销合计一个人是每月190元。半年出次礼,一年平均两次合1000元,过年要买次衣裳,内内外处连小裤头一起算,一个人一千元必须要,但是,你,三百六十五天不能生病啊???这个真的不能有费用!!!</p><p class="ql-block">好,算细帐:60+100+30=190元每个月,12个月是2280元。2280元+1000+1000=4280元,用全年收入16250元减去4280元,实落人民币11970元。但要说明,这里边还要有隐形开销,过年要孝敬长辈,孙子辈的传统压岁钱,走亲访友来人过往的饭局,春天再生产要添的农器具,不让桔杆焚烧会污染,干脆柴火灶也不烧了,去买煤气包,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说这是隐形消费,实际还冇更多没算,因为再细算就要倒贴了,这个似乎真的与大环境很不融洽,也很的不和谐。</p><p class="ql-block">这样子一年下来,一个人除干落净,就只能落到手几千元钱,这是实话真话,不是假话虚话,而且可以随便查证,这就是农村现在的真式现状。</p><p class="ql-block">而即是到了这个份上,砖家们还鼓动农民去炒股,鼓励农村人去城里买房,挤农村小孩子去县城里上学。</p><p class="ql-block">于是许多父母再次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的去县城按揭买房,去带孩子上学。没钱买房的,为了小孩上学只有租房子。但农民没被狗日的砖家忽悠,他们没有去炒股,其实农民哪里还有钱去股市啊???</p><p class="ql-block">城乡脱轨了??单从物价和平均值收入,已经是一目了然,一揽无余。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确确实实差别大了去。</p><p class="ql-block">看实际情况:</p><p class="ql-block">农民养老金是城市养老金的零头,这个不接受反驳,虽然农民交过公粮,但允许忘记这一茬。</p><p class="ql-block">农民兴修水利,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计,像三河闸入江水道工程,修水利的农民像蚂蚁一样,冰天雪地一身泥,狂风骤雨也无怨。</p><p class="ql-block">农民房子拆迁,就按几百元钱一平算,因为是农村房子,他们怎可能与城市同命。</p><p class="ql-block">农民看病住院可以报销,但要等待审核审批,而城市职工当场就能对兑现走人。</p><p class="ql-block">农民……</p><p class="ql-block">这些差别不算什么,农民早已经习惯,农民们只想城市发展时不要忘了农村,应该多些送家电下乡,让农民们分摊经商者的不易。应该让砖家多动些脑筋,多用卫星定位监测,管理农村很多不合规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真的不能让砖家们闲着,闲的蛋疼才能想出更多稀奇古怪的招式。</p><p class="ql-block">农民爰党爱祖国,只要国家一声召唤,保家卫国送儿参军,只要国家绘出中国梦,农民再苦再累心也甜。只要国家要人民,排山倒海万事成。</p><p class="ql-block">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p class="ql-block">仅此短文,向2024告别,喜迎2025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心愿家乡,心愿农民,明天一定会更好!</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