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迎新年,共享美好向未来 ‍ ‍ ‍2024年12月20日塔城市锡伯族文化研究学会举办辞旧迎新联谊活动

朱建新制作

<p class="ql-block">锡伯族在我国是一个古老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锡伯族总人口为190481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朝阳、锦州、丹东、瓦房店、凤城等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4566人,主要聚居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霍城、巩留、伊宁、乌鲁木齐等县市;黑龙江省8886</p><p class="ql-block">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和双城市;吉林省′3168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内蒙古自治区3023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其余分布在陕西、北京、上海等省、区、市。呈现东(北)西(北)分居、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局面。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主要是东北三省)锡伯族人口出现了猛增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过去报为满族和汉族的原锡伯族家庭都陆续更正为锡伯族。</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盆地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东至塔尔德沟,西与哈萨克斯坦国相接,南达乌孙山分水岭,北临伊犁河。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7.9摄氏度,年均降水206毫米。自治县资源丰富,县内森林密布。以云杉为主,还有松柏、桦树、杨树、柳树、榆树等。矿产主要有煤、铁、铜、铀、石灰石、芒销、冰洲石、石英砂等,石油资源也在进一步勘探中。</p><p class="ql-block">锡伯族有白己的语言,文字。</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和西北的锡伯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现在,东北锡伯族的语言和当地汉族、满族基本相同。新疆的锡伯族,由于居住较为集中,在语言文字上保持了较多的特点。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相传锡伯族曾有过自己的文字,但早已失传。清代以后.锡伯族人民通晓满语文、汉语文的日渐增多.后者在生活中使用得更加广泛。新疆的锡伯族有不少人兼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1947年,锡伯族的知识分子改革了原来使用的满文,废去一些音节,增加了锡伯族语的新字母,创制了经由满文发展而来的锡伯文字,自治机关至今行使职权时还使用这种锡伯文。</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发源于东胡系拓跋鲜卑部,原活</p><p class="ql-block">动于大兴安岭地区。自汉代前后由大兴安岭</p><p class="ql-block">地区往南迁徙。到明末清初,已分布干嫩江</p><p class="ql-block">中游各支流适宜农耕地区,从事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清初被编入八旗,并调遣东北地区各城镇、</p><p class="ql-block">要隘驻防。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4000余</p><p class="ql-block">名军民被调遣新疆伊犁,万里长征屯垦戌</p><p class="ql-block">边,形成了锡伯族目前的分布局面。</p><p class="ql-block">锡伯族是本民族的自称。在历史上,汉</p><p class="ql-block">文史籍对锡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写法,如</p><p class="ql-block">须卜、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p><p class="ql-block">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p><p class="ql-block">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p><p class="ql-block">等,都是xiwe的同音异写,到明末清初定为</p><p class="ql-block">锡伯。其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一说是鲜卑带钩</p><p class="ql-block">的名称.即所谓“黄金犀毗”;一说是瑞兽之</p><p class="ql-block">名;一说则由地名演变而来;另一说系鲜卑</p><p class="ql-block">的音转。据多年来学界研究认为,锡伯族发</p><p class="ql-block">源于汉代以前的东胡系,由东胡一—鲜卑</p><p class="ql-block">(拓跋部)——室韦(失韦)—锡伯演变</p><p class="ql-block">而来。</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八大姓氏</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八大姓氏包括:瓜尔佳氏、富察氏</p><p class="ql-block">、完颜氏°、叶赫那拉氏”、乌扎拉氏、章佳氏”、</p><p class="ql-block">马佳氏和伊尔根觉罗氏。</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姓氏的来源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锡伯族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姓氏的分布情况</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等地也有散居。</p> <p class="ql-block">满洲八旗</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在八旗制度中属于满洲八旗。锡伯族在清初°被编入满洲八旗.并调遣至东北地区°各城镇、要隘驻防。锡伯族的历史背景和分布情况</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发源于东胡系拓跋鲜卑部°.原活动于大兴安岭°地区。自汉代前后.锡伯族从大兴安岭地区南迁至嫩江中游各支流适宜农耕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4000余名军民被调遣至新疆伊犁°.进行屯垦戌边,形成了锡伯族目前的分布局面。</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英文:Sibepeople)是中国少数民</p><p class="ql-block">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p><p class="ql-block">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p><p class="ql-block">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p><p class="ql-block">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p><p class="ql-block">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p><p class="ql-block">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p><p class="ql-block">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p><p class="ql-block">锡伯语属干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p><p class="ql-block">2,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p><p class="ql-block">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p><p class="ql-block">稍加改变而成的。新疆的锡伯族保持着本民族</p><p class="ql-block">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p><p class="ql-block">语。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p><p class="ql-block">同于汉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锡伯</p><p class="ql-block">族的人口数为191911人。</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居住干新疆的锡伯族</p><p class="ql-block">人民和当地兄弟民族一起积极响应,但斗争果</p><p class="ql-block">实被封建军阀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所篡</p><p class="ql-block">夺,锡伯族人民又处于他们的统治之下。</p><p class="ql-block">1944年.锡伯族积极投入三区革命.组成“锡伯</p><p class="ql-block">骑兵连”。塔城和霍城锡伯族也相继组成武装队</p><p class="ql-block">伍,参加各次战役。</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时期</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p><p class="ql-block">地锡伯族人民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步入社会</p><p class="ql-block">主义新时期。锡伯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p><p class="ql-block">帮助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p><p class="ql-block">化,锡伯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p><p class="ql-block">绩。新疆和平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宁西县(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成立前的称呼)进</p><p class="ql-block">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53年11月15日霍城</p><p class="ql-block">县成立了伊车嘎善锡伯族乡。1954年3月原西</p><p class="ql-block">宁县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民主选举</p><p class="ql-block">出第一任本民族县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p><p class="ql-block">后,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政策逐步得到落实.</p><p class="ql-block">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先后成立了兴隆台锡</p><p class="ql-block">伯族镇和黄家锡伯族乡,进一步保障了锡伯族</p><p class="ql-block">当家作主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族人民生活安定,衣食富</p><p class="ql-block">足,医务工作者根除了“察布查尔病”,开始出</p><p class="ql-block">现了人丁兴旺的新气象。从1949-1978年,短</p><p class="ql-block">短三十年内,锡伯族人口已增长了一倍多。锡</p><p class="ql-block">伯族地区已经基本建成一个覆盖城乡的医疗体</p><p class="ql-block">系,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疗手段基本完</p><p class="ql-block">善,各类防病及预防措施也基本到位,常见</p><p class="ql-block">病、多发病均能够在乡镇一级医院就治。广大</p><p class="ql-block">农民的防病治病知识及健康状况在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在察布查尔县广大农村地区正在试点建立新型</p><p class="ql-block">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外农村“五保户”、贫困</p><p class="ql-block">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也日趋完善,农村社</p><p class="ql-block">会的和谐程度大有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