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天随子陆龟蒙

赵光

2024年12月21日<br>  江苏昆山甪直古镇 <p class="ql-block">  得暇游昆山的甪直。</p><p class="ql-block"> 古镇的保圣寺旁,有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清风亭和他的墓。</p> <p class="ql-block">  陆龟蒙,可以称得上闲云野鹤的唐代诗人、农学家、文学家(?~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苏州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败落世家,他的七世祖陆元方,六世祖陆象先,任过唐朝宰相,陆象先封兖国公。父亲陆宾虞曾任过御史。</p> <p class="ql-block">  出身于这样的官宦世家,陆龟蒙自幼聪颖,通六经大义,擅长《春秋》;虽然当时家境已经败落,但家学渊远,仍使他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擅长作诗写文章。</p><p class="ql-block"> 公元869年,举进士,因遇停贡举而返,遂隐居松江甫里,即现在的甪直。</p> <p class="ql-block">  清风亭门楣上有匾“清风亭”,门侧及亭柱皆无联。</p><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今,历代许多达官贵人的后代,如不能继续为官显赫,往往会随着家世的败落,或默默无闻,湮于后世;或为僧为道,出世入空门;或潜隐避世,专心学问;或行游天下,诗意远方。陆龟蒙独辟蹊径,选择了逸与实。在年轻时尝试了科举和仕途不顺之后,他绝然放弃,人生采取了隐逸和务实的态度,清高自傲,我行我素;独往独来,自逸自足。他放飞自我,徜徉于江湖山水之间;脚踏实地,务实于耕读渔隐之乐。</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是他能够特立独行,以文名诗名挑战功名,尤其是清风正气,留芳后世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  清风亭中高悬的这块“清风亮节”匾,应是陆龟蒙一生的写照。 </p><p class="ql-block"> 举进士不成,陆龟蒙也曾经想出仕为官。但他孤傲清高的书生意气,和当时的官场风气实在无法相容。咸通十三年(872年),张搏到湖州任刺史,陆龟蒙作为张搏的幕僚跟随前往。此后,又跟随张搏前往苏州任职,前后大概三年左右。之后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过起了隐居生活。公元877年,郑仁规任湖州刺史,陆龟蒙前往归附,不久郑仁规罢任,陆龟蒙又返回故里隐居。此后,他不再追求功名,后又有人想启用他,陆龟蒙不肯赴任,一直在故乡过自得其乐的避世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中和元年(881年),陆龟蒙作《自怜赋》及《笠泽丛书》自序。同年,朝廷把他作为高士征召,一生看淡功名的陆龟蒙,不肯前往。随后,陆龟蒙的几位好友在朝中上书,建议召拜陆龟蒙为左拾遗,但陆龟蒙未等接受任命就去世了。</p> 五律 陆鲁望墓<br> 2024年12月21日 赵光<br> 茔前留茅亭,<br>  银杏陪千古。<br>  白莲伴明月,<br>  池畔仍畦圃。<br>  水中曾鸭声,<br>  果蔬有余亩。<br>  一身独正气,<br>  清贫作风骨。<br> 清风亭的左右两侧和右前方,种有三株10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传为陆龟蒙当年手植。右侧一株,怀中生藤;左侧一株,怀中生榆。<br> 陆龟蒙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居于姑苏,藏书万馀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文友、诗友,世称“皮陆”。他与皮日休的唱和之作,往往次韵酬和,夸多斗险,长达千字。<div>  陆龟蒙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在晚唐别树一帜,颇引人瞩目 。他的小品文大都收在他自编的《笠泽丛书》中。《耒耜经》也最早收在其内。 <div>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曾提到:“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div><div><br></div></div> 陆龟蒙是一位高产的诗人,传世诗歌有600多首,大部分收录在《松陵集》中。陆龟蒙的七言绝句,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怀苑陵旧游》、《白莲》等作品,情趣清高,神韵颇佳,后人有“诗中画本”、“取神之作”的赞誉。<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唐代的饮茶风气很盛,陆龟蒙本人就是个茶嗜者,他在顾渚山下开辟了一处茶园,每年都要收取租茶,并区分为各种等级。顾渚山在浙江湖州,是个著名的产茶区。茶圣陆羽专门著有《顾渚山记》二卷。当年陆氏与皎然、朱放等论茶,以顾渚为第一。陆羽和皎然都是当时的茶叶名家,分别著有《茶经》和《茶诀》。 陆龟蒙在此开设茶园,深受前辈的影响。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p> 尽管陆龟蒙的《茶书》已失传,然而他所作的《和茶具十詠》却保留了下来,“十詠”包括茶坞、茶人、茶笱、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10项,有的为陆羽《茶经》所不见。 清风亭外,环亭有池,左右架小虹桥。池后有两个巨大的石槽,传说为陆龟蒙闲时斗鸭所用。真如所传,这两个大石槽,也是1100多年的老物件了。<br>  相传,陆龟蒙在太湖边养有斗鸭一栏,有个宦官从长安出差到杭州,经过陆龟蒙的养鸭场,用弹弓打死了一只绿头鸭。陆龟蒙想杀杀他的威风,就大声说:“啊呀!这只鸭子是会说人话的,苏州府正准备把它进献给皇上,你把它打死了,你说怎么办?”那宦官很害怕,赶紧掏出金子作为赔偿。临走,宦官问道:“这只鸭能说什么话啊?”陆龟蒙说:“它常常叫自己的名字,鸭鸭鸭。”宦官哭笑不得。陆龟蒙把钱还给了他,笑道:“我开个玩笑。”<div>  据说宋代的苏东坡知道了这个故事,特地写了一首诗:“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br></div> <p class="ql-block">  陆龟蒙家的鸭子,既吃稻谷也吃螺蛳,荤素搭配得好,参加斗鸭活动又锻炼了身体,体格健壮,不柴也不肥,煮熟后以卤糟之,又香又嫩,味道绝佳。陆龟蒙的妻子蒋氏是个性格开朗的人,能吟能饮善厨,有时,鸭肉吃完了,但酒席未散,蒋氏灵机一动,把桶里准备丢弃的鸭内脏清洗出来,切丁与白果共煮,香浓可口,勾人食欲。久而久之,蒋氏烹饪的鸭与鸭羹,因出于甫里和“甫里先生”家,世人便称之为“甫里鸭”和“甫里鸭羹”。</p> 这处白莲寺旧址,据说当年是陆龟蒙的别业。白莲寺建于梁代,毁于宋代。仅留有宋代大殿的柱础,可见其规模。 <p class="ql-block">  《耒耜经》(lěi sì jīng )是陆龟蒙撰写一本古农具专著,是中国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专门论述农具的古农书经典。我在收藏的《中华杂经》中见过,共记述农具四种,其中对被誉为我国犁耕史上里程碑的唐代曲辕犁,记述得最准确最详细,是研究古代耕犁最基本最可靠的文献,历来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作为农学家,陆龟蒙的贡献不仅在于农业器具方面,其他诸如植物保护、动物饲养等方面也多有建树。 他对柑桔害虫桔蠹的形态、习性及自然天敌作了仔细的观察,写了《蠹化》一文,尽管他的用意在于借物抒怀,然而此文却是一篇古代关于柑桔害虫生物防治的史料。</p>   陆龟蒙自号“渔父”、“江上丈人”,但绝不仅是隐居垂钓的“散人”。他据自己多年垂钓江湖的经验,做过《渔具十五首并序》及《和添渔具五篇》,对捕鱼之具和捕鱼之术作了全面的叙述。在《渔具十五首》“序”中,介绍了13类共19种渔具和两种渔法。在《和添渔具五篇》中,陆龟蒙还以渔庵、钓矾、蓑衣、篛笠、背篷等为题,歌咏了与渔人息息相关的五种事物,不仅非常全面,更能体现出陆龟蒙的隐逸生活,绝不是脱离现实的。 陆龟蒙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曾说自己就是渔父和江上丈人。每当寒暑适可,他就乘上小船,挂上篷席,带着书卷和茶灶、笔床、钓具,鼓棹鸣榔,在万顷碧波的太湖里,随风而行,逐鱼而乐,人与船融入水天一色,进入空明境界,尽情体悟那逸远惬意的高士情怀。<br> <p class="ql-block">  陆龟蒙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隐逸的主题,《幽居赋》是陆龟蒙精心结撰的抒情长篇骈赋,尽写其幽居之景况。整篇赋巧对偶, 多用典,抒发了一种不平之鸣。他的《汉三高士赞》,热情赞颂了汉代的三位高士,对于他们终为逸民的人生选择持赞赏的态度,表达了仰慕之情。</p> 现在清风亭前的空地,仍有人筑畦种蔬。虽然不知道是何人所为,但是可以看作是一种对陆龟蒙的缅怀和尊敬吧。 <p class="ql-block">  保圣寺西院,原来有陆龟蒙祠,又名甫里先生祠。元末,陆龟蒙的后裔陆德原,重修了祠堂,辟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景,还在祠旁创建了甫里书院。</p><p class="ql-block"> 现在,祠和书院及部分其它建筑,早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清风亭和那三株巨大的银杏树,陪伴着孤零零的陆龟蒙墓。 </p> <p class="ql-block">  站在清风亭前,纵观陆龟蒙的一生,不禁感叹:一位后世连他的生卒年龄都无法准确认定的人,凭着文名、诗名和清高与孤傲,曳尾于涂泥、逍遥于天地,以半耕半读、独立遗世的隐逸高士形象,流芳千百年,令人不得不钦佩!</p><p class="ql-block"> 陆龟蒙三个字,就像那三株忠实守护着他的粗壮高耸的银杏树一样,傲立不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