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为难神佛和祖宗

南山老道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冬至。清明、冬至,都是祭祀神佛和祖宗的大节,其受重视程度不亚于过年。</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行为本身是没有错的,不管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饮水思源,这是祭祀祖宗的最起码的出发点吧?</p><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在对天地的认知仅仅局限在天圆地方的时候,就准确地计算出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重要节点,尤其是那位祖冲之先生,还是计算出了岁差。大多数神佛也是凡人化身,不要说辛辛苦苦直接繁衍了芸芸众生的祖宗了,就凭这些,他们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里,享受一点凡人与后人的香火,丝毫不为过分。</p><p class="ql-block">不过,芸芸众生在祭祀神佛和祖宗的时候容易犯一些小错。这些小错,乍一看,无伤大雅;细分析,啼笑皆非。这些小错,实际上,是把缅怀与敬服变成了无尽的索取。咱们今天就此做一番探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献寡欲众。咱们先来看一个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齐威王八年,楚国调集重兵直逼齐国。齐威王准备派淳于髡携带“金百斤,车马十驷”的礼物,出使赵国,向赵国求救。不料淳于髡大笑,笑得连系帽子的带子都断了。齐威王问他为何这样。淳于髡给齐威王讲了个故事(多半是虚构的),说他看到一个农夫用一只猪蹄一杯酒祭祀田神,希望获得大丰收。这就是所谓的献寡欲众~~“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齐威王立即增加礼物~~“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国在重礼之下派出精兵十万,“楚闻之,夜引兵而去。”</p><p class="ql-block">这个小故事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为阅读方便,没有全部引用原文。故事的主体是求人,而非求神。求人尚且不能献寡欲众,何况求神?那不是欺骗神灵吗?</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祭祀神佛和祖宗的时候,我们不少人都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欺欺神的怪圈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逢年过节,祭祀的时候,那可都是“大手笔”:千亿的冥币,锃亮的金条,豪华的别墅,精致的轿车,舒适的按摩椅,漂亮的麻将桌……一应俱全,都能付之一炬。可惜,都是纸扎的,惠而不费,烧起来不心疼。</p><p class="ql-block">燃烧的,不仅仅是各色祭品,更是寄托了各种各样的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百病不侵;子女考上大学,读研还读博;财源滚滚,有十万想百万,有百万想亿万……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这,岂不是典型的献寡欲众吗?这,岂不是在为难神佛和祖宗吗?</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祭拜神佛祭祀祖宗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检讨自己的心灵呢?</p><p class="ql-block">首先,神佛不会因为你的那一点祭品而轻易改变某个人的人生轨迹,你的祖先也未必有能力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即使有能力,也未必愿意。如果真的有神灵,那么,他们也应该是处在更高维的空间,他们应该更清楚如何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强行逆天改命。提到能力,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能力是没有人质疑的吧?按说,他的在天之灵如果想要保佑他的子孙后代应该没有能力上的问题了,可是呢?扶苏自杀,胡亥被杀,子婴先被降为王,后投降刘邦,再后来,被项羽杀害……</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在祭祀神佛和祖宗的时候,更应该是感恩,更应该是检讨自己,而不是过分地祈祷。九华山,有一副楹联,极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若不回头 谁替你救苦救难</p><p class="ql-block">如能转念 何须我大慈大悲</p><p class="ql-block">对待祖宗,生前尽孝,逝后尽心,足矣!生前尽孝,只要对得起良心,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逝后尽心,逢年过节,清香一柱,鲜花一束,就差不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