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东冠县,于我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因为早在遥忆的少年时代,我就知道那是父亲的家乡,那年代经常要填履历表什么的,有“籍贯”一栏,父亲告诉我们填“冠县”。说陌生,是因为我从未听父亲说过他过去的经历和家乡的情况,这方面他是沉默寡言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单位宿舍区,这是我们这一代“城市人”的特征,因此,我的“家乡”观念很淡薄,什么“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的故乡情只在歌里。少年时,运动多,只担心父母“出事”。后来,上山下乡参加工作,离开家庭九年,再后来,成家立业,忙于工作,与父亲交流不多,冠县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父亲老了。父亲是一个豁达的人,对生死事看得开,对我们也有过从简办后事的交待。可临终前又流露了叶落归根的強烈愿望。六年前,父亲驾鹤西游,同时遂了叶落归根的心意。而我自从知道老家还有至亲后,也萌生了回老家去看看的愿望。今年是父亲的百岁祭,我终于下决心开启这趟探家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冠县是聊城市下属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与河北省相接,从邯郸客车过来,约二小时行程。</p><p class="ql-block"> 到冠县,还谈不上“近乡情更怯”的感觉,但比游览其他地方心情有那么一份新奇、一份期待,又有些忐忑不安,心神不宁。第一次踏上老家的土地,我将看到怎样的景象呢?</p> <p class="ql-block"> 老家长兄来接的我们,热情欢迎我们探家,我的心情即刻平复。</p><p class="ql-block"> 进县城,第一眼印象发展很好,有大县城的气象,建筑规整,街道干净。</p><p class="ql-block"> 长兄带我们到他在县城的家,单位宿舍楼房的一户普通住房,很有烟火气,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长兄有3儿,分别在京城、省城和县城安家立业,是儿孙满堂,福寿盈门,令我格外羡慕。</p> <p class="ql-block"> 长兄的接待太热情了,一直在外宴请我们,盛情难却,受宠若惊。</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即带我们到住在县城另一处的家,见了健在的三叔,老人家也是年过九秩的高寿长者。</p> <p class="ql-block"> 长兄用他的“老头乐”电动车带我们逛县城,一睹老城新貌。</p> <p class="ql-block"> 冠县的历史也较为久远,孔子弟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宋辽澶渊古城肖城余存,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均起源于冠县。</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为冠氏邑。隋开皇六年(586年),在县境设立冠氏县,以冠氏邑得名。</p><p class="ql-block"> 冠县境内主要河流分漳卫运河与马颊河两大水系,均属于海河流域。横贯境内连接两大水系之间开了人工干渠7条,下图应为流经县城区的一干渠。一个城市有了水流,味道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冠县的梨很著名,有一个“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介绍汉武帝时期,冠县鸭梨就已名扬四方,现有三十多个梨树品种的精品园500亩。可惜我这时来,既无花,果又已摘,没去游览。</p><p class="ql-block"> 这是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但愿今后还有机会去观赏,毕竟这里是我老家,应有机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长兄夫妇陪我们去老家的村庄,到老父长眠之地祭祀。这是离县城约十公里的东古城镇,轿车不到半小时路程。冠县全境处于鲁西北黄泛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开阔平坦。在县城,我还没感觉到,出县城就一目了然,平坦的土地一望无边。</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与江南依山临水的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地头上时见的小土包可能就是先人长眠之处。下土时,地下可以掘很深广,仪式规模很大,最终留在地面上的只是一个小土包。人们对土地看得很重,有限的土地不可能占用太多,先人长眠在自家地下,亦能含笑九泉了。</p> <p class="ql-block"> 东古城镇有84个村落,老家这个村应是一个大村。有一大片房屋,平坦之地看不完整,建设状况一般吧。</p> <p class="ql-block"> 长兄家正在老住宅地上兴建新宅,长兄有忙不嬴的事。勤俭持家,勤奋兴家啊!</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命运避不开时代潮流的冲刷,普通人的人生离不开生活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在这次探家之旅,以及随后游历山东其他城市又一次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是大趋势,史册多有记载。山东也不例外。明清时期的“闯关东”,山东人首当其冲。近现代以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工远赴欧洲,山东人最多,不少成为法国等地第一代华侨。沿海城市开埠,又有不少人到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山东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初,挺进东北的11万部队,山东占7万;2万多名干部,山东占6千多名。整个解放战争,山东人参军、支前等在全国都是奋勇在前的。这近十年,冠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等驻地,为中国革命老区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山东人抛家离乡融入革命洪流,是时代使然。</p><p class="ql-block"> 在长兄处,知道一点我从未见过的爷爷简历,他很早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工作,抗战胜利北上东北,建国后调北京部委工作,终老京华,没有叶落归根。父亲则是抗战后期参加工作,后加入南下工作队到湖南工作一辈子。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迁徙群体。</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改天换代,谱写的是崭新的历史篇章,各种抛家别乡的壮举很多。如新疆十万将士戍边,北大荒屯垦,工业会战,三线建设,水利工程移民等等,不断地刷新固有的家乡观念。有一首歌,唱出了今天中国人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老父百岁祭,我早想写点纪念性的文字,可写些什么呢?他质朴、老实,对党忠诚,一心扑在工作上,廉洁清正,不争名夺利……这不是他们那辈人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标配”吗?我想到他在家里的沉默寡言,我们父子之间的少交流,难道仅仅因为那些年他一心在工作上,而我们子妹几个都不是在外“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人,不需家庭管教?父亲20多岁离家,到湖南近70年,两方面的亲情割舍不下。时代潮流裹挟,又夹杂他自己的情感,这些似乎又不好与我们晚辈说。他的沉默,我读懂了吗?他静静地远逝,一步一步寂寞的背影。这次,我下决心寻根之旅,我有新的感悟,我将努力去懂他。我要告诉父亲,你一直都是我们的奇迹。岁月无痕,春来秋去,你的爱无声。你悄悄地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你挥一挥手,未带走一丝云彩。</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为父亲百岁祭。诗曰: </p><p class="ql-block"> 乘兴驱车向古村,</p><p class="ql-block"> 迎眸秋韵又时新。</p><p class="ql-block"> 平原望远思无尽,</p><p class="ql-block"> 田垄齐整苗绿茵。</p><p class="ql-block"> 坟垒一掬宁故土,</p><p class="ql-block"> 身分万里恋离魂。</p><p class="ql-block"> 小家应傍国家盛,</p><p class="ql-block"> 地久天长泪有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