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雕塑艺术展

琴韵悠扬

<p class="ql-block">  闲来无事,在大同市博物馆转了一圈,北魏、辽金的展品都很熟悉,没想到这里的临时展览—万物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自由生活的非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雕刻艺术。</p><p class="ql-block"> 神秘的非洲雕塑,是充满想象力和张力的艺术杰作,也是毕加索、马蒂斯等美术大师的灵感源泉。从家庭饮食起居,到部落典礼祭祀,再到神灵象征、精神崇拜,非洲雕塑融合着自然、折射着生活、诉说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在雕刻过程中,匠人无形的思考、梦想和信仰,藉由双手传递到作品中,塑像被赋予灵魂,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  面具雕塑在非洲源远流长,在南非的史前岩画中,就发现有佩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面具在造型上,大致分为一般面具、面具顶饰、盔形面具、肩荷式面具、装饰性面具,多以人面、动物或人面与动物相结合造型,具有粗犷、稚拙、淳朴、简约的风格共性。</p> <p class="ql-block">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喀麦隆的巴米累克族面具雕塑:</p> <p class="ql-block">  喀麦隆巴米累克地区的西非居民,约有90个民族,20世纪末人口约212万。婚姻为一夫多妻制,行重聘礼。定居务农,主要农作物有玉蜀黍、芋头、花生。祭祖是他们的主要信仰形式。巴米累克族的雕刻以怪诞离奇著称,颈部和胳膊上带有环套项饰,表情多古拙怪诞。</p><p class="ql-block"> 以下几组木雕面具就是他们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壁挂式面具: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鼓颊瞪眼盔式面具: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大中型祖先纪念雕像: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大中型祖先纪念雕像: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象牙形饰人物镂雕鼓: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雕人饰大烟斗: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鳄鱼形储物盒:喀麥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镂雕圆几凳: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 </p> <p class="ql-block">  旅行便携储物具: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 </p> <p class="ql-block">  储物器具: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酋长权杖:喀麦隆 巴米累克族</p> <p class="ql-block">  圆雕人物立像:喀麦隆 邦瓜族</p> <p class="ql-block">  圆雕人物立像:喀麦隆 邦瓜族</p> <p class="ql-block">  武士大立像:喀麦隆 邦瓜族</p> <p class="ql-block">  武士大立像:喀麦隆 邦瓜族</p> <p class="ql-block">  武士大立像:喀麦隆 邦瓜族</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小人偶雕像:喀麦隆</p> <p class="ql-block">  俾格米人: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Negrillo),是非洲中部热带森林地区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刚果、加蓬、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安哥拉。俾格米人在世界上濒临灭绝,8岁时即发育成熟,可以结婚,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被称为非洲的“袖珍民族”。他们崇尚森林,男子狩猎,女子采集,没有私有观念,财产归集体所有,血统按父系计算,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p> <p class="ql-block">  俾格米人小立像:喀麦隆 </p> <p class="ql-block">  药神:喀麦隆 巴孔高族。针灸医疗在几百年前经华人劳工传入非洲,这种塑像是表示针灸神力的巫医道具。</p> <p class="ql-block">  弧形坐凳:喀麦隆 杜阿拉族 </p> <p class="ql-block">  几何形纹人物图饰盾:布基纳法索 布伯族。</p> <p class="ql-block">  刻阴线面具:刚果 桑加族。桑加是刚果境内势力、人口都较大的,其面具纹饰构成图案较为统一,即乌羽状阴线对称排列,有些面具上饰有白喉犀鸟木雕造型,表明其等级较低。</p> <p class="ql-block">  圆雕人形、猎豹镂雕储物筐:刚果 巴特克族</p> <p class="ql-block">  丧仪面具:加蓬 普努族。面具的脸部涂有白色颜料,白色意味着治愈、平静和死者的世界,主要用于仪式和葬礼。现在,这类面具仅以娱乐为目的,用于节日庆典。</p> <p class="ql-block">  圣祖紀念雕像:加蓬 巴科塔族</p><p class="ql-block"> 巴科塔族位于加蓬共和国,其雕塑风格较为程式化,用几何形体表现身躯、双臂和双腿,用钉子表示眼睛,鼻子只是一个三角形,嘴有时不表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圆木雕猴母子饰大储物罐:加蓬 芳族</p> <p class="ql-block">  纹面饰面具:尼日利亚 约鲁巴族 </p><p class="ql-block"> 约鲁巴人大都定居在尼日利亚西南部广大地区。他们创作的木雕多采用象征表现手法,雕像色彩鲜艳,串珠装饰丰富,人和动物形象相配合是这种艺术的主要特点。</p> <p class="ql-block">  巫术面具:尼日利亚 伊博族 </p><p class="ql-block"> 伊博族是西非尼日利亚民族之一,为国内第三大族,使用伊博语。原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后多改信基督教。婚姻行一夫多妻制,每家均用土墙或篱笆围成院子。院内周围建有多间草房,每间草房住着一位妻子及其子女。</p> <p class="ql-block">  人形立木鼓:尼日利亞 伊博族</p> <p class="ql-block">  芳族主要分布在赤道几内亚和加蓬共和国的奥果韦河以北地区,讲芳语。多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土地神和水神。部族内实行酋长制。芳族人以他们的遗骨匣顶饰雕像闻名。按照芳族人的传统,这些雕像原本是固定在装着显赫祖先头骨和遗骨的圆筒形树皮盒子顶上的,当地人相信这些雕像能够守护祖先的遗骨,使其免受邪灵的侵害。</p><p class="ql-block"> 素色手持瓢形面具:几内亚 芳族</p> <p class="ql-block">  素色手持瓢形面具:几内亚 芳族</p> <p class="ql-block">  便携木珠游戏盒:不详 </p> <p class="ql-block">  大鸟楮衲盒:不详 </p> <p class="ql-block">  镂雕木珠游戏赌台:不详</p> <p class="ql-block">  鼓</p> <p class="ql-block">  从中了解到,非洲木雕风格和形式极多,法国学者拉迪斯拉•塞季认为应该有二百多种不同风格。在整个木雕分布区域,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木雕风格可分为热带大草原和热带雨林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 热带大草原,由于缺乏木料,同时人们生活在空旷的环境中,木雕品多简洁,很少细节刻画,多呈几何形体,包含抽象成分。由于所能找到的木料不够粗大,所以这一地区所雕人像一般瘦长,四肢从不伸展开,而是与躯干成为一体。这一地区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雕刻品风格或多或少受到伊斯兰艺术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与大草原相比,热带雨林地区木料繁多,雕刻品种类和样式更为丰富,更富强烈的表现力。热带雨林的恶劣生活环境迫使这里的部族与各种不明的自然现象斗争,他们需要更多地求助于祖先和神灵,需要更多的崇拜物,因此木雕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神秘意味。</p> <p class="ql-block">  这些面具主要用于祈雨仪式、播种仪式、开镰收割仪式、成年仪式、军队出征和凯旋仪式、巫医仪式和埋葬仪式等。面具在仪式中不是单独使用的,往往会与头发、棉麻纤维制品、稻草等结合在一块,并穿戴特殊的服装,共同来组成佩戴者的整体面貌。佩戴者伴随着鼓声、号角声不断地运动,使得面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更能传达被表现者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展览,领略到非洲人的起居住宅处,随处可见雕塑的艺术,大到门板、窗板等建筑构件,小到权杖、木枕、储物器具、乐器、椅凳、烟斗、游戏赌台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精雕细琢。这些用品雕塑是实用功能与民间技艺结合的产物,遍布非洲部族生活诸方面,展示了非洲人民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趣味十足的审美情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