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巷——穿越70.80.90年代

德哥视野

<p class="ql-block">冬至来临,天空被阴沉的云朵笼罩着。我慕名来到益阳市赫山区洪家巷,这里便是新近出现的“拾光小巷——穿越79.80.90年代”小巷。它位于桃花仑路和青年路之间,交通十分便利,多路公交车都能到达附近。有关单位通过壁画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益阳县的一些主要事物和事件,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个充满回忆的过去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巷子,就看到一幅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墙画,墙上印着红色的艺术字体:“你好赫山”。那橙色花藤装饰像是给这面墙添上了一抹温馨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春之梦舞厅的壁画映入眼帘。迪斯科场景中的人们穿着复古服装,在黑白格子地板上尽情地跳舞,似乎能听到那动感的音乐声从画面里传来,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欢乐旋律。</p> <p class="ql-block">一个复古风格的街头场景出现在眼前。左侧是有着绿色窗户的老式建筑,“录像厅”的红色标牌挂在墙上,旁边还有一幅电影海报;右侧卖西瓜的小摊贩前,两个小孩正开心地吃着大西瓜,那甜蜜的笑容仿佛带着一丝凉爽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青年旅社门口的情景也出现在墙上,招牌上写着“青年旅社”。想象着当年那些年轻的面孔背着行囊走进旅社,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小卖部门口站着一个小孩,他好奇地向里看去。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对小卖部里的各种零食充满渴望的心情,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童年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城市生活的墙绘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画面上方显示着交通规则提示,下方则是几个市民坐在路边休息的画面,其中一位女士拿着手机自拍留念。这画面既体现了当时的秩序感,又充满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绘制的一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左边年轻人专心致志地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右边两位老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好奇,并伸出手去触摸报栏框内的文字信息。这一幕仿佛定格了不同年龄层人之间的交流瞬间。</p> <p class="ql-block">一条老街,一段故事;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这幅壁画细腻地刻画了城市街头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感。“一条老街,一段故事”,“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的主题思想以艺术化的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及现代风貌,传递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态度。</p> <p class="ql-block">“你好旧时光——所有的旧物珍惜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附在它上面那回忆的灵魂。”这面墙上挂着一幅复古缝纫机图案的艺术作品,旁边配有的话语发人深省。它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记忆才是最珍贵的。整个墙面的设计既具有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内涵,让人不禁驻足欣赏并沉思其中。</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老街场景展现在眼前,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砖瓦结构,一棵大树矗立在一旁,树下停靠着一辆自行车。男人向小男孩售卖冰棍并与另一个小男孩交谈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仿佛能闻到那丝丝凉意的冰棍香甜味道。</p> <p class="ql-block">路边墙上一幅两老头走象棋的画面,旁边还有老人坐在椅子上看报纸。这样的场景多么熟悉啊,它承载着无数个悠闲的午后时光,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烂泥湖位于洞庭湖畔,处在湘、资两水之间,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涉及益阳赫山、岳阳湘阴、长沙望城与宁乡等地。未治理前,汛期一到,该地便成汪洋,数十万群众深受水患之苦。1974年在省、地的大力支持下,益阳县委举全县之力实施烂泥湖治理工程。1974年至1976年全县40多万干部群众自备钱粮,不避寒暑,锄挖箕挑,餐风宿露,完成劳动工日4348万个、土石方4188万立方米、建筑物339 处,人工开挖新河37公里,从此水旱无忧、土肥粮足。该工程在益阳水利建设史上空前,是泽被后世的伟大壮举!</p> <p class="ql-block">百名艺术家创文公益行项目让这条小巷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洪家巷拾光小巷文化墙的建设过程中,众多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才华和爱心为这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色彩。指导单位赫山区创文办、建设单位赫山区住建局 赫山區城管局、实施单位赫山区文联以及设计单位叁野设计共同努力,使得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更加迷人。</p> 图片和视频来源于作者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