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原旧事:(二)“三秋”工作组骑行队</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晚秋,鲁北惠民地区平原秋收正在收官,青纱帐已撤去,只有棉花柴在风中招摇。一支自行车骑行队正穿行在田间阡陌,引来劳作人的目光。不必细看,瞥一眼就知道:这是公家人,或者说上面的人。那些自行车太具标志性,在骑车人里绝无仅有,一看见它,人们便明白。</p><p class="ql-block"> 其实,自行车很普通。青岛产金鹿牌踹闸二八大杠,比飞鸽、永久更结实。特殊的是,这车宽大的后货架被卸掉了,车座后面光秃秃 ,只露着后轮车瓦,瓦上有白色油漆印的字。如果车在惠民县 ,则印着:惠招某某某号;如果在阳信县,则印着:阳招某某某号。细心人可能已明了,这是县委招待所出租的自行车。那时出差到县里,住县委招待所,骑这种秃屁股车 ,大多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就在这个骑行队伍里,我们顶着一个大大的名头:省委“三秋”工作组。秋收、秋种、秋管谓之“三秋”,可见不一般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 一行五人,组长张立功,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一脸佛像,忒有亲和力。到了某县某局某公社,都是他提问题,与对方探讨;副组长赵守信,大多不说话,关键时才开一口。他们都来自团省委机关。余下的年轻人刘京章、李长文和我,则是当年毕业、刚刚过期的学生,他们俩在省团校,我在青年杂志社。别看在地方领导面前一脸严肃、专心记录,私下里也很淘气。他们俩脸上的共同特点,应该叫“不动声色地眉飞色舞”。在团校教书,真是好材料!</p><p class="ql-block"> 说是“三秋”,实则管不了那么多。工作组最主要任务是调查秋季粮油产量,调查征购计划完成情况,即所谓催征催购。</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不懂:何为征购?后来明白:征指征公粮,即交农业税。购指按计划任务收购余粮。农村按计划征购,城镇按计划发粮票配给,这构成了那个年代粮食统购统销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工作组先到惠民地委行署驻地北镇,确定了我们的任务:用一个月时间,跑惠民、阳信、沾化、无棣四个县。前两个属内陆,后两个是沿海。</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拥抱这茫茫的大平原,第一次亲近这巨大的惠民地区。它巨大到后来不得不取消称谓,一分为二,设立为滨州市、东营市。</p><p class="ql-block"> 汽车,自行车,还有毛驴车,车轮滚滚。路是笔直的,少有弯曲,更没有高低。大地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提供给这些轮子碾压,它平坦得像在不断向下倾斜。高大的行道树下,驴拉地排车或重载或空载,相互跟随,几十辆排成长串,踏踏踏地前行。村庄房屋是土筑的,屋顶呈低平隆起,村树和炊烟描摹着乡间的生气。</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骑那种秃屁股自行车下乡,五人交替领先,秋风为伴,一二十里、三四十里,转瞬甩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我们访谈最多的人是公社党委书记。通常是在公社一间略显空旷的大房间,党委书记坐在一张三抽桌的后面,他身后远处墙角放着他的床,对于我们到来,书记都是真诚对待。我们组长问:“全年征购任务能完成吗?”他必点着头回答:“能完成。”若问起征购进度,他会如数家珍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有时,组长会拐个弯问一些问题,比方“今年春天有吃返销粮的吗?”有的书记脸上会露出赧容,说“有”;组长又问:“明年春天会不会还有吃返销粮的?”书记就不敢回答说“不会有了”。</p><p class="ql-block"> 返销粮是当地粮食征购的老问题。特别是一些盐碱地多的大队或生产队,秋天完成了征购任务,第二年春天,就有群众口粮不够吃,只好由粮站再向这部分人返销救济。实际上,征购任务秋天看是完成了,转过年再看,并没完成。</p><p class="ql-block"> 还有时,组长会与书记讨论当地集市出现卖玉米、花生等现象。书记也会不好意思。因为在征购任务还没有完成时,粮油不能上市。书记只好说:这都是家里急等用钱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我们厚德的大地,坚毅而伟大的农民,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熬过了多少紧巴日子,才一点一点凑起了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你一穷二白到只有农业,首先要养活你自己,战争年代还要养活对敌作战;和平建设时期,则要积累攒钱发展工业。</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这里先后为我党清河、渤海根据地;抗战刚胜利,渤海军区又整建制派出第七师贡献于东北解放战场。如今,我们工业冠绝全球,不要忘记:它最初就是从那黑瘦干瘪的农村母亲肚子里,呱呱坠地。</p><p class="ql-block"> 工作组的生活紧张而有序。早晨,开水房打水,洗脸刷牙,食堂吃饭,接着便跨上秃屁股自行车鱼贯而出;晚上,回来洗手吃饭,饭后整理笔记,撰写简报。程式化的生活,使每人心里都在萌动着一种想打破它的冲动。没想到无棣荒草甸子上的集市,使我们灰色板结的生活开出了鲜花。</p><p class="ql-block"> 我们逢集市必去,调查粮油政策落实情况。无棣县一近海公社有大片荒草甸子,集市设这里,荒草接天,宽敞,浩大。集上有农民售卖卤制野兔、卤制鸡杂,放在大铝盆里,香味扑鼻,凡购买便包上一张荷叶递到你手上。我们受诱不过,买上了一包鸡杂,为午饭添一道美味。谁成想,这一吃就腥了嘴,回到县城也欲罢不能,终于又找到一家卖卤鸡杂的店家。美味有了,又想怎么让他更好吃。凡事一琢磨就有办法。我们买一把文具小刀,把那些卤制好的鸡胗、鸡肝、鸡心切成小片,放在小饭盆里。再用脸盆盛大半盆开水,把小饭盆放入其中漂浮加热。再后来,加上葱姜酱油醋,加热时再扣上一脸盆保温。真是美味至极!</p><p class="ql-block"> 每到饭时,我们匆匆去招待所食堂打饭,打回那些永远不变的馒头加熬白菜,再匆匆回到房间聚餐鸡杂。我们是全招待所最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 但是,无棣县是我们调查计划的最后一个。没过几天,骑行队的工作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别了,这迟到的绽放着鲜花的工作组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4年12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