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芝加哥工作的孩子说要去伦敦度假,问我们老两口能否来芝城住几天为他们看猫,我和老伴在哪都是闲着,那就遂了他们的愿去芝加哥住几天,既帮了孩子们我们又可以趁机游览一下芝加哥。美国东西海岸的城市我们几乎都已去过,中部的很多城市我们去的较少,芝加哥是其一。芝加哥在1985年与中国上海结为姐妹友好城市。<div> 芝加哥属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按城市规模讲它是排在纽约,洛杉矶后面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市区面积五千多平方公里,比中国上海的市区面积要稍为小些,但人口仅仅是上海的十分之一,两百多万。从建城历史来看,芝加哥建城的历史比上海年轻多了,它始于十八世纪初,而“上海镇”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已是在北宋年间了。<br><div><br></div><div><br> <br></div></div> 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内景 <br> 芝加哥在美国甚至在世界上有几个方面很知名。芝加哥是世界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地,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日,最终取得胜利,五一国际劳动节即起源于此。芝加哥是世界上创建最早的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的所在地,芝加哥目前也是世界最主要的金融和期货交易中心。芝加哥大学属世界级知名学府,该校有101名诺贝尔获奖教授和学者,其中包括中国人十分熟悉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以及欧巴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该校经济系是世界高校顶尖经济系之一,拥有十三位教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是全美的经济重镇,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十二个总部设在芝加哥,其中包括波音航空,通用汽车以及快餐巨无霸麦当劳。芝加哥被冠名为世界“摩天大楼故乡”,1885年,世界上第一栋钢结构摩天大楼在芝加哥拔地而起,随后世界上许多城市也纷纷效仿,丰硕独特的建筑成就培养出一大批卓越的建筑学家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芝加哥建筑学派”,在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芝加哥是世界流行音乐的重镇,它是爵士乐、蓝调、嘻哈等流行音乐成长的摇篮。 夜色降临,霓虹初亮,芝城年轻人排着长队等听嘻哈乐队的表演 芝加哥地势平坦,大片市区被密歇根湖环抱。密歇根湖属于世界五大淡水湖之一,该湖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它是唯一一个属于美国境内的内湖。无论从气候还是城市环境来说,密歇根湖给芝加哥带来诸多的福利,辽阔深藏的湖水资源像一个巨大的空调,使得芝加哥在冬天不会那么寒冷至极,根据有关资料,芝加哥冬天最冷不过摄氏零下10度左右,夏天不会酷热难熬,最热不过摄氏30度。另外,当一个城市只要有了湖,有了水,有了江河,它就喷薄出飘仙的灵气,密歇根湖为芝加哥带来美幻和瑰丽,万桩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它们被碧波荡漾的湖水拥簇与映照,交相呼应,彼此依托,亦谐亦庄,亦动亦静,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城市美景。 像芝加哥这样一个被水环绕几乎是一个被湖水浸泡的城市,谁也不会想到它却有过一次被大火吞噬的悲惨历史,这就是世界知名的一场火灾竟然将一个城市烧成灰烬的“芝加哥大火”。这场大火发生于1871年10月8日。火灾的启端仅仅是因为一个老妇人在夜晚提着油灯去看望她的奶牛,而奶牛踩翻了油灯造成牛棚失火,就这一把火,从牛棚到居屋,从居屋到另一个院落,从一个院落到一条街道,从一个街道到一个街区,从一个街区到整个芝加哥市区,一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把市区十多平方公里住宅区,商业区统统烧毁,数千芝加哥市民葬身火海或失踪、近十万市民无家可归,财产损失高达10亿多美元。<br> 在灾难的回顾中,人们最终总结出了这场大火燃烧不息的原因,几件不幸的事都凑在了一起,想想让人扼腕唏嘘。1,芝加哥多数房屋都用木材建造,且当地人用干柴煮饭,再加之临近隆冬人们都会收集柴草准备过冬,当时天气异常干燥接连数十天滴雨未下,这一切为酿造一场大火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只待一个火星点燃而已。2,芝加哥为防止火灾在城里的重要部位设置了新型报警器,但由于报警器安装后没有测试,存在严重故障,火灾发生时报警器失灵,消防部门反应迟钝,而在大火燃烧时,一名消防官员错误地判断了火场的中心位置,他将所有消防队员调往了火场中心相反地区,等到消防员们看清整个火场时,芝加哥已陷入一片火海。3,城市大火席卷全城也烧毁了芝加哥水厂,全城的供水系统中断,扑灭大火唯一的水源被中断,消防队员被迫放弃救火。4,正当大火燃烧时,芝加哥地区竟然发生了龙卷风,龙卷风将燃烧的各种碎片吸入空中,然后再把它们洒下市区的各个地区,使大火遍地开花,而且在龙卷风发生的同时,老天还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这就如同一把巨扇猛扇,让大火越烧越旺。这几件同时发生的事真应了中国的两句成语,“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火灾发生后,当地曾有人说这是老天要毁灭芝城,让这四个灾星同时作怪,如果其中一项不发生,火灾都不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失。 火灾前的芝加哥城 大火虽然烧光了地面上的所有建筑,但没有烧掉芝加哥人重建家园的意志与决心,大火熄灭的当天《芝加哥论坛报》就出版第一期报纸,鼓励市民重建家园,当天中午芝加哥农贸市场便在废墟上开业接待顾客了。数年后,芝加哥的高楼大厦一桩桩竖起,一场大火烧没了旧城,但又召唤出一座崭新的屹立在密歇根湖畔的芝城。为了让人们记住惨痛的教训,芝加哥市政当局决定,每年10月举行芝加哥大火纪念日,让人们永远铭记历史教训,让灾难不再重生。<br> 在芝城游玩的几天,乘坐的都是它的轨道交通,作为我们这些从中国大陆来的客人,很自然地会将这里城市的轨道交通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作比较,我饶有兴致观察并享用芝城的轨道交通。当地人称轨道交通为“Metra”,从使用和建成历史看,芝城的轨道交通要比中国早得多,他们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开始建立城中的轨道交通,1856年夏季芝城首条城际蒸汽机车快线通车,这种交通方式最盛行的时候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那时起蒸汽机车开始换成电器机车,所以从轨道交通的外观看,中国的地铁无论是车站,车厢装潢还是机车,轨道设施都比芝城现代多了,芝城的轨道交通陈旧,直白,车站内外上下几乎没有什么装潢,很像中国县城里普通火车站。芝城的轨道交通共有十一条线路,贯穿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行程路线时而在地面,时而在地下,还是由于设计和规划原因,轨道交通车站多数为平面的,旅客要换线和导车大多数都要出站步行一段距离才能换乘,而中国的地铁站几乎全是立体交叉的,不出站,往上或往下就可以换线和导车。轨道交通的购票方法很便利,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不同时长的通勤票,它们分五挡:一次性,一日票,三日票,七日票,月票,票价分别为:$2.5 $10 $20 $28 $100 。芝城轨道交通24小时开通,白天每七分钟一班,晚间每十分钟一班,它的发车频率比中国的要低,毕竟它的城市人口要比中国少得多。在芝城的轨道交通旅行,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安检。在车站等车时,发现了一个很温馨的装置,那就是专为旅客提供的取暖棚,这种取暖棚顶层安装了电热片,烧的红红彤彤的,严冬天气旅客站在棚下十分温暖,那天晚上我们去飞机场等车,温度零下,幸亏有这个棚,否则我们会冻得够呛。 世界上无论欧洲,澳洲还是美洲,只要是稍大些的城市都有“中国城”,芝加哥也是一样,中国人在外旅游都喜欢逛“中国城”,因为不但那里有乡情的依恋,回味,还有可口的家乡菜,满足自己的中国胃。逛了无数的“中国城”,给我留下较好印象的“中国城”,只有伦敦和墨尔本,好的原因是它们和外边的环境有一种无缝连接,即环境,房屋,街道,商场除了中国字的商标,门牌外,其他与外界基本相似没有落差,但像洛杉矶,旧金山,巴黎等城市的“中国城”,与外边像是两个世界,一走进中国城房屋低矮,老旧,门面土气,卫生较差,与外面的城区不协调,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以为中国就是这个落后样。芝加哥的“中国城”也有这样的感觉,我想这可能是投入不够的原因吧,华裔自己不投入,外国人谁也不会把钱放在中国城的建设上。 芝加哥旅游主要打卡点有威利斯大厦原名为西尔斯大厦,它于1974年建成,总高度:442.3米,地上108层,地下3层,共有110层,建筑面积为41.6公顷平方米。威利斯大厦 顶层设有玻璃观景台,可供游人360度俯瞰芝城全貌。 芝加哥河畔,可沿河畔漫步散步,欣赏古老的铁索桥和两岸的摩天大楼及河上的游船。 密歇根大道 是芝加哥最著名的购物街,大街高楼林立,沿街高端商店,商品,商标林澜满目,沿街的很多历史建筑风格各异,争相斗艳。大道上有一座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是全球最大的星巴克门店,面积达35,000平方英尺,分布在五层楼上。 海军码头于1916年建成,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军用领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训练海军及集会的广场,随后的几十年间,此码头处于沉寂状态。1989年芝加哥政府投资15亿美元重新修建码头,1994年重新对游人开放。海军码头有摩天轮,可以从高处俯瞰密歇根湖和城市美景。码头上有许多餐厅和小吃摊位,可以尝试当地特色的深盘比萨、热狗等美食。由于正值冬季游人冷清,我们沿湖边漫步,湖水碧蓝清莹,眺望湖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芝城城际美景赫然眼前。 云门是一座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巨大雕塑,该雕塑的主体造型类似于一个椭圆型的水银体,它由英国艺术家 Anish Kapoor 制作,体重110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长20米,高10米,重约110吨。 设计者的原意是想把这个大家伙做出雨滴落地时的样子,但成型后大家觉得很像一颗大豆子,由此市民们给它取了个昵称叫做“豆子(The Bean)。由于“豆子”采用抛光不锈钢制成,因此无须任何的花纹修饰即可将周围的景色映入其中,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豆子”都是不同的。 在“大豆”的下方,有一个露天滑冰场 请续看《马走五洲记》(53)芝加哥风光摄影集锦 2024年冬 洛城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