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头雁

<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冬至是在12月21日,具体时间为17点20分20秒,星期六,农历十一月二十一。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到来。在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标志着新的循环开始,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大吉之日。</p><p class="ql-block">冬至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冬至的风俗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冬至有祭祖和宴饮的习俗,象征着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家庭的团聚。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不仅是饮食习惯,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此外,冬至还有喝汤圆酒、吃年糕等习俗,象征着团圆和谐。</p><p class="ql-block">冬至的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冬至在古代被视为“冬至大如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点,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因此,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古代,朝廷会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北方地区通常有吃饺子、宰羊等习俗,而南方地区则多吃汤圆、米团等,部分地区还有冬至扫墓的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自然季节变化的适应。</p><p class="ql-block">‌冬至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冬至不仅是自然界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民间的重要节日。古人将冬至视为“大吉之日”,标志着新的一个节气年的开始。冬至之后,天气逐渐变冷,民间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冬至后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九”,共九个九天,即“九九八十一天”。人们通过数九来记录冬季的流逝,期待春天的到来。在数九期间,还有“九九消寒图”等趣味活动,为冬季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p> <p class="ql-block">  “冬至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这个现象发生在冬至前后,当太阳光以特定的角度照射到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时,阳光会穿过桥的孔洞,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景象非常壮观。</p><p class="ql-block"> 这个现象通常只会持续几分钟,因此能够亲眼目睹这一景象的人非常幸运。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太阳的位置、桥的方位以及孔洞的排列有关。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的光线较为低沉,这为形成金光穿洞的景象提供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每当下午摄影爱好都会到这里拿着长枪短炮记录下这一时刻。</p> <p class="ql-block">  北京,冬至日即将到来,故宫乾清宫殿正大光明匾及五条金龙被金光照亮,众多市民在乾清宫拍摄"正大光明"匾。每年冬至前后的正午12时,阳光照射到乾清宫地面金砖后反射到正大光明匾上。阳光自左而右将正大光明匾和下方的五条金龙依次照亮,发出金色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