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党我军已经处在历史重要节点之上。再也没有树林能让大象韬光养晦,我们已经强大到无可隐藏,干脆强力外宣,当仁不让。2024年初,国家外宣政策大转变,我们在珠海航展以及国际舆论场不再隐忍,不再遮掩高调亮相艳惊四座,震撼世界。与此同时,国家外宣大力发扬长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也能比喻军人的钢铁长城精神。</p> <p class="ql-block">长城文化对军事科研的启示</p><p class="ql-block">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不仅是一道雄伟壮观的建筑奇观,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军事思想与智慧的厚重史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所积累的独特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军事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诸多深刻的启示意义。从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到健全完备的防御体系,从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到复杂艰辛的建造过程,都宛如璀璨星辰,为军事科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与阻碍,启迪着全新的思路与视角,指引着军事科研工作者去探索、去追寻,不断开辟符合现代战争需求的创新发展之路。</p><p class="ql-block">一、长城独特的战略作用启示军事科研要强化战略思维</p><p class="ql-block">在修筑长城的冷兵器时代,战略拓展意味着疆土和地域的扩充,意味着民族间的征伐和臣服。中华民族历史上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农耕民族总是经常遭到荻狨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长城的修筑,改变了古代战争的格局,起到了定国安邦的战略作用。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限制了他们的骑兵优势;而对于中原民族来说,长城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防御前沿,使百姓能够在长城的庇护下安居乐业,发展农业生产和经</p><p class="ql-block">济文化,正如古人讲“但使雄关分内外,遂教沧海动波涛”“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强军兴军、决胜千里,需要的正是出奇制胜、深谋远虑的战略格局。当前,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新的战争和作战理论层出不穷。军事科研要树立战略思维,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善于运用战争的矛盾法则,搞清敌人优势在哪里、软肋在哪里,我们强在哪里、弱在哪里,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我们的优势打,以能击不能,研提机动灵活的战略策略,构建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p><p class="ql-block">二、长城完备的防御体系启示军事科研要强化系统思维</p><p class="ql-block">“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长城的修筑在战略布局上具有深远的考量。其选址往往依据山川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占据战略要冲,形成多层次、大纵深的防御格局,有效地控制了边疆地区的战略通道。同时,长城并非单一的墙体建筑,而是一个集城墙、关隘、烽火台、城台、卫所等多种防御设施于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挥着抵御外敌入侵的功能。这种系统性的防御布局启示军事科研工作,在军事科研过程中应树立系统性思维。军事科研涉及众多领域和学科,如军事战略、军事技术、军</p><p class="ql-block">事装备、军事后勤、军事训练等,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可能影响整个军事体系的效能。因此,在军事科研中,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注重研究攻关的系统性,覆盖斗争、备战、建设、治理各领域,衔接战略战役战术各层级。例如,在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时,不仅要关注武器的性能指标,还要考虑其与现有作战体系的兼容性、后勤保障的可行性以及对战略战术的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军事科研成果能够有效整合到军事体系中,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p><p class="ql-block">三、长城久远的历史意义启示军事科研要强化前瞻思维</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始于秦王朝。之前只是缘于小国间割据的需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燕、赵、秦等北部诸国的“外长城”连接延续,形成横亘辽阔国土的军事防线,完成了中华民族首次领土大整合、战略大拓展。其后,在盛唐时期,伴随一系列的边疆战争,特别是对藩国割据势力的征讨,对形成我们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版图,作用至关重要。民族复兴、国祚延绵,需要的正是超越惯常思维、超越时代局限的大想象、大创造。军事科研同样需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当今世界,军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战争形态不断演变,军事科研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军事动态和科技</p><p class="ql-block">发展趋势,提前预判未来战争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规划。例如,随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高超音速武器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科研应着眼于这些领域的潜在军事应用,提前布局相关研究项目,抢占军事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同时,要注重战略规划的长期性和稳</p><p class="ql-block">定性,避免因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和深入研究,确保军事科研能够为国家的长期战略安全提供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四、长城精湛的修筑技术启示军事科研要强化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长城的修筑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军事工程技术,如城墙的砌筑、复杂地形奠基、防止沉降、砖石加工、材料连接、关隘的设计与建造等,这些工程技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体现了古人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和</p><p class="ql-block">创新精神。从汉以后,特别是明代,根据由冷兵器到热兵器的演进,长城修建的更加坚固,设施更加完备。军事科研同样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一刻也离不开创新。当前,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重大科学问题酝酿重大突破,以人工智能、生物交叉、网络信息、微纳米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速发展,展现出颠覆性应用前景。随着强军兴军实践深入推进,军事理论科研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回答</p><p class="ql-block">强军兴军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国防科技应坚持聚焦实战,加强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孵化孕育,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增长点,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p><p class="ql-block">五、长城复杂的建造过程启示军事科研要强化协作思维</p><p class="ql-block">修建万里长城,是关系到整体和全局生死存亡的大事,古代民众在修建长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了国家大义敢担责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长城复杂的建造过程中,有人力分工的协作、军队与劳工的协作、工具和材料供应协作,还有跨区域规划协作和技术协作。正是由于多方的密切协作,才建造出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在军事科研领域,许多难题也像修筑长城一样复杂艰巨,单一个体或单一领域的知识技能难以解决全部问题,顶层设计体系化、涉及专业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是当前军事科研的显著特征,越来越需要加强跨部门、跨专业的联合攻关。这就需要在军事科研过程中,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力量整合、资源统合、体系融合,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与世界先进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搭建好军事科研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吸纳和用好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p><p class="ql-block">长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科研领域具有极其丰富的启示内涵,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借鉴与思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下,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价值,将其智慧结晶融入到军事科研工作中,对于推动军事科研创新发展、提高国家军事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军事科研工作应充分汲取长城文化的精髓,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军事科研事业的新局面,为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坚实的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支撑。</p> <p class="ql-block">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副研究员肖德伟,专业技术大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社科教培中心特聘专家陈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学者,电影技术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