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立人 心促五育

点亮希望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宝塔区慧泽小学<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顾</b></h1><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基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开发心理潜能为宗旨的教育活动。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全方位促进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发展。</p>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心理促学生成长</b></p></h1> <h3>  本学年针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专项课程,从校园欺凌的一些现象引入,号召学生敬畏生命,争做阳光少年。</h3> <h3> 对已经和即将进入青春期的五至六年学生进行《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的专题辅导,让学生提早了解成长的规律,缓解孩子在成长中的焦虑,正确应对青春期出现的困惑和迷茫。</h3> <h3>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利用学生喜欢看影视剧的特点,推荐学生们观看《青春变形记》《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等反映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人际、梦想的动画心理剧。</h3> <h3>  针对不同主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团队合作大冒险”提升学生协作能力;“阳光心态训练营”帮助学生应对挫折。活动按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分组进行,通过游戏互动、调查问卷、情境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提升心理品质。</h3> <h3>  针对个性问题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主要包括学习焦虑、人际关系困扰、家庭矛盾等心理困惑。心理教师运用倾听、共情、提问、绘画、焦点解决、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技术,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r>用心理为教师赋能</b></h1> <h3>  通过“用心理学为教师赋能”的系列课程,将心理学的理念植根于教师心中,赋能教育教学,倡议做幸福而完整的教师,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守门人”。</h3> <h3>  《发展心理学》系列课程的讲解,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同时,提升对学生发展心理的了解,知道学生发展是有规律的,不能急于求成;也能明白一些学生不良行为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h3> <h3>  邀请宝塔区第三中学心理老师刘小艳为我们进行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学习内驱力》专项培训。</h3> <h3>  面对我校教师的特殊情况,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惑之年,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难免会有职业倦怠感。心理老师对了解到的教师的教育困惑和家庭相处难题,不定期对老师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减轻教育负担。</h3><br> <h3>  经过几年的工作,有些老师也不会有所顾虑,会主动约心理老师进行疏导和支招,问题涉及班级管理、夫妻相处、亲子教育、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个人成长等等方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实践</h3> <h3>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模式需要教师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智慧,既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也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模式对教师在心理学知识方面也有所要求,所以我们尝试着在小范围内对心理爱好的教师们提供了具体的培训和支持,让老师们能更好地掌握融合的方法和技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心理老师携手学科教师共同努力,让这颗融合的明珠在教育的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span></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r>依心理增家庭和谐</b></h1> <h3>  本年度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共19场次,有“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了解自己的人格、认知、情绪”“家校共育”“考试心理”等主题讲座,覆盖全校家长。</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倡议家庭开展亲子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有“亲子互夸”、“家庭情绪管理挑战赛”“真心话大冒险”“开展家庭会议”等活动。有些班级还进行了相关的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绕口令、亲子运动、亲子家务劳动、亲子共读和共议事等活动。</span></p> <h3>  通过讲座前后的调研显示,家长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知显著提升,主动学习心理和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人数与不断增加,家庭中也形成关注孩子情绪、鼓励积极表达的良好氛围。</h3> <p class="ql-block">  经家长反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家长与孩子间的理解、信任度增强,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家长更善于运用积极倾听、正面引导等技巧与孩子互动,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更为和谐。</p> <h1><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b>(四)</b></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b>借课题推动积极心理</b></span></p></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4年我校申请加入由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发起的“中国师生心理品质百城调查”二期公益项目,该项目运用机器学习、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预测青少年风险行为、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师生心理健康互动模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国家、社会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了政策建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课题组2021 年发起第一期,招募了全国各地共527 所中小学,积累中小学开展大规模教育试验的经验。2024年10 月发起二期公益项目,在全国招募 100 所中小学,开展为期两年的大型积极教育公益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该项目为参与学校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测评服务和整体测评报告;108 节学生积极心理教育双师课堂视频课,本课程以六大自我与社会因素(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为主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师生的乐观自信、毅力自律、关系交往、情绪管理、投入学习、抗挫折力等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师生的心理品质。</p> <p class="ql-block">  12月组织全校家长、老师收看该项目线上平台“百城积极心理学大课堂”系列讲座第一课,本次邀请的是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课程主题为“百城二期专家讲座——幸福教育的意义”。</p> <h3>  提升师生心理品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相信通过参与百城公益教育项目,我校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心理也能心向往之,我校全力与项目组精诚合作,为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 </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结合现状展望未来</b></h1> <h3>  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一文中形象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比作人的一只“手”,“德智体美劳”是其点石成金的五根“手指”,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手掌”,连接着五育中的每一个要素。文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重拳齐发,双向建构,这是新时代铸造大格局教育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实施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h3> <p class="ql-block">  以心育促五育,以润心为立人,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冯友兰在《新原人》自序中写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p><p class="ql-block">  为我校全体师生和家庭的心理品质的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铺设一条新教育之路,即不能至,心向住之,吾校之人愿学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