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产区,瓷区群众的思想方式比较单一,不是很注重子女的教育,而是关注于经济利益的创造。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一直坚持尝试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帮助更多的孩子参加高效的学习活动,自立自主自强成长起来。下面结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span></p>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嘉嘉是班级里个子最矮小的男生,有个念初中的姐姐,父母亲在街道上开了个小店维持生活。他思维灵活,学习上追求速度,未免经常出现囫囵吞枣、疏忽大意的情况,不喜欢运动,性格比较软弱,课堂上要求他写字必须工整、作业要细心,如果不小心大声了,他都会在座位上一直小声哭个不停。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把老师的教学用书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然后告诉老师,给出提示让老师找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这是个成长在溺爱型家庭中的孩子,我们向家长分析了过度保护过度宠爱的不利后果,建议家长从孩子期待得到更多关注入手,做到:1,及时发现孩子做过的事情,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孩子要具体化;2,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鼓励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劳作中收获快乐;3,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寻求家人的帮助;4,与孩子一起学习管理个人的情绪,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出现时有没有负面的影响,提高自我控制力,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2)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五年级女生婷婷,性格温柔,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在外务工,是祖父母自小抚养长大的。在学习上,她的自觉性不足,经常需要老师提醒,有时成绩达到80分以上,就开心得叽叽喳喳雀跃不已。她总问:“老师你几时来家访?你来我家一定要表扬我啊,一定要在爷爷奶奶面前说我好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这是一个典型的隔代抚养家庭,在入户访谈过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爷爷奶奶对婷婷的宠溺和婷婷对祖父母的依赖,基于此,我们给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疼爱孩子不等同于让孩子做“甩手掌柜”,孩子的衣食住行具体事务要让孩子动手参与,逐步要引导孩子参加家庭日常生活事项的劳作;2,多鼓励孩子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失败或者挫折,引导她正确认识到做事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都是能够成功的,要有勇气接受个人能力的不足,并尝试从不同的方向去完成;3,多一些耐心和孩子聊天,聊一些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和家长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陪伴她慢慢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p>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兴兴戴着方框眼镜,一双小眼睛闪着精明的亮光,在班级里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研究数学题目时,一有思路了就打断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我知道怎么做了……”然后自顾自埋头做题,有时中途卡壳又红着脸请教。他常常跟老师说:“我六年级了就要去考**中学(县重点中学),我一定能够考上,我妈妈也说我能够考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他的爸爸在外地,妈妈在家带他兄妹二人,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比较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一有测试就着急了解孩子考了多少分。我们在交流中,同家长一起探讨,考虑教育问题要着眼孩子的全面发展出发,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做到:1,学习上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做好积累,读书没有取得优秀成绩的捷径;2,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的基本保障;3,多表扬孩子努力的态度、向上的追求,不要过于关注分数,而是要从分数中查缺补漏提高自己;4,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中总会有挫折出现,提升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span></p> 关于农村瓷区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思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1,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忽视、轻视、漠视家庭教育的现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开展及时、长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们在家庭中汲取力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存生活技能,将来为国家作出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2,在家庭访谈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多地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好坏,唯分数论,不太重视对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培养,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根本还没有脱离“学业中心主义”。我们努力在交流中强调孩子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只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一部分,我们要更关心孩子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的养成,通过努力也已经让好多家长理解接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3,在控制型、宠爱型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存在大量的“享受”这种教育状态的情况,他们可以不必考虑日常的生活事项,家长们已经提前安排好各种物质条件,而且要求他们只管专心读书就好,这也是“高分低能”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每一位教育人,都应该指导家长抛弃这种培养“巨婴”的教育方式,立德树人,以身作则,引导、培育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左传·隐公三年》中《石碏谏宠州吁》说道:“爱子,教之以义方”才能够“弗纳于邪。”又有《资治通鉴·晋纪十八》写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农村虽然存在落后的因素、瓷区毕竟崇德尚学,只要更多的家长行动起来,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廖汉森老师,1996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担任大埔县桃源镇中心小学副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致谢一切的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致敬所有的用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