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因该楼墙体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筑,故俗称“红楼”。红楼是北京大学的旧址,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落成。1961年3月4日,北京大学红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9日中午,我走进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目睹了这里的一些文化遗存并用手机拍下了部分场景。</p> <p class="ql-block">北大红楼正门</p> <p class="ql-block">校长室,位于红楼二层右手朝南第一间房。校长办公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二层东靠北的第一个房间,门外挂着“校长办公室”的牌子,用途是校长秘书室,而秘书主要是办理校长函件往来事务;室内有老式办公桌上,摆放着绿色玻璃罩的台灯,门旁衣架上挂着一件深色大衣和一顶帽子</p> <p class="ql-block">文科学长室。1918年8月,北大红楼建成,10月,陈独秀即搬至这里办公。</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主任室。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任主任,1918年北大红楼建成后,至1922年12月,李大钊在此工作。</p> <p class="ql-block">“主任室设在(一楼)东南角上的两大间。从此,那两间房子就成了一时新思想运动的中心,大本营……谈到五四,谈到中国革命,是绝不可能忘掉那个地方的”(张申府回忆)</p> <p class="ql-block">登录室,张申府(周恩来、朱德入党介绍人)曾在此工作过。毛泽东在北大时曾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主要负责新到书刊的登录。</p> <p class="ql-block">第二阅览室,位于北京大学红楼一层,民国七年(1918年)毛泽东在第二阅览室工作,每天负责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名字,领取八块钱的薪金。</p> <p class="ql-block">第二阅览室恢复了陈列,报架上摆放着《国民公报》《惟一日报》《顺天时报》《华文日报》,还有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神州日报》等。</p> <p class="ql-block">五四游行筹备室。五四前夕,北大学生在此准备游行时需要的标语、旗帜等,罗家伦在此起草 北京全体学届通告。</p> <p class="ql-block">五四游行筹备室</p> <p class="ql-block">微缩景观《五四前夜》</p> <p class="ql-block"> 5月3日晚7时,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里,来自北京十余所中等以上学校,2000多名学生参与集会。北京大学救国会主席段锡朋组织,并邀请时任《京报》主笔和社长的邵飘萍进行演讲。</p><p class="ql-block"> 邵飘萍讲述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卖国贼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事实。在演讲中他振臂高呼道:“现在民族命运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救亡,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救亡图存,奋勇抗争!”</p><p class="ql-block"> 高君宇、许德珩、张国焘等相继登台慷慨陈词,现场热血沸腾中,北大预科一年级刘姓学生,拿出菜刀欲当场自刎,<b>北大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b>将集会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五·四”记忆</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双簧戏》主角刘半农(右)与钱玄同</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50年为北大题写的校徽。</p> <p class="ql-block">何梦雄狱中题壁诗</p><p class="ql-block">在诗中何孟雄自比为胸怀大业的宋江和图强不息的楚囚钟仪,表明了自己虽然身处险境,依然胸怀大志,励志图强。</p><p class="ql-block">诗中“阿穆尔”指的是黑龙江。</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自题,赵世炎题诗,朱务善教授回忆摘句。</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朱德、郭沫若、吴玉章到北大红楼参观留下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珍贵画面 李大钊生前唯一视频资料)</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在演讲时呼吁世界无产阶级帮助中国革命,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他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和农民帮助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争得自己的自由和独立,并振臂高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北大红楼,就会有很深的感触,也会产生诸多感慨和感动。这段配有音乐的朗诵我倾听了N遍,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幕!在那个觉醒的年代,如果没有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果没有李大钊们的不屈不挠,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以及由其领导的中国革命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呢!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永远都不能忘记北大红楼的李大钊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李大钊《牺牲》一文的片段,文章写于1919年11月9日,并发表于同年的《新生活》杂志第12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