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坛行记

爵武

<p class="ql-block">临近年底,接到县历史文化研究会邀请去黄坛乡考察采风的通知。对我而言,地处浮梁县最西端的黄坛跟浮东老家天宝堂,中间隔着四五个乡镇,诸亲六眷总也扯不了那么远,实在陌生的很。不过话又说回来,每每与黄坛人用浮梁方言交流时,他们那独特的发音却又总是让我印象颇深。</p><p class="ql-block">周日早上八点半,采风团一行十余人自县城出发。过三龙村后,道路开始傍河而行。该是枯水季节缘故,河中一脉细流随沙洲折东绕西、时断时续,原本颇为宽泛的河道就又显得高深起来。正当众人议论水少河枯之际,活动召集人冯云龙先生介绍说,本次行程的起点就在这条西河源头。若不是亲耳所听,我委实不能将眼前这条河道与昌江四大支流之一的西河联系起来,那可是曾经承担过全景德镇窑厂七成窑柴运量的西河,怎么可能是眼前这副沙洲浅露、几近断流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车轮并未因我疑惑而迟缓半分,双蓬、芦田、南溪、七甲......或牌楼、或景观石,看形色各异的村名标识纷纷从车窗外闪过。半小时车程,中巴就已自南向北贯穿三龙镇,来到黄坛乡最北,西河源头的东港村。</p><p class="ql-block">村口大樟树下早有人等候,乡政府特意安排的向导是村委会退休干部,亦是村里族中老人,说起村堂历史典故简直就是如数家珍。依他所言,东港自然村是个同宗同姓村,村民都是越国公汪华后裔。北宋庆历年间,本宗始迁祖念五公由县内凤栖(今峙滩镇隐山)迁来,开枝散叶至今已近千年。</p> 随向导沿青石路面入村,绕过几座新式楼房就是一幢祠堂样建筑。向导说,明清时的东港人丁兴旺,像这样的祠堂村里一共有两幢,眼前这一幢是迁祖庙,寝堂神龛上供着念五公以下的列祖列宗牌位,解放后曾被改建为学堂,也就是东港小学的前身。另一幢建在村堂当中是香火祠,也叫祖庙,供奉的是远祖汪华和汪爽,作为族里举行祭祀和执行族规家法的重要场地,村内红白喜事多放在那里操办。 <p class="ql-block">迁祖庙右前一座门楼形制样式甚是特别,不待众人相询,向导早已快语连珠。东港村堂大,族内男丁按房派分作四股,各股论行辈划片建房起屋,房屋之间以青石路面串连成巷弄,弄口再建起四道闾门。日间屋门闾门尽皆敞开畅通无阻,夜里闾门屋门挂锁落栓,不给贼人任何可乘之机。还是媒体大咖董春雨先生一句话赞得妙:“古人果然有生活智慧,这不就是现在的社区网格化治理嘛。”。的确如此,偌大一个村堂,偌多族人聚居,简简单单四道闾门朝开暮合,就是全村一族分而不离、声息相通、共存共荣的完美见证。</p><p class="ql-block">看众人流连东港,同行的乡领导提示我们,接下来几个采风点也都各有特色,于是众人谢过向导,上车赶往下一程。</p> 过礼门,到大洲,乡领导指着路旁一座陡立山头说,那挖成半壁江山样子的就是景德镇市大洲瓷土矿矿山遗址。众人下车随他却走向路的另一侧,一幢二层建筑赫然闯入眼帘,木制大排窗、水洗砂墙面、台阶宽阔、厅堂高敞,典型上世纪八十年代单位公房样式。 正当众人议论正面墙上“工人俱乐部”五个水泥大字时,一路相随的乡领导也打开了话匣子。大洲村在清朝嘉庆年间便有高岭土开采记录,1958年,景德镇市陶瓷原料管理局组建的大洲瓷土矿,一度曾因建大洲水电站关闭。在1972年复产时,采用了水力冲浆采矿和水旋分离过筛选矿两种新工艺,生产出来的高岭土细度高、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高峰时在整个黄坛乡建有五个矿区,职工上千人。那时的大洲瓷土矿可是山沟里的“金凤凰”,红火的很,这个俱乐部更是整个黄坛的门面担当,一到夜里到处灯火通明,热闹的很。只可惜,由于利用水力选矿终究污染过大,众多尾砂直排西河更是抬高了河床,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大洲瓷土矿终于再次落下帷幕。说到这里,乡领导语气中颇带几分表态铿锵,黄坛乡已将瓷土矿遗址保护开发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假以时日,定将看到乡村文化就从大洲振兴。 东港看古村文化,南溪赶周六大集。按乡领导说法,我们今天到黄坛的日子不太凑巧,如果是头天来,刚好能赶上南溪的周六大集,场面热闹的很。一番话挑起了众人兴致,从大洲出来,一车人再无心思去别处,兴冲冲直奔南溪。<br>中巴刚到南溪村徐家大晒场停稳,黄坛乡党委书记张子俊就迎了过来。一番寒暄过后,张书记执意陪大家在徐家组各处转转,顺带客串一回临时讲解员。 <p class="ql-block">张书记口中的南溪村位于乡境最南端,是黄坛乡距离县城和市区最近的村,也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古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村中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大量民居闲置,渐有“空心村”的趋势。乡党委政府结合南溪地理区位和自然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文旅新思路,以“合作社+农户+专业经营主体”模式,引进三家专业经营主体,利用西河及沿岸荒滩建成水上主题公园和户外露营项目,租用农户闲置空房办起专营农家土味的徐家食堂,整合河岸竹林荒地打造成品茶休闲度假民宿。更值得一提的是将徐家组大晒场变身“周六大集”,集中展示诸如烫粉皮、熬麦芽糖、打麻糍、榨茶油等纯手工非遗制作技艺,既吸引了市区城区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打卡,更让村民们生产的大米、山茶油、土蜂蜜、笋干等绿色生态农副产品随大集走入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随张书记沿徐家组河东河西一圈转下来,众人对黄坛乡提出的“筑牢生态底色,建设和美农村”又深了一层理解,可不就是这样,只有把乡村建成秀美景点,才能让山水资源真真切切变成乡村发展动能。</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没能赶上南溪周六大集,仍是此行一丝遗憾,看看下周是否得空。</p><p class="ql-block">怎么也得补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