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项目省、部级奖培育计划

阿西

<p class="ql-block"><b>1)项目实施背景及意义</b></p><p class="ql-block">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 Yang俗称楠木,樟科、楠属高大乔木,为我国传统四大名木--楠、樟、梓、椆之首,有“木中金子”的美誉。闽楠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的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是我国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珍贵用材和生态景观树种。由于过度采伐,闽楠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被列为我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p><p class="ql-block"> 我国十分重视闽楠等珍贵树种产业的发展。2018年《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将闽楠等珍稀、大径级用材林列入国储林重要建设树种,并提出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000万公顷,年平均蓄积净增2亿立方米,年均增加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材蓄积63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改造提升木材培育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指出要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加快楠木等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将闽楠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和重要储备林树种来发展,工作中遵循“科技项目先行、良种良法支撑、工程示范推广”的思路,通过“实施一项目,种植一片林,示范一种树”的原则,加大闽楠培育力度。结合重点工程,如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江西省林业“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四化”建设项目以及国有林场珍贵树种培育示范项目,加大闽楠的应用推广。</p><p class="ql-block"> 闽楠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植物,目前国外无研究报道,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系统、全面,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良种选育、种苗繁殖、栽培技术、造林模式等诸多领域。尽管如此,但仍存在良种与壮苗缺乏、造林技术不完善、开发利用有限等瓶颈问题,导致闽楠造林选苗、选地困难,造林不见林、成林难成材的现象极为普遍,加上闽楠种植前期管护成本高、受益周期长,严重制约着闽楠产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研究解决制约闽楠产业发展的系列关键问题,大力发展闽楠人工林种植与培育,是建设国家战略储备林,逐步实现我国珍贵用材自给,提森林质量与生态功能,缓解珍稀树种野生资源紧张压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木材与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双碳”目标战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b>2)在研或在列项目概况</b></p><p class="ql-block">①伍艳芳主持的省局创新专项“闽楠良种选育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2021年~2025年),由省林科院、上饶市林科所及永丰官山林场等单位人员共同参与实施,主要解决种质收集、遗传多样性、良种选育、种子园建设及有性、无性繁殖育苗技术问题。</p><p class="ql-block">②曹晓平主持的市局自选项目“丘陵山地闽楠造林关键技术及模式创建”(2016年~2027年),由上饶市林科所、省林科院、永丰官山林场、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实施,主要解决造林成林难、成本高、受益周期长及产业发展单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p><p class="ql-block">③当前正在申报列项,由于宏主持的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闽楠良种良法推广示范”(2025年~2027年),由省科技推广与宣教中心、上饶市林科所、江西泷华健康发展公司共同参与实施,主要目标是将现有成果(良种、标准、专利)转化落地,通过建设高标准的良种大苗培育基地及丘陵山地造林技术与模式示范基地,向全省乃至周边省(区)推广应用,以扩大项目成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及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3)拟解决主要技术及创新</b></p><p class="ql-block">①通过种质调查、收集与评价,揭示闽楠的遗传多样性,选育一批优质新种质及新品种,解决闽楠产业发展长期良种缺乏及良种壮苗繁育技术共性关键问题,为产业发展奠定良种壮苗基础。</p><p class="ql-block">②摸清闽楠全生育期的生长特性及规律,突破以选用大规格容器壮苗造林、改地适树及种植绿肥为核心技术的丘陵山地闽楠造林关键技术,构建一批适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模式,实现闽楠山地造林从无地可选到随处可造的转变。</p><p class="ql-block">③研发闽楠景观绿化大苗切根套袋与整形修剪关键技术,创新集成闽楠景观大苗培育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闽楠大苗移栽成活率低,实现全冠移植并快速成景的问题,丰富园林绿化景观树种,拓展闽楠产业应用领域。</p><p class="ql-block"><b>4)项目进展及存在问题</b></p><p class="ql-block"><b>(1)项目进展</b></p><p class="ql-block">①已完成种质调查、收集与评价工作,揭示了闽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选育了不同目标系列的多个优良家系、新品种及良种,开展了良种壮良(大规格容器苗)繁育技术研究,并建设了种质收集区、种子园及壮苗培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②授权发明“闽楠瘠薄山地造林技术”,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战略新型产业高价值发明专利,构建了林隙混交造林、林农复合经营与行道、四旁种植三大类型的系列造林技术模式。</p><p class="ql-block">③研发了闽楠景观绿化大苗切根套袋及修剪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了景观绿化大苗培育技术标准体系。</p><p class="ql-block"><b>(2)存在问题</b></p><p class="ql-block">主要包括:a相关论文未发表;b技术标准未制定或申请;c专利及软著未申请或申报。</p><p class="ql-block"><b>5)下一步计划</b></p><p class="ql-block">①利用3年时间将现有技术进行完善、整理并成果化发布,包括论文、标准、专利、软著及著作等。</p><p class="ql-block">②争取自选项目“丘陵山地闽楠造林技术及模式构建”再列创新项目,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及成果。</p><p class="ql-block">③高标准完成“闽楠良种良法”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打造“全国闽楠科技小院”,来充分展示项目成果技术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并通过现场观摩、参观、展示,及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来提升项目在行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与推广力度。</p><p class="ql-block">④上述各子课题在单独完成验收,最好能鉴定成果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省林业科技奖的申报,最后进行成果整合并鉴定评价,再择机报省、部级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