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渡有缘人~明日幸福今日修

我心看世界,世界在我心……

<p class="ql-block">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发心与智慧,发无上利他心是第一位的!这种智慧是指能觉悟:明了人生、世界、宇宙的真相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明心见性;至于世间的所谓知识、智慧,只是对事物的一种相对认识而已,与真正智慧有本质的区别;小乘圣人与凡夫的区别在于能否断尽见、思惑;小乘圣人与大乘圣人的区别在于能否发菩提心、自觉觉他及其能否开显本具足的本来清净本来圆成的心性;在当今社会,入世者若不觉悟、开启智慧、明了宇宙人生世界的真相,并用智慧观照,具备足够的定力,并对外界的各种境缘时时保持觉察心,必会被环境、流俗左右、牵转而致祸;尤其对青少年及身居高位之人;对人未来的最终结局来说,有福不如有德,有福不如有慧,有慧不如深信力行净土法门,而真正觉悟有智慧必会深信净土法门;因为福有祸福、吉凶转化的两重性,福而无德,福必转为祸,大致德可恃而福不可恃,尤其当今社会,有福又何须喜?德有不同层次,尽管在世俗看来都是吉祥的,但若无慧:不能觉悟明了宇宙世界人生真相,此德境界不够,面对人生的根本问题仍是望梅止渴,与事无补;开启智慧:觉悟明了宇宙世界人生真相并能力行,则能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真正的开启智慧觉悟必能深信力行净土法门。从人的行为价值上:惜福不如修福,修世福不如修慧,修慧不如福慧双修,福慧双修不如修净土,修净土即包括了福慧双修;何况现在由于人无明愚痴,不知发心利他行善,福也不惜、不修而只知贪嗔痴行十恶造业取祸反以为自然 ,从根本上来说,此生若不进德不使自己或帮助别人从六道轮回中出离或种一定善根开显心性或种菩提因净土因,生命无丝毫价值与意义;人际关系的重点在于致良知;人皆有福慧具足的自性良知良能,因不觉悟而蔽于妄想执着,不得显现,致使因没有开启智慧而无明迷惑造业最终多沦落恶道;即使世间的所谓恶人,当面对其至亲之人危机之时,其心的显现亦是其良知的少分体现;人人若觉悟将其良知扩充之,社会、个人则多免灾祸之忧;世间人多攀比才干智慧、名利与福报,而此生对人真正重要的不在于此生你有多少福、有多少慧,而在于你此生能行善业利他修多少福、修多少慧;因为,缘起上。人此生之福慧多代表了过去世的修积,而此生之能否利他行善修福、修慧则决定了人的未来,对上上根则承当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即可;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则需要修净土;人类的生活基本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包括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等各个方面;但若不能开启智慧、觉悟,即使能尽责任也多会仅局限于眼前暂时的物质层面,对人类最根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则茫然,致使临终离开这个世界,觉悟明白时抱憾此生;作为一个觉悟的人,此生应承担的首要责任:在于怀慈悲心自觉觉他,开启智而蓄其德,使之共跻圣域,其路线:致良知-发慈悲-入世俗-立功德-跻圣域;入世对外人生定位为慈善与自觉觉他、致良知的社会教育家;对内觉悟安住即可。常言“眼见为实”,事实上,一方面人眼的可视光只是宇宙无限光波中极窄的一段,而更广阔的范围,人眼却看不到;就象简单的医学的透视,人眼就无能为力;说明了我们看不到的世界未必不存在;如果有因缘或因缘成熟,就见到或悟证到了我们的人生及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世界的真相;另一方面,人都看到太阳、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但真相则非,说明了我们所亲眼所看到的世界的现象未必是真的;人类对世界、人生、宇宙包括万事万物的看法多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遗憾; 此文的价值即实用性在于指出了人生取得真正成功的方向及方法;就象人走路,由于不识路,方向反了,结果越走离目的越来越远;人生也是如此,人都希望能得到幸福、富贵、吉祥、平安、健康、成功、能实现自己,也都在为此去经营、奋斗,但由于不觉悟,不能明了人生世界宇宙的真相,发心不正,奋斗的方向颠倒了,结果不但离追求的目的越来越远,反走向了人生吉祥、福报的反面,这的确是异常可悲的。 我们应该如何度过此生?如何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人生的使命、意义、责任、愿景目的、真正价值在何处?人为什么活着?对人类来说,这都是一些永恒的问题,也是面临在每个人面前最首要与基本的问题,但却很少有人能有正确的答案:吉凶祸福、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三小灾(瘟疫、饥馑、刀兵劫)、三大灾(水、火、风灾)、堕三途灾及世界宇宙的成住坏空都是即将面临在每个人面前最大的危机;但人类对前两者多熟视无睹以为自然、也束手无策,对后者则缺少远虑与警惕,这主要原因在于对人生、世界、宇宙真相的不明了而不觉悟。人不能觉悟、开启智慧、明了人生、世界、宇宙真相,其对自己人生的经营、追求全是非,是必然的,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面临在每个人面前最现实与迫切的问题,不觉悟的人往往在离开这个世界时也会对生前的发心、行为、追求的价值有所鉴别、醒悟,但那时后悔,已难挽回;先知先觉入世完全是一种使命、责任,这种使命、责任主要是承担觉后知后觉的责任:用方便法门利他为众生服务:使众生觉悟,转迷为觉、转邪为正、转染为净、离苦得乐,万善同归净土归菩提;人的可贵之处,六道众生中人身难得,其殊胜之处乃在于我们南瞻部洲众生有正智、能闻佛法、有识念力及勇猛精进及修梵行之意志力。若丢弃这些可贵之处,我们南瞻部洲的人由于无明见思惑贪嗔痴举止动念无非业罪,可能是六道众生中最低劣最可悲的众生,只是三途造业祖。人类的基本行为指导:“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沉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俗,不免沦落下坠”,此志理解为利己实现自己的私利则为卑下,在于发心究竟利他而成就自己则为境界高远则合道;人生的第一要义乃觉悟心性,转迷为悟,转识成智,开启智慧,即明了人生、世界、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开显本具足的心性,如此,才不被外界环境所迷惑、左右,才能真正发菩提心,行菩提行,读书之根本目的即在此,首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觉悟明心见性;当今世间的各种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在应用方面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在明了世界宇宙人生真相方面,西方的社会科学多不契真相;中国的文化则反之,在明了宇宙世界人生真相方面,中国的文化是彻底的,但必须通过理论上觉悟或修行证悟,才能明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甚难,真正能达到的人甚少;从我的经历上,曾对各种学说进行探讨,由于当时没有悟到真相,对各种学说不能彻底评判、贯通,以此指导应世,观念上反成了障碍,后因有很多殊胜因缘,又多次承蒙慈悲点化及亲身经历,又因站在无数圣贤的肩膀上,才基本对各种学说有所贯通,达到了一个读书人应达到的境界,明了人生世界宇宙真相,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知道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明白了自己以往的的生活、追求全是非,有悬崖勒马、死犯顿释之感;在自然科学应用方面,,中国的文化尚有不足;正确的文化观乃中学为体、为本,西学可为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以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是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技术,掌握一些实用技艺以方便应缘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愿力;当今社会,学校的教育主要倾向近、现代自然科学方面技能的教育,而在人生的根本问题方面的教育基本是空白,即使有理论也与现实脱节,在现实中无法落实,人生根本未立,枝叶何茂?缺少了能落实到实处的人生世界真相、能落实到实处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造成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学成能力越大,其追求与人生的真正价值、真正目的越远,其追求方向反背离了人生的真相、背离了人生的真正价值、目的,基本是背道而驰,因为人生的正道即真正有益于人之道与世俗之道多是相反的;致使临终方悟前非,后悔已晚;其结局多是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此业多是三恶道之业因。单纯社会物质的发展并不能带来社会的道德文明、精神文明与个人的幸福、吉祥,也不能解决社会与人生的根本问题,如人类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生死轮回、心灵安住问题、最终归宿等问题;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而社会道德风气下坠越大、世界、社会、人类的灾难越多,人心灵的危机空虚、烦恼也越大;西方社会的文明与道德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若没有基督教的文化道德约束,随着西方社会物质的发展及追求私欲的个人主义膨胀,不但毁灭了人类自己也毁灭了世界,尽管基督教的文化并不是一种究竟的文化。中国社会随着物质的发展,若信仰、道德、真正的文化建立不起来,道德风气将越来越下坠,只能是个人私欲膨胀,并最终走向人类的灾难;目前对中国社会当务之急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出灵魂作为道德信仰支柱,但总体上甚难,一是当今末法众生的善根浅,二是目前缺少这种道德文化生存的土壤,三是真正能掌握传统文化灵魂需要有一定的悟性与因缘;但局部团体上可落实并扩展之;人生几十年,短暂而珍贵,当用心在最有价值的事业上,但如何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业?由于不能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人对此多茫然不知;关于生活方式,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可以牺牲自己为后代子孙而活,尽管方法不当,精神仍可贵;但却由于不觉悟不知为自己的来世而活,若为自己的未来而智慧去活去行愿进德,必将惠及自己及社会,也惠及自己的后代子孙及祖先。古人面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多感叹人生无常;《三国演义》开篇中,有人生“是非成败转头空”之语,似乎人生最终只是一场空;但因果不空,对人来说,不可忽视自己此生行为之价值,尤其不可忽视行为时发心之善恶、邪正,从实相上,空中有不空,有本来圆满具足、清净无染的常住真心、真如自性,此乃为主人翁,也是唯一真实、根本价值,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明昧却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即昧却了此不生不灭、清净无染的自性真我无尽宝藏,而迷真执妄,虚妄执着五蕴假我,为此辛苦为此忧,轮苦不休;对常人来说,人类的见闻觉知都是很局限性的,由此建立在人类的见闻觉知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与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之上的没有经过实证的常规的社会科学都是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其境界只能算是一种相对认识,算不上科学,远没有揭示宇宙世界人生的真相,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及认识工具的进步,由此建立的学说都会改变;可以说,我们目前的见闻觉知及学校书本上描写的世界、环境只是一种假相这是契合实际的;人不觉悟,只是生活在一个假相的世界里,人被环境左右、影响即是被假相左右、影响,其人生追求最终明了也是非,是必然的。从根本上,现代科学对宇宙人生世界真相的解释还比不上盲人摸象,现代科学及人类的见闻觉知达不到的境界若有人相信则认为是迷信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愚蠢的。关于中国的文化历史: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为主,文化上缺少人文理性,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走向了文化的百家争鸣时代,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各种学说异彩纷呈,秦朝以法家文化为主,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儒家文化迫害之至,结果造成了秦朝二世而亡,另一方面也潜伏了未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所谓物极必反;到汉朝文帝、景帝基本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文化为主,一直到了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确立了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汉、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佛教文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儒、道、佛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今人不懂儒道佛即是不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现代人多排斥儒道佛文化,但真正能了解儒道佛文化根本的能有几人?不了解而盲目排斥的观点显然是不可取的;儒道佛的根本在于其心法,实质上,不但当今社会即使中国几千年来能悟透其心法的也甚少,尽管古代不乏饱读圣贤书的才子;关于有无文化的观点:当媒体或大众怀疑一个主持人没有文化时,他们往往觉得奇怪;自己读了不少书也出过书,怎能没有文化?或许认为读了几本书、或者有一个博士或更高的学位算有文化?此标准与真正的有无文化标准大相径庭;真正的有文化是能觉悟心性,明了人生、世界、宇宙的真相,而不是因为读了一些书,有了一些识见;真正悟透儒道佛文化的心法,则可达到这一点;可以说几千年来,真正有文化的人甚少……</p><p class="ql-block">接下页研读……慧海居士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