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为我敬爱的父亲送行,在此,我谨代表我的家人们,向前来参加奠礼的亲人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鞠躬)</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一生坚强,但终因年老体弱,心肺衰竭,于2024年11月16日晚告别人间,与世长辞,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生于1936年5月3日,经历了幼年的辛酸和艰难,以及中年子女们的拖累,勤俭一生,劳累一世。但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曲折的一生,是开拓而创新的一生,是光辉而伟大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童年家境贫寒,兄弟多,生活艰苦,正赶上抗战时期的娘子关,饱受战乱的蹂躏和饥饿的胁迫。但正是这些苦难,才促使他从小发奋读书,争取能过上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1952年,父亲不负众望,考入阳泉市一中,在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被学校任命为班长。1955年,他又考入冶金部太原工业学校,学习炼钢专业,也是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推选为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副主席。1958年8月钢校毕业后,他分配到阳泉钢铁厂工作,在钢厂任炼钢技术员、车间生产调度员等。1960年,父亲在阳钢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61年5月,阳钢炼钢车间2号炉发生炉体被烧穿的重大事故,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一名炼钢工,穿了防护服,在喷击的钢水火花中,急速冲到事故炉体前,按程序快速堵塞了炉体,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受到了阳钢厂部厂党委的表彰,当场授予父亲“钢铁厂劳动模范”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1962年,国家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示阳泉钢铁厂暂时关停,技术骨干回省冶金厅待命。当时,由于爷爷去世,家中奶奶需要照顾,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几个,生活十分困难,父亲只好辞去原来的工作,回乡参加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从1962年到1972年,父亲在村里任会计和主持办公室工作十年,这期间他勤恳努力,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为村民们服务。</p><p class="ql-block"> 1972年,坡底村普及初中,升级为七年制学校,由于教师短缺,父亲调到学校任教师。1977年,父亲完成了七年制学校应有的教学任务后,又调回村里,担任农业机电组组长,领导机电组的工作。当时正是农业学大寨期间,农业社以村为生产大队。父亲以他学到的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经过两年的努力苦干,机电组配合大队成功把河水引到了高家垴、石桥庄、地三四峪,又把二道河水引到栽梅坡,打通了山洞,修建水渠,把水引到了黑土垟、西垴地、东垴地、林业队地等,完成了多处引水上山的艰难工程,成了全县引水灌溉的模范村。79年县政府和县农机局在坡底村召开了全县农机工作表彰大会,充分肯定并表彰了坡底大队机电组的工作成绩,并奖励坡底大队30马力拖拉机一台。</p><p class="ql-block"> 1979年,父亲加入了村党委领导班子,任大队副书记。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有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新政策,父亲建议利用电厂排放的热水,建一个养鱼场,养殖热水罗非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经过研究决定,大队支部成员一致赞成并通过了这个方案,并共同选举我父亲负责筹建魚场。当时村里没有钱,父亲只能求助各级领导,跑电厂,跑县里,跑省里。他的这个方案,得到了省科委、省水产处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他筹建鱼场。万事开头难,这一年父亲全心全意地为鱼场筹建四处奔波,连家里正在盖房子也顾不上管了,后来干脆住在鱼场了。就这样不分昼夜的努力,废寝忘食的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干,终于把鱼场修建完成,同年产出7000多斤热水罗非鱼,收入7000余元。</p><p class="ql-block"> 创建鱼场成功了,省科委、省水产处领导建议鱼场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父亲给省科委写了申请报告后,省科委给水产处和坡底鱼场下达了“温流水、高密度饲养罗非鱼科学实验”任务,拨给科研经费6.6万元。经过两年的扩建鱼场和密集养殖,获得了成功,产量大幅度连年上升,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鱼场也成了坡底大队的支柱产业。这个实验任务完成后,父亲荣获山西省政府颁发的“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亲被水利厅借调到省水产处工作,负责在全省有条件养殖罗非鱼的地方推广罗非鱼生产。84年,山西祁县科委又借调父亲去祁县养鱼场任技术员,解决饲养罗非鱼的问题,经过改革和合理化密集养殖,祁县鱼场的年产量翻了一番,当年增加收入220万元。</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酷爱音乐,精通音律,笙、管、笛、唢呐、二胡、电子琴样样精通,在村里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利用业余时间组办晋剧团,指导排练晋剧,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唱响了坡底村的名气声誉。他的门徒多,乐友广,组办的鼓乐班子,但凡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免费为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盛赞好评。父亲对音乐的爱好,也是他中年与晚年生活的精神食粮与支柱!</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一直坚持学习,积极进取,他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子孙学习。身教重于言传,父亲以自己的作则牵引和启示着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教我们正直,教我们和蔼,给予我们健全的人品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使我们在各自不一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能脚踏实地,在为人处世上真挚无愧。</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这样的好父亲而骄傲,您的永别,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怀念。我们知道,冥冥之中,您一定依旧在凝视着我们、期望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我们也定当化悲痛为力量,勤恳做事,宽厚待人,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希望。安息吧,敬爱的父亲,您一路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