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G331国道东线自驾游黑龙江篇(二)走进绥芬河

海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市是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由牡丹江市代管,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三面与东宁县毗连,一面与俄罗斯接壤,有很长的一段边境线,是我国与俄罗斯的陆路口岸,边关重镇。绥芬河地处东北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素有“东方旗镇”、“国境商都”的美名,它是一仆风光秀丽的山城,与俄远东滨海边区陆地相连,距俄远东地区著名城市海参崴230公里,是赴俄边境旅游的重要通道。芬河市沿铁路和公路都可直接过境,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综合过客能力600万人次、过货能力3850万吨。绥芬河对俄进出口商品达到200大类、3000多个品种,对俄非油气贸易占全省38%以上,口岸过货量占全省沿边口岸过货量的65%左右。进口商品扩展到木材、煤炭、化肥等资源类商品,是我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重要的资源能源进口口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市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是政策富集、平台齐备的“投资福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绥芬河市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市博物馆位于光华路94号俄侨民学校旧址,是一座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11月16日。博物馆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分为历史、自然、艺术和现代四个部分,馆内共收藏和展示文物3000余件,其中国家二、三级文物100余件,主要展示了口岸城市悠久的历史、富饶的自然资源、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沿边开放城市建设的亲切关怀、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市博物馆的建筑原为苏俄学校旧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馆内展览形式生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各级领导、国际友人和各界观众8万余人,深受中外来宾的好评,被誉为"黑土博苑的明珠"。绥芬河市博物馆于2024年成功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序言——绥芬河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因水得名,伴铁路而生,随口岸发展,乘开放兴盛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现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是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向东方向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东北亚、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是中国东北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开发互动对接的战略平台。享有“国境商都”、“百年口岸”等美誉,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上的绥芬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馆藏第十九号界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86年5月25日,中俄双方在俄境内举行勘界会议。吴大徵据理力争,索回部分被沙俄侵吞领土,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并竖立11座石质界碑。其中,黑龙江省中俄国界设置有倭、那、索、拉、喀、玛、帕、耶字的八个界碑。现该馆保存展出的“第十九”记号界碑是在“那”字界碑和“倭”字碑中间的数字记号界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旗镇艺术装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福华先生,字绍武,1865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年轻时曾学医从商并考得候补知县,先后在滦州铁路筹备局和盐局谋事多年,深有功业。1904年秋,俄日在东北开战,万福华在安徽组织“拒俄会”,与黄兴、章世钊等人策划刺杀卖国贼王之春,失败后被捕,并获刑十年,辛亥革命后获释。万福华刺杀之举轰动全国,成为辛亥革命前奏。万福华上海获释后,被当时极力想扩大政治影响力的袁世凯聘为经济实业顾问,1915年袁世凯复辟,万福华遂与其分歧,为实现实业救国抱负,1915年到绥芬河、东宁一带领办了阜宁屯垦公司为民造福,其中以在绥芬河创办的中华市场最具有影响力。1918年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搞南北议和,万福华被聘为中央政府政治咨议,而南北议和是万福华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最大政治愿望,从民族大义出发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1919年由于狱中疾病复发病故于北京。万福华先生两袖清风、造福百姓、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事迹九十多年来一直口口相传,流芳百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秘密国际交通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色大通道与党的六大代表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天长山要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长山军事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绥芬河修筑的军事要塞群。要塞群正面宽40公里,纵深20至30公里,主要由绥芬河、鹿鸣台、观月台三大要塞群、野战阵地和15处地下要塞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要塞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和平使者嘎丽娅(1928.2.4-1945.8.12)生于绥芬河市,父亲张焕新是中国人,母亲菲涅出生于乌克兰。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绥芬河天长山要塞,几次攻击未果。为劝降要塞日军,17岁的嘎丽娅与苏军两次上山劝降,被残暴日军杀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军阀执掌畸形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东北民俗:反穿皮袄毛朝外 草坯房子篱笆寨 狗皮帽子头上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馆藏“枫叶图”为1931年苏联绘图专家基亚阔夫绘制的中国地图。该图属于大型地图,目前少有发现,即在历史上也属比较大的地图,即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同类地图也较少有超过该地图的尺寸,图的外观尺寸150cmx200cm,版图尺寸为140cmx190cm。“枫叶图”在绘制中历史依据及绘图观点客观公正,整幅图中所反映的信息对现在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苏俄领事馆旧址坐落于光华路东侧,地处高处,与俄侨学校这一具有异域风格的建筑遥遥相对。苏俄领事馆旧址楼窗既高且窄,上部为圆形,墙面有凹进的横向装饰,二楼之上有前廊。厚墙、黑色铁瓦顶的楼房的外表涂以黄色,凹部涂白色,使这座建筑更显典雅、明快。该楼初为沙俄领事馆,后为苏联领事馆,日伪时期苏联领事馆关闭,楼房闲置。解放初为远东公司办事处,后来则为绥芬河军政委员会办公楼。可见其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当地近代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日本领事馆旧址(人头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俄罗斯风格建筑物共有四层,建设于民国三年(1914年)。在这栋四层楼的建筑中,三层与四层都有雕刻着人面浮雕的外檐,远远看去如同密集的人头,所以又有“人头楼”之称。一楼采用的是半地下的建筑方式,下面垒筑了能够防潮的石块,上部则采用了红砖来堆砌墙体。领事馆通体呈土红色,楼顶选用的是黑色且坚固的铁瓦盖;楼体中突起的棱角部分则是白色掺杂着黑色。改革开放以后,日本领事馆位于三层、四层的人面浮雕被毁,被改成了彩色花瓣。人头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4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欧罗巴旅馆旧址一绥芬河国际地下交通站旧址,位于迎新街63号,始建于1916年。欧罗巴旅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国际曾派人在此经营旅馆,作为掩护设立国际交通站,旅馆老板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早在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利用跨国铁路,经绥芬河在中东铁路上秘密发动工人运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在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设立秘密交通联络处;在绥芬河、满洲里建立国际交通站。以中东铁路为基础,开通了海路由大连通往上海,陆路经哈尔滨通往北京的两条国际线。欧罗巴旅馆一绥芬河国际地下交通站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此处后来成为中共早期红色秘密交通站。1924年,罗章龙、王荷波等人经此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外,1933年日本关东军占领绥芬河后,在此设立特务机关。1949年后,绥芬河欧罗巴旅馆曾作为市二轻局、市公证处办公楼等用途。2024年2月,该建筑入选黑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其当前用途不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协达亚.尼古拉教堂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正教堂位于俄侨学校楼后, 被百姓称为“协达亚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建立于民国二年(1913年),与火车站正面相对,共设有三处门,一处在西面为正门,两处在南北,分别为侧门,教堂的墙壁皆绘制了宗教气息浓厚的油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协达亚尼古拉教堂”所有的活动都被终止。同年由于战事塔楼被炸毁一部分。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绥部队,将教堂接管做基地转运站,同时维修了塔楼,并向东接建200平方米,把教堂改做了俱乐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火车头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火车头广场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45年在绥芬河与日军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而建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在绥芬河境内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攻入城区时,埋伏在教堂钟楼上的三名日军机枪手突然开火,导致数十名苏军士兵伤亡,苏军随即调来自行火炮,将钟楼和日军全部摧毁。8月15日,天长山战役彻底消灭了日军,绥芬河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10月,为了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人们在站前广场建立了这座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中东火车站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百年火车站旧址位于站前路33号,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原为清东铁路的一部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1479公里。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绥芬河正式开埠通商,成为中俄边境的重要口岸。旧址在新火车站投入运营后转变为中东铁路记忆馆,继续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该旧址是中东铁路的重要历史见证物之一,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分为五个单元,详细诠释了中东铁路的百年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火车站旧址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典型的俄式风格,室内大跨度钢梁屋架、传统图形装饰的窗楣、黄色木质墙裙、黑白相间的地砖等,都凸显了其独特的俄式建筑风格。该旧址不仅是绥芬河独特的文化名片,也是了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史的重要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火车站候车室始建于1899年,俄罗斯人曾称其为“边境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正式运营之际定名为绥芬河站。该站是中东铁路中国境内东部线的终点站,过境便于俄罗斯铁路相接。1929年中东路事件时曾受损毁,后经修复为现状。该建筑为中东铁路遗留的唯一室内大跨度钢梁屋架站舍,是中东铁路的重要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火车站候车室以建筑本体占地的最突出外缘为基准,建筑东、西两面5米范围为重点保护区,建筑西面在重点保护区的外缘外延5米为一般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言——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中东铁路作为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1479.3公里。南支线从哈尔滨至大连旅顺口,全长1009.9公里,构成一纵一横“丁”字形大铁路,合计总长为2489.2公里,是当时中国境内最长的铁路,也是弱国外交下中俄合筑的股份制大铁路。投资总额约为1000万两白银,清政府投资500万两,俄方投资50万卢布,中方出任督办,俄方出任铁路管理局局长。尽管有一批中方近代化官员和外交精英千方百计地力争路(国)权,但由于晚清腐败无能,以及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中方逐渐丧失铁路主权,直至1952年新中国收回全部路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是中东铁路东部端点站,对全路运营和进出关管理都举足轻重。清王朝海关德门设位于此,进出关客货及商团代办皆在此验关通行,各国使团代办驻所皆树旗帜,民间度有“旗镇”之称。铁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始至绥芬河入境为第五站,施工方又称其为“五活”。俄国人将其与境外格罗杰科沃同称为“勃格拉尼其内娅”,意为边境之城,由于站名为绥芬河,我国行政区划依站定名为绥芬河。自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及开境之日起,绥芬河就是边陲重镇和连结中俄两国的交通纽带,曾经居住德、法、韩、日及波兰等多国侨民及俄方铁路工作人员,留下大批俄式建筑,如大白楼、人头楼、教堂、三号隧道、宽准轨混行骑马线等,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展厅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中东铁路火车站旧址,更直观、更深切地诠释那段远去的历史,从而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并由此出发,为了下一个更美好更远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中东铁路记忆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市中东铁路记忆馆主体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火车站候车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6月3日,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修建一条“丁”字形的中东铁路。中东铁路始建于1899年6月,2015年停止使用,2018年布展建馆。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由中俄联合成立东清铁路公司承建,又称东清铁路。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1479.3公里。构成“丁”字形大铁路,合计总长为2489.2公里。绥芬河是中东铁路东部端点站,火车站建成和中东铁路通车后,各国使团代办驻所皆树旗帜,绥芬河的“旗镇”之名也由此而来。展馆总建筑面积为1342平方米,布展面积600平米,共展示了5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从1898年到现在的百年历史。分为五个单元诠释中东铁路的百年沧桑。中东铁路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自强不息的历史。绥芬河成为边陲重镇与中俄相连的交通纽带,在清末、民国、伪满、解放战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中东铁路一起历经沧桑巨变,这座展馆是溯本回原面向未来的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见证百年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东铁路南线工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东路越百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政府在生死存亡的重压下放弃了反对在国土上修建铁路的立场,将工业化与国际化结合起来,这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项目成功的一个案例,也给中国社会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机会、奠定了基础。其次,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熟悉近代外交、掌握时代技能和精神的外交英才、政治精英、文化鼎新的先驱,为中国社会变革,走向共和提供了人才储备。再者,中东铁路的发展,客观上是在顽固保守的封建藩篱上开启了一个创口,世界上先进的思潮、理念、技术、文化风雨无情地吹向垂亡的满清政权和腐朽的封建社会结构,真正能够解决中国复兴问题的“红色道路”从这里延伸,在这里孕育,开始燎原。舍身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用马列主义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救亡图存、民族觉醒运动,烧毁了一个旧世界,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新征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东铁路从施工那天起,就伴随着路权斗争和战争风云。义和团运动、松嫩之战、日俄战争、扎满战役等等,无不和中东铁路息息相关。一条大铁路,就像一座大舞台,每变换一个角色,都能让我们看到一种历史的丑剧。各列强为了争取在华利益,不惜大打出手,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中华民族。从中东铁路,到满洲铁路,再到中苏共管,这条大铁路几经易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出访苏联,同斯大林进行了多轮谈判,中东铁路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最终于1952年回到中国人民怀抱,从此,这条大铁路获得了新生,成为新中国的钢铁大动脉,也成为构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交通基础,更是拉动东北经济快速腾飞的强大动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铁路的回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参观了中东铁路记忆馆,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中东铁路见证了东北所走过的曲折路程,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它的诞生和运行,是外国列强强权政治的产物,也是清王朝弱国无外交的体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东铁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我们展陈这段历史,是为了让后人在了解中东铁路历史嬗变的同时,从中有所获益,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励我们每一位参观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建设中,用百倍的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给后世子孙留下充满希望的未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俄铁工人宿舍旧址(大白楼)是绥芬河市的一处重要历史建筑。大白楼建于1903年,为二层圈楼,位于绥芬河站前路北端,是中东铁路的附属建筑,占地面积1165平方米,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原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后为俄国铁路员工宿舍。1945年为苏联铁路专家办公地与宿舍。1955年为铁路职工的单身宿舍。1968年后为绥芬河铁路地区党委办公室、铁路地区办事处及职工宿舍。大白楼不仅是中东铁路发展史的见证,也是早期红色秘密国际通道的历史见证。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 、李立三、邓中夏 、邓颖超 、蔡畅等50多名代表曾通过绥芬河入境回国,并在大白楼入住。因此,大白楼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党早期和共产国际秘密联络的交通线和接待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白楼2005年改为绥芬河市政府宾馆。2008年7月辟建为绥芬河秘密交通站纪念馆。大白楼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2017《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年啤酒作坊(辛巴赫啤酒品鉴馆)位于绥芬河市区,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俄式风格老房子。啤酒馆建筑风格独特,装修布置精致,环境优雅,充满了俄罗斯风情,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不仅提供各种口味的啤酒,还有精致的小菜和独特的啤酒品鉴体验。酒馆提供多种啤酒,包括瓶装的和现场接的啤酒。啤酒种类丰富,每种啤酒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例如,太极牛奶世涛口感温和柔润,香醇浓厚,适合女士的口味; IPA 相对烈性一些,度数较高;还有一种带有麻椒口味的啤酒,口感特别。此外,这里的啤酒采用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如澳大利亚的麦芽、比利时的特种麦芽、美国的酒花等,使得啤酒的品质上乘,是品尝啤酒和享受美食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往俄罗斯🇷🇺的货运站铁路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视频来源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绥芬河4A级爱情谷景区,坐落于中俄边境线上天长山与地久山之间,总占地面积131.4万平方米,坐标为东经131°、北纬44°,海拔520米,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这就是爱情谷名字的由来。天长与地久两座山脉,还有两组天作之合的数字,将这里的人文、山水、景观都赋予了爱情的主题,得天独厚的经纬海拔,独具匠心的山水景观,让这里成为了遇见爱情、表白爱情、见证爱情、升华爱情的独一无二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7.28.游摄于绥芬河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