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又一次相聚在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万寿路28号大院

老 路

应同学发小之约,又一次回到了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北京万寿路28号大院,从出生到离开整整生活了九年,儿时的记忆时常在脑海中回荡一幕幕闪烁在眼前,大院今非昔比老旧的筒子楼变成现代的高层建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大礼堂没了,唯一的遗存只剩下同学翠微主人坚守居住的31楼和门诊楼了,小时候就读的群英小学改成了北京114中学第一分校,不知道那旋转滑梯是否还存在?那是我一辈子的记忆。聚会的地点就安排在翠微主人的家中,自己动手更显亲情和热情,上一次聚会是2018年,也是在这家中,一对善解人意能干热情的夫妇!珍惜当下,不知何时再重逢?只望各位多多保重! 我们都是1953年的“蛇”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都是一代革命军人的子女,从小接受中国共产党和父辈革命传统教育,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爱憎分明,不惧强权,长大后在各自不同的岗位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再苦再累无怨无悔,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对得起祖国母亲! 一同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长大,两小无猜情同兄弟姐妹。 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翠微主人夫妇请我和王同学品尝北京烤鸭。 翠微主人、王同学和老路 翠微主人夫妇精心制作烹饪的佳肴让同学们赞不绝口,特别是主人夫人王总的饺子手艺。 丰盛的午宴、发小、同学们谈笑风生共叙儿时的故事。 中越反击战中二等功臣。 英姿飒爽的女同学们 翠微主人亲自下厨。 在遗存的31楼前留个影 2018年在遗存的门诊部楼留影 2018年聚会的同学们 2018年聚会的同学们在大院门前留影。 摄影:老路<div>制作:老路</div><div>2024年12月8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