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海景三日游記【D3】🎦之南少林寺~洛陽橋~崇武古城!

神枪手🍁

<p class="ql-block">泉州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东岳山麓,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该寺由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是中国禅宗名刹和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泉州南少林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四大丛林。走进南少林寺,仿佛穿越回那个禅武合一的年代,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踏入南少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庄严的石制牌坊。牌坊上镌刻着精美的汉字,顶部悬挂着一块匾额,周围环境宁静而祥和。游客们悠闲地在牌坊前散步,仿佛在寻找心灵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泉州南少林寺几经兴废。唐龙朔元年(661年),智空在清源山麓建筑少林寺。唐天佑元年(907年),因反对王审知叛唐附梁,南少林寺被毁。北宋时再次被诏修,但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因反对蒲寿庚降元,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年间再次被诏修,但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反抗清朝而被焚毁。1992年,泉州市佛教界和地方知名人士决定在原址重建南少林寺,至1997年建成大雄宝殿、五观堂及僧舍等。</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少林寺的石碑前,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块石碑记录了南少林寺的兴衰历程,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一位游客左手叉腰,右手举高摆出胜利的手势,似乎是在庆祝这段历史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在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武术五祖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僧团在各种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及武术比赛中屡创佳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五祖拳传承者、爱好者前来寻根、交流。此外,南少林寺已被中国侨联批准为“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一座宏伟的建筑映入眼帘。黄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严肃穆。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仿佛在记录这一瞬间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走过牌坊式的入口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少林寺”。下方则写有一段对联:“法雨遍尘囗 海潮音满世界”、“龙山飞翠 凤岭呈祥”。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南少林寺的禅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大门楼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少林寺”三个大字,下方还有一块横批,“天下第一名刹”。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南少林寺的历史地位,也彰显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雄宝殿,这里热闹非凡。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在寺庙周围漫步或拍照留念。一位男士身穿蓝色上衣,站在石阶下仰望佛像;另一位女士则戴着草帽,手持手机拍摄美景。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一尊佛像,慈眉善目地注视着每一位来访者。</p> <p class="ql-block">一块刻着汉字的大石头静静地躺在建筑群前,上面写着“台湾省台中杨清钦檀樾捐建太雄宝殿功徳无量特勒石以昭来兹”。这块石头不仅记录了一段捐赠的历史,也见证了两岸人民的友好情谊。</p> <p class="ql-block">一尊佛像雕塑静静地坐在莲花座上,身穿黄色袈裟,头戴宝冠,慈眉善目地注视前方。这尊佛像不仅展示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 <p class="ql-block">南少林寺的大门庄重威严,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门口悬挂红灯笼增添节日气氛,几位穿着便服的人正在参观寺庙。这里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照片展示了泉州少林寺欢迎游客的一幕景象。背景是一个巨大的石头牌坊,上方刻有中文文字,下方则摆放了几尊佛像雕塑。前景则是几个白色的展板,上面印有一些关于武术流派的文字介绍以及一些剪影图像。这个画面传达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海内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桥面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欣赏江景。桥下波光粼粼,江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境内,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竣工,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口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洛阳桥全长834米,并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的建造背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洛阳江水道风浪较大,传统的浮桥难以稳固,因此建造一座稳固的石桥成为当地民众的迫切需求。蔡襄在任期间,积极解决资金、技术和人力等现实问题,最终带领完成了这座大桥的建设。洛阳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成为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等地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洛阳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泉州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历史地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洛阳桥作为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江夏侯周德兴为抵御倭寇而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石砌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采用当地特产花岗岩石砌筑,城外墙用长方形条石横直“T”字砌筑,城内设有跑马道、挡墙和烽火台等防御设施。古城平面略呈梯形,总面积373756平方米,城周长2567米,城基宽4米,墙高7米,四方设门,上建门楼,东、北、西三面有月城,四周设有烽火台五座。</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景区内的崇武古城景区包括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此外,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其独特的服饰和风俗吸引了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全天开放,建议游玩时长为全天。最佳游玩季节为四季皆宜,尤其是夏季不炎热,冬春时节因有山峰阻隔及海洋气候,冬天也不寒冷。游客可通过泉州站、晋江站、泉州东站、惠安站等火车站到达崇武古城。</p>